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鹽城踐行“兩山”理論 探尋世遺保護與經濟發展“最優解”

2022年01月08日 16:06:41 來源: 鹽城市委宣傳部

  從不足1000只,到1150只,再到1164只,條子泥小青腳鷸數量已連續兩年突破學界預估;10只火烈鳥飛越千山萬水來到鹽城黃海濕地,“今年火烈鳥‘回家’,還帶來了‘新成員’,這是近幾年在條子泥發現最大的火烈鳥群體。”100多只天鵝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嬉戲覓食,“這是鹽城珍禽保護區建區以來,觀察到天鵝來此越冬種群數量最多的一次。”

  作為世界自然遺産地,鹽城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首要位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護獨特生態資源,探索世界自然遺産可持續發展路徑,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黃海濕地成為“共建共用、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産地,為全球生態治理和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鹽城智慧、提供更多鹽城經驗。

  “鹽城智慧”獲全球特別推薦

  每一天,鹽城從寬闊綿延的海岸線醒來。海風吹動,葦蕩作響,成群的鳥兒在藍天上翱翔;結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戲,在灘涂上奔跑——在鹽城黃海濕地,隨時都能感受到這塊“自然饋贈之地”的生命活力。

  在第43屆世界遺産大會上,鹽城黃海濕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時隔兩年多,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鹽城“以恢復鳥類棲息地為目標的自然解決方案”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並在生態文明論壇上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稱號。

  如果説申遺成功,讓鹽城濱海濕地更加吸引世界的關注,那麼,後申遺時代,鹽城積極拓展“兩山”理論轉化路徑的務實舉措,則讓“熱度”持續升溫,最終轉變為中國新發展理念在國際傳播中的話語權。近年來,黃海濕地遺産地實施了一係列生態重建、輔助再生、自然恢復、保護保育等生態修復項目,更大程度地恢復濕地生態係統,更好地發揮生態係統的生態功能,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濕地保護和運作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堅決扛起世界自然遺産生態保護責任,扎實開展生態修復,最大力度保護好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護好“獨一份”寶藏,鹽城用實際行動履行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扛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鹽城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實施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切實強化山水林田湖草協同治理”。

  對黃海濕地遺産地的保護和管理,鹽城採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復濕地生態係統,構建融“自然—科普—生態”為一體的黃海濕地,為打造濱海濕地科學保護、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最佳實踐范例,也為江蘇乃至整個黃(渤)海修復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建議。而“條子泥720”則是“NbS”方案的一個生動注解。

  條子泥漲潮時刻,大堤外海浪涌來;一堤之隔,幾萬只鳥兒停息在720畝高潮位棲息地,踱步、嬉戲、覓食。這是國內設立的首個固定高潮位候鳥棲息地。720畝“家園”建成後,來這裏棲息的鳥類新增22個種類,達到410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71種。在全球自然濕地喪失和退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條子泥濕地的候鳥種群數量不降反升,被國家林草局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濕地公約》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雷光春點讚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向全球展示中國智慧。”

  濕地之美走向世界

  好生態,已成為鹽城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文旅IP。如今在鹽城,“海、林、灘、鳥”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如詩畫卷,引來世界欽羨的目光,鹽城的綠色“家底”已成為世界的生態“焦點”,獨特的濕地之美正以靚麗的姿容走向世界。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在北京發布的當天,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特別節目《尋找勺嘴鷸》,將直播鏡頭聚焦鹽城條子泥濕地,向世界展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卓越成效和生物多樣性的神奇魅力。“鳥中大熊貓”勺嘴鷸一經亮相,線上網友、線下遊客的熱情瞬間被點燃,“萬鳥翔集的奇景,太震撼了!”“好可愛的濕地小精靈,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

