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蘇州園區科創“五問”|科創企業培育何以領跑?

2022年01月12日 11:53:34 來源: 中國經濟資訊社江蘇中心

  導語:科技創新是制勝未來的關鍵變數。新發展階段,我國對國家高新區賦予新的使命和定位,要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和高品質發展的先行區。蘇州工業園區一直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力點”,全面推動科技創新鍛長板、創一流,區域創新顯示度和集中度不斷提升,為國家高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創新驅動發展樣本。第一問:科創企業培育何以領跑?

  2021年12月22日至24日,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領域賽(蘇州)舉行,全國生物技術、綠色技術領域的136家企業入圍,其中蘇州工業園區企業13家,數量佔全省62%、全國10%。經過答辯評議,園區7個企業項目入選全國決賽,入選率超過50%,佔全國的12.7%。

  蘇州工業園區緣何能在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中脫穎而出,突破資源瓶頸,産出眾多“可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技術?

  鍛長補短,科創成果競相迸發

  依托于地級市蘇州的工業園區創新資源並不豐富,從鄉鎮企業起步,到外向型産業集群,除了有比較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外,園區在科教資源、科研機構、大企業數量等方面沒有優勢。

  以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的武漢為例,武漢擁有近百所高校、100多萬在校大學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數量均位于全國前列。與之相對,蘇州只有不到30所高校,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力量“國家隊”資源相對匱乏,“智力濃度”制約著園區“創新濃度”。另一方面,園區長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外資創造了園區一半以上的稅收、近八成的規上工業産值和進出口總額,本土型領軍企業的培育發展仍需要時間。

  近年來,隨著內部發展空間受限矛盾日益突出,整體開發強度和土地開發利用率逼近上限,加上外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給産業鏈供應鏈造成“雙向擠壓”。加快推動生産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打造更高水準科創高地,成為園區的必然選擇。

  善謀者致遠。依托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園區十多年前就開始前瞻布局生物醫藥、奈米技術應用、人工智慧等具備爆發力、高成長空間和上下遊強帶動性的前沿新興産業,為創新發展搶得了先機。2018年以來,園區進一步明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發展目標,不斷完善産業鏈和供應鏈配套,持續引進大院大所、中外知名院校、各類研發機構,借力“外腦”補短板,扎實推進科技、産業、招商攻堅,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主導權。

蘇州生物醫藥産業園(一期)

  2021年,園區科創企業培育捷報頻傳,正是園區這些年堅決轉型升級、推進高水準創新發展的縮影。這一年,園區生物醫藥、奈米技術應用、人工智慧三大新興産業總産值突破3000億元,生物醫藥綜合競爭力上升至全國首位,獲批首批“江蘇軟件名園”培育試點;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一區兩中心”落地,科創動能更加強勁;升級形成“1+8+X”創新政策體係,新設規模15億元科創投資基金,創新生態不斷優化……一係列前沿科技研究斬獲重大突破,一批科技成果涌現,全國科技創新舞臺上留下鮮明的蘇州和園區印記。

  內外兼修,産業創新集群穩步壯大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一直以來,企業培育始終是園區做強科創策源的重中之重和關鍵抓手。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高新技術企業,再到“獨角獸”“瞪羚”企業,園區不斷完善分層分類、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梯隊培育“園區模式”,精準扶持科創企業“拔節成長”。

  圍繞鍛造高新技術企業這支先鋒力量,園區加大國家高企培育認定服務工作力度,開展科技攻堅專項行動計劃,近年國家高企申報數及認定數穩步遞增。2021年,園區高企申報數1775家,較上年增長23%,佔蘇州全市的17%,有效期內高企數超過2000家。

  為了精準培育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後備軍”,園區以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為抓手,建立到期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發明專利企業等“十張企業清單”,並通過走訪調研、組織動員、跟蹤輔導等精準施策,充分挖掘高品質企業資源。據統計,2021年園區完成八批、349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較上年增長33%,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後備力量“蓄水池”。

  知行汽車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行業的研發型高科技企業,擁有自動駕駛核心領域核心演算法,申請專利60多項,近年營收高速增長。調研發現,2019、2020年,該企業兩度獲評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連續兩年享受市、區兩級共計200萬元的研發後補助獎勵。

  通過天使基金、VC基金、PE基金等股權投資和政府産業基金,園區以多元化金融支撐體係解決獨角獸、瞪羚企業成長遇到的融資難題,並通過領導聯繫重點企業常態化制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服務科創企業等體制機制上的創新探索,構建起有利于科創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讓“獨角獸”“瞪羚”企業加速奔跑。2021年,園區新認定各級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106家,瞪羚及瞪羚培育企業314家。

蘇州人工智慧産業園

  園區還在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助力企業修煉內功,引導支援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一方面,深度排摸建立省級研發機構培育梯隊,制定“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審核常見問題清單”,並聯合功能區、孵化載體、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對“有潛質”企業開展多輪線上咨詢、線下一對一申報輔導及材料核對工作。另一方面,提前布局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摸排、動員有資質企業準備申報材料及自評打分。目前,園區累計建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33家,包括信達生物、旭創科技等多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分中心)。

  把準機遇,奮進更高水準全面創新

  一段時間以來,園區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奠定了向更高品質、更高水準邁進的基礎,但總體上科創企業對園區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尚未充分釋放,尤其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競爭日益激烈的新發展形勢下,園區培育發展科創企業仍面臨瓶頸。

  例如,與高企申報和認定數量連續創下新高相伴隨,目前政策環境趨嚴、認定難度加大,園區高企認定通過率面臨壓力。“我們需要儲備更充足的高品質後備資源。”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為應對挑戰,園區正在進一步拓展創新資源,匹配創新供給與創新需求;提升國家級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高端載體平臺規模和能級,強化産業技術創新引領能力;完善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保障機制,改進科技領軍人才招引、培育的激勵機制和手段方法等。

  當前,園區進入“經開區+高新區+自貿區”三區疊加新發展階段,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滬蘇同城化全面加速,園區被列入上海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2021年獲批國家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單位……園區創新發展正迎來重大機遇窗口期。1月5日,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發展大會召開,將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集群,“十四五”期間動態投入超1000億元專項資金,全力打造全國“創新集群引領産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這些都為園區進一步吸引集聚高端要素和高品質項目,匯聚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帶來歷史性機遇。

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發展大會

  “我們既要立足當下,找準園區當前發展經濟、發展産業的著力點;又要有長遠眼光,有久久為功的耐力,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增創科技競爭優勢、提高産業集聚能力。”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沈覓説。

  下一步,園區將進一步把握好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趨勢,以産業體係和場景經濟模式優勢為集群發展助力,以“一區兩中心”建設為抓手,以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中科院奈米所等重大創新平臺載體為支撐,以高層次人才團隊為引領,更大力度在全球范圍匯聚配置創新資源,持續提升科創策源能力,乘勢而上高品質打造“科創森林”。(王夢菲 李優)

[編輯: 湯靜怡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