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蘇州園區科創“五問”|開放創新高地因何崛起?

2022年01月26日 16:39:33 來源: 中國經濟資訊社江蘇中心

  導語:科技創新是制勝未來的關鍵變數。新發展階段,我國對國家高新區賦予新的使命和定位,要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和高品質發展的先行區。蘇州工業園區一直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力點”,全面推動科技創新鍛長板、創一流,區域創新顯示度和集中度不斷提升,為國家高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創新驅動發展樣本。“科創‘五問’”將深度解析科技創新的園區經驗。第四問:開放創新高地因何崛起?

  作為我國首個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蘇州工業園區堅持在“全球創新坐標係”中謀劃和發展,瞄準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做強“走出去、引進來”開放創新“雙引擎”,整合全球資源、加強區域互補,提升自主創新優勢,近年開放創新高地加速崛起。

  深耕厚植開放基因 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蘇州工業園區自誕生之初便承擔著改革開放“窗口”和“試驗田”的使命,加之位于長三角、毗鄰上海,開放引領優勢突出。

  多年來,園區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創新,抓住全球産業鏈升級和價值鏈重構機遇,主動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溢出,通過一係列優惠政策支援,以及審批、基建等公共服務創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創新項目落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改革開放是推動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動力,也是園區的鮮明底色,必須堅定不移深入推進,持續為高品質發展賦能增力。”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沈覓説。2021年,園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100億美元、增長約16%;實際使用外資19.7億美元,保持高位;入選首批中日韓(江蘇)産業合作示范園區。今年1月,園區獲評江蘇首個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走向深入,我國以勞動力總量和要素成本為核心的傳統比較優勢逐步弱化,加上新冠疫情衝擊、國際經貿規則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近年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重構。如何擺脫發展慣性,推動産業鏈攀高走強,通過更高水準開放創新重塑競爭優勢,輸出新時代園區科創“新路徑”“新經驗”?這對園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更好契機。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

  “立足新發展階段,著眼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調整發展方式,找到園區特色優勢與全球發達國家、周邊先進地區進一步融合的突破口、著力點,實現對外開放合作與科技自立自強的辯證統一。”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説。

  近年,園區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自貿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落地落實,探索與上海的補位發展,發布以《蘇州工業園區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若幹政策》為總領的“1+8+X”科技政策體係,圍繞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推動高水準開放協同創新以及科技人才引育、科技總部企業扎根等制定“任務書”、描實“路線圖”,以更高水準開放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優勢。

  國際資源雙向流動 打造開放創新樞紐

  園區堅持本土創新和離岸創新“雙輪驅動”、開放創新與自主創新有機結合,推動全球創新資源“引進來”“走出去”,實現開放創新“從單向流動到雙向互動、從碎片化向結構化”的轉變,有力支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

  2007年,被稱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分子生物學搖籃的冷泉港實驗室在園區建立海外第一個分支機構——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並于2010年正式落成啟動。2018年,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再落園區,該學術中心目前已完成實體建設,將通過高端培訓和國際會議,引進培育生命科學領域高端項目和人才。

  引入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國際合作創新平臺,是園區配置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的重要方式。圍繞生物醫藥、奈米技術應用、人工智慧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園區建成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蒙納士科學技術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等20多個國際合作創新平臺。以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為例,該院已累計孵化科技創新企業81家,其中8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企業融資總額超27億元。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

  緊跟科技創新全球化趨勢,在海外創新密集區布局離岸創新中心,園區以此促進創新資源流動、開展柔性引才,構建開放創新格局。依托蘇州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試點的機遇,園區已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建設了22個海外離岸創新中心,成為園區識別和培育前沿項目的“捕捉器”。

  近年,園區還大力推動國際合作孵化器建設,探索國際創新合作的“新出路”。據介紹,蘇州騰飛創新園企業孵化器、西交SKEMA國際創新創業園、歐朗物聯硬創空間等科技創業孵化載體與新加坡、法國、美國等相關機構和創新企業開展了孵化合作,累計孵化企業近600家,吸納就業近萬人,每年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逾百場,搭建起聯結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橋梁,並在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技術轉讓等方面探索形成一係列創新經驗。

  滬蘇相融共贏 強化長三角一體科創

  緊鄰上海是蘇州發展的重要區位優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機遇,蘇州近年高水準、深層次、全方位對接上海,探索更加緊密的區域協同科創模式。

  其中,園區對接上海早、力度大,尤其在科技創新領域,園區發揮自身優勢,與上海拓展多樣化科技合作模式,融合共贏發展新篇徐徐展開:探索建立與上海等地臨床試驗協作機制,打造生物醫藥臨床資源合作戰略聯盟;依托國家級工業軟件協同攻關平臺,推動同元軟控等園區企業與中國商飛共建工業軟件聯合創新中心……在對滬合作中,園區把協同推進新興産業創新發展作為“先手棋”和“主抓手”,推動兩地相互補位、融合共贏。

  “園區這些年一直在更高水準、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對接上海,聚焦生物醫藥、奈米技術應用、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等新興産業,對接和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取得了較好的合作成果。”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李霽雯説。

  除産業協同創新和合作載體共建外,園區還不斷拓展多樣化滬蘇科技合作新模式,推動雙方在創新全鏈條的深度融合。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上海技術交易所共建長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

  長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是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上海技術交易所聯合共建的要素市場化配置平臺,聚焦生物醫藥特色交易服務,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專利技術轉移、金融服務支撐等開展服務,將在解決園區技術轉移痛點,促進滬蘇技術、資本、人才、數據等科技要素有序流動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撐。

  調研發現,園區與上海科技合作有序開展,目前已經具備較好基礎,但在技術聯合攻關、新興産業特別是生物醫藥産業協同創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下一步,園區將以‘一區兩中心’為動力引擎,聚焦‘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目標,在對滬高校院所科技合作、打造滬蘇新興産業交流平臺、營造區域共用創新創業良好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接軌上海新格局。”李霽雯説。(王夢菲 李優)

[編輯: 王玥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830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