  飛鳥與海洋相映,冬韻與濕地相融。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上的一顆生態明珠,條子泥濕地每年有20萬到30萬只候鳥在此越冬,300多萬只候鳥在此過境停歇。在這些候鳥中,有全球野生遷徙種群數量僅1000余只的丹頂鶴,有數量僅600多只的極度瀕危物種勺嘴鷸,有黑臉琵鷺、東方白鸛、小青腳鷸、大濱鷸等全球瀕危物種……它們的青睞是對鹽城黃海濕地保護管理成效的最佳褒獎。

  遇見條子泥,踏海灘、賞日出、觀珍禽,“攤玩兒·星空野市”“探尋鳥類蹤跡”“潮漲潮落條子泥、生生不息期棲地”直播秀等主題活動精彩紛呈;這裏全年累計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吸引了全球眾多遊客的目光。2021年央視數十次聚焦條子泥,僅《新聞聯播》就高達五次,《新聞直播間》也多次報道。

  碧波蕩漾,水天一色,成群的候鳥在泛黃的蘆葦間自在嬉戲,冬日的鹽都大縱湖美不勝收。“今年飛來的候鳥比往年多,它們在湖邊覓食,還會跟在遊艇後追逐嬉戲。”遊艇駕駛員宋成飚説,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競相前來“打卡”,徜徉在這片國家濕地公園中,近距離感受“百萬水鳥飛平湖”的壯觀場面。

  “生態+”文章越寫越精彩

  守住綠水青山之“根”,打開金山銀山之“門”,在探尋世遺保護與經濟發展“最優解”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鹽城用心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努力讓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好環境的地方一定有好産品,好風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經濟”,“生態+”文化、旅遊、康養等融合發展文章越寫越精彩。

  去年,1至11月份,全市4A級以上景區接待遊客2396萬人次,同比增長59%,總量全省第七,增幅全省第三。國慶黃金周,文旅消費總額全省第七,增幅全省第一。在東臺弶港鎮巴鬥村入口處,一只巨型“文蛤”舒展彩翼起舞迎賓,“巴鬥漁鄉”四個大字繽紛秀麗。申遺成功後,隨著生態保護的深入,大批候鳥群聚濕地,條子泥的名聲越來越響,曾經的小漁村也跟著火了起來。漁旅融合,養海護海,興辦漁家樂、民宿、三水灘旅遊度假村,“海濱海鮮海風光,漁家漁村漁文化”讓巴鬥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文化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可持續旅遊中國第二批試點項目在此啟動,巴鬥村榮獲“世界自然遺産保護與社區協同發展實踐基地”稱號。

  世遺效應不斷放大,“全景世遺”逐步彰顯。“探秘自然遺産、解碼古老串場、戲水湖蕩濕地、尋蹤黃河故道、傳承紅色基因”等5條旅遊産業帶建設如火如荼。總投資700億元的長三角(東臺)康養基地、建湖九龍口淮劇小鎮加快建設,大豐荷蘭花海爭創國家5A級景區通過省級驗收,東臺條子泥、鹽都草房子樂園、射陽安徒生童話樂園創成國家4A級景區。目前,全市共有4A級以上景區21家,總數列全省第四。大豐鬥龍港創成省級旅遊度假區,原有6家省級旅遊度假區(東臺黃海森林公園、阜寧金沙湖、鹽城大縱湖、建湖九龍口、鹽城沿海濕地、大豐麋鹿生態旅遊度假區)考核全部晉級升位,總數列全省第三。黃海森林公園美居酒店、鶴裏漁鄉民宿等一批特色項目依次開放。世遺産品遊客接待量佔比超40%,同比增加32%。

  堅定不移綠色發展,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典范,瞄準構建東部沿海的“綠色風光”,鹽城將更加注重沿海生態風貌保護,圍繞“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廊道”打造,更加注重生態價值轉化,以兩個國家級保護區和條子泥為重點,以長三角康養基地為龍頭,大力宣傳麋鹿、丹頂鶴、勺嘴鷸濕地‘吉祥三寶’,係統提升世界遺産地品牌影響力,以全域旅遊的思路加速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城市的崛起。(黃露 王金成)

  

[編輯: 沙佳儀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4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