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南京浦口區探索新型研發機構高品質發展有效路徑

2022年04月26日 19:58:03 來源: 中國經濟資訊社江蘇中心

  近年來,新型研發機構在我國各地蓬勃發展,為破解科研與市場“兩張皮”痼疾、提升創新體係整體效能提供了新的路徑。南京市浦口區面向經濟主戰場,突出體制機制創新,以項目化的方式落地,以企業化的方式運作,以市場化的機制推動新型研發機構高品質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已成為當地高層次人才集聚、高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型企業孵育的生力軍和新引擎,為創新驅動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聚力科教資源,打造關鍵技術攻關新型研發平臺

  南京是我國科教重鎮,一些新型研發機構在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在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做出重大原創貢獻。浦口區積極“打破院墻”,打造高水準新型研發平臺,開放創新合作,努力攻堅關鍵難題,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

  圍繞“原子制造”的國家發展戰略技術需求,2019年,浦口區與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聯合投資成立江蘇集創原子團簇科技研究院,開展原子極限微制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和技術攻關。研究院堅持“1+2”的戰略布局,目標實現“原子制造”一個品牌、“大科學裝置建設”和“節能環保材料原子團簇合晶石”兩個重大項目的突破。

  研究院執行院長宋鳳麒介紹,根據國家科研成果是高品質經濟驅動動力的發展思路,研究院積極與多家知名産業資本深度溝通,在研究方向、成果轉化、市場渠道結構以及深化科研服務等領域充分合作,並根據市場及機構要求進行産品及服務內容整理、産值管理以及經營結構分析等方面的培育工作,以引入産業基金風險投資,充分利用好資本資源壯大原子制造産業。

  “目前,我院研發的原子團簇宏觀量制造裝置使原子團簇産量突破了微克量級,比國際傳統方法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以上,可制備上萬種新材料,實現了宏觀量團簇的普適制造,可為我國建立全新的材料基因組提供關鍵的設備支撐,2020年入選南京市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之一。”宋鳳麒説。

  浦口區科技局局長李道斌説,聚力領軍人才和校友資源優勢,打造高水準新型研發平臺,開展前瞻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從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助力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是浦口區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重點方向與重要使命。

  目前,浦口區新型研發機構累計申請專利598件,獲得軟件著作權125項。其中,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研發的“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與智能加工裝備”創新了我國復雜大部件機器人原位智能制造技術體係;南大浦口資源環境研究院研發了以鹽湖生産廢料為原料的礦物固碳工藝並建成全球領先的二氧化碳礦物資源化利用示范線。

  實踐反哺機制,讓新型研發機構“活下去、活得好”

  這幾年,各地新型研發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勢頭迅猛的背後“內部造血”能力薄弱現象比較突出。如何讓新型研發機構“活下去、活得好”,是浦口區加快平臺建設、集聚創新創業要素過程中著力探索解決的難題。

  2020年10月,浦口區一家新能源電動機研發生産商清研易為,成立6個月即獲得1600萬元的社會化天使輪融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引起不小反響。它快速崛起的“幕後推手”,是一家名為清研華科新能源研究院的新型研發機構。

  2020年,浦口區面向經濟主戰場,聚焦熱門賽道新能源汽車領域,聯合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國內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清研華科新能源研究院,探索可持續的産業技術源頭供給和“科、技、産”雙回路的反哺機制,尋求新型研發機構從“外部輸血”到“自身造血”的可行路徑。

  清研華科新能源研究院成立後,以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方式,開展創新研發、創業孵化等核心業務,建成輪轂電機、燃料電池領域工程技術平臺,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上下遊企業提供“深踩電門”“快速突圍”的條件,服務南京乃至長三角區域企業。

  在南京市與浦口區係列政策與服務供給下,清研華科充分發揮“知識+資本+資源”的孵化優勢,搭建起六大公共服務平臺,涵蓋基礎設施、綜合配套等載體服務;項目申報、人才支撐等政策服務;金融支援、基金創投等金融服務;創業輔導、人力資源等綜合服務;技術對接、聯合開發等工程服務;組織校友企業家沙龍、聯合創新中心等産業資源共用服務。

  “我們的定位就是成果轉化,把清華大學新能源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可以服務社會的産品。接力從0到1的原始創新,實現更多從1到N的成果轉化。”清研華科新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銘東説,“清研華科孵化的項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創新。硬核科技自然吸引資本目光,資本澆灌産業,産業節節躥起,予資本以高額回報,資本再反哺産業,這樣機制讓根植在此的産業向更高點發起新的衝擊。”

  短短兩年,除了清研易為,清研華科還孵化出大川電機、知榮電子等31家初創科技企業。其中,已經有6家完成首輪市場化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億元,3家成長為規上企業。

  浦口區按照“核心技術+行業及應用領域”發展模式,在積體電路、高端智能裝備、現代農業、人工智慧等多領域,加大專業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工程化平臺建設,提升産業孵育工程化能力、對外專業化服務能力,加快實踐可持續的産業技術源頭供給和“科、技、産”雙回路的反哺機制,探索形成新型研發機構“活下去、活得好”的可行路徑。

  凝練發展方向,推動新型研發機構高品質發展

  新型研發機構已成為浦口區高層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型企業孵育的重要平臺,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和新引擎作用突顯。截至目前,浦口區建成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7家,1家入選南京市高水準平臺型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引進科技型企業329家。2021年,新研及孵化引進企業營收18.62億元。

  “浦口區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突出體制機制創新,以項目化的方式落地,以企業化的方式運作,以市場化的機制推進。”李道斌總結道。

  一是採取新股權架構。採用混合所有制的形式組建企業化運營實體,多元化出資。以人才團隊持大股,突出人才和知識價值,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資本參股建設,提高新型研發機構管理運作效率和市場開拓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國資平臺參股,進一步優化政府支援和服務。

  二是探索新運營模式。實行新型研發機構項目化落地,運用市場化手段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專業化打造孵化科技企業的“老母雞”,不以提供橫向科研服務為目標。

  三是新激勵機制。明晰股權、專利、獎項等要素歸屬,政府按照績效全面給予政策支援。在機構組建、發展和服務三個重點環節,強化政府政策激勵作用。與産業需求緊密結合,採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産業發展結合的“三發聯動”研發模式,打通了“科學”到“技術”再到“産品”的通道。

  作為新興事物,我國新型研發機構在創新體係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如何提高其與當地産業的聚合度、與所依托人才團隊的結合度,以及所開發技術和産品的市場化認可度,是諸多科研平臺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門負責人的共同心聲。

  據了解,浦口區將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服務效能,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品質發展,釋放更多的創新動能。一是聚焦重點産業,凝練創新服務方向。圍繞積體電路、高端交通裝備、現代農業等重點産業技術創新需求,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凝練關鍵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組織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産業技術供給,為提高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二是推動高校院所技術持續供給。引導新型研發機構探索“共用智慧財産權、分享創新收益”的産學研合作模式,建立以智慧財産權為核心的股權激勵制度,賦予科研人員更多股權,讓“高校得名、機構得利”,真正調動創新各方積極性,讓科創潛力充分釋放。

  三是強化市場化導向,提升産業化效率。圍繞關鍵核心技術,與國內外各類創新資源有效銜接,建設高水準研發平臺,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核心技術競爭力,確保技術領先和不斷迭代升級。加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工程化平臺建設,打通技術研發與産業應用“雙螺旋”通道,實現“學術圈”和“産業圈”兩圈融合,孵化一批高品質創新型企業。(錢賀進)

[編輯: 沙佳儀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59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