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打卡”大美濕地 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正式開館

2022年01月12日 07:39:26 來源: 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正式開館,快來“打卡”大美濕地

  1月10日,全球濱海論壇在鹽城拉開帷幕。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分活動之一,當天,全球首個全面展示黃海濕地生態區域自然人文的主題館——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在鹽城正式開館。

  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是中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産,也是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型自然遺産,同時還是江蘇首項世界自然遺産。申遺成功後,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原火車站及其周邊地塊進行改造提升,建設黃海濕地博物館及鹽城濕地博物園。

  為全面展示申遺過程、加強濕地科普、深化國際生態合作,鹽城對鹽城老火車站進行改造提升,建設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全力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濕地類一級博物館。黃海濕地博物館及鹽城濕地公園整體項目位于鹽城市亭湖區,屬社會公益性質,免費對公眾開放,博物館主展館建築面積18573平方米,展陳面積約6000平方米。鹽城濕地博物園作為博物館的戶外展區佔地面積為44.13公頃。

  “黃海濕地博物館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果的展示館,是深化濕地國際科普科研和交流合作的科技館,是全方位呈現黃海濕地自然人文風貌的主題館。我們將以今天開館為新的起點,嚴格履行《世界遺産公約》,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引領作用,打造集空間展陳、公眾教育、生態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生態綜合體,探索一條濕地保護與開發互動並進的發展之路。”鹽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斌説。

  黃海濕地博物館由鹽城老火車站設計改造,作為交通建築高大寬闊空間結構與展覽建築空間有著天然共通性,適合展覽多層次呈現。建築外形設計吸收濕地、丹頂鶴等核心元素,構思取“展翅騰飛”之意,塑造“丹鶴展翅,翎羽起舞”的建築意象。結合原有的拱形建築形態,生成融合城市文化與城市記憶的新形象。

  整個館內主展區分為海路天成、天際旅程、河海交響、濕地家園、全球使命中國擔當五個主題和多功能報告廳等,通過場景模擬、沙盤模型、各類標本、多媒體互動等形式載體,向觀眾全方位展現了黃海濕地生態空間、416種鳥類資訊及遷徙軌跡以及鹽城促進黃海濕地保護所做的努力。

  博物館展陳展品超過1000余件,包含主要為動植物標本,其中明星展品為抹香鯨骨架、丹頂鶴、麋鹿等。展廳內主題景觀為黃海生態區係列代表濕地、遷飛路線重要棲息地、淤泥質海灘等,多媒體設備為大型數字沙盤、全息展演係統、沉浸式體驗、黃海濕地動態監測平臺、4D影視廳等各項交互展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黃海濕地博物館和今年5月1日建成開放的鹽城濕地博物園,有機地組成了豐富而直觀的室內與室外、虛景與實景、人文與自然、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濕地生態和文化景觀。“一館一園”有序的建成、開放及統籌運營,將對塑造鹽城國際濕地城市形象、培育市民生態文明素養、增強人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理念,有著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作用。(卞小燕 祝潔)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25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