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南京專家發現5億年前“臨沂動物群”

2022年04月16日 09:57:37 來源: 揚子晚報

  原標題:南京專家發現5億年前“臨沂動物群” 打開探索寒武紀演化動物群新窗口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報道了來自華北地區的一處距今約5.04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並命名為“臨沂動物群”。這一獨特的特異埋藏化石庫為深入了解寒武紀大爆發之後動物早期輻射分異、遷徙擴散、群落結構和生物古地理提供了新的窗口。該項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發表。

“臨沂動物化石群”復原圖

  生命在寒武紀出現大爆發

  46億年前,地球形成,在黯淡的環境中,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演化歷史;直至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包括脊椎動物在內的幾乎所有動物,在短短幾百萬年間快速登場,一係列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生物“集體亮相”,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這一快速的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

  “寒武紀大爆發”在整個地球生命進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寒武紀給大家留下的最主要印象,就是奇形怪狀的生物種類,比如生物的奇特樣貌連怪誕派畫家都為之稱奇,如當時的“海洋霸主”奇蝦;品種繁多有長著尖刺、有長著“兔耳朵”的三葉蟲等等。

  這些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生物是如何突然出現的?“寒武紀大爆發”是古生物學界研究的核心,而富含精美的多門類軟軀體化石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則是了解這一重大生物演化事件的主要窗口。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方臣告訴記者:“雖然近年來新的化石庫仍在不斷涌現。然而,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的時間和空間分布並不均勻。”趙方臣説,大多數著名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都集中分布在華南板塊和勞倫大陸,這些客觀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們對寒武紀演化動物群面貌和格局的認識。

臨沂動物化石群

  超過35個化石類群被發現

  近些年, 南古所專家將目光投向華北板塊,並在這一地區展開了大量野外工作,並選取代表性層位和剖面進行了集中採集,收集到了數千枚精美的化石標本。

  具體來説,“臨沂動物群”來自山東省臨沂市西郊的寺口剖面,軟軀體化石集中産出于寒武係張夏組盤車溝段下部的黑色與黃綠色頁岩中。根據其中的三葉蟲,專家們判斷特異埋藏化石庫的時代被確定在距今約5.04億年寒武紀苗嶺世鼓山期的早期,稍微晚于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

  記者了解到,已有超過35個化石類群在臨沂動物群中被發現,豐富了這一時期海洋生物與群落的多樣性面貌。組合中多樣性最高的類群是非三葉蟲節肢動物,而其中又以奇蝦類和莫裏森蟲類最為引人注目。

  “除節肢動物以外,多樣的海綿動物和蠕蟲狀動物也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趙方臣説,臨沂動物群中的化石大部分為軟軀體形式保存,且許多都保存了精細的解剖結構,如附肢、眼睛、消化係統和剛毛等,為進一步了解這些生物的解剖結構提供了新資訊。

  華北板塊和北美板塊或有聯繫

  華北板塊臨沂動物群的發現為研究寒武紀中期的生物地理學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趙方臣説,臨沂動物群與同期的北美特異埋藏化石庫之間有許多相同的生物類型,其中一些珍稀節肢動物,如迷音蟲和莫裏森蟲,即使在原産地北美也十分少見,這暗示了華北與北美軟軀體動物群在這一時期的密切聯繫。

  通過聚類分析、非度量性多維標度變換和網絡分析等定量分析手段進一步支援了華北與北美軟軀體動物群之間的聯繫,這表明華北可能充當著東岡瓦納與北美之間的生物地理紐帶。不過,由于來自不同角度的古地理證據尚存在差異,這種聯繫的生物地理解釋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評估。(于丹丹 圖片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856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