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南京新年第一會:加快打造全球英才向往的創新之都

2022年01月05日 08:03:38 來源: 南京晨報

  原標題:新年第一會,南京聚焦“創新+人才”

  1月4日,南京市委召開人才工作會議暨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大會,會上,南京市委1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幹政策意見》、《關于加快打造高水準國家級人才平臺 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的意見》發布。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發出真摯邀約:讓我們攜手並肩、協力同行,一起向未來,共圓屬于這座城市、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創新創業夢想!

  助力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市委書記提出4點意見

  此次大會上,南京與社會各界共話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之路,共謀産才融合、共建共用之策,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就此提出4點意見。

  “牢牢把握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走好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必由之路。”——南京擁有高等院校53所,國家級研發平臺120多個,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南京地區有24項成果獲獎、佔全省60%;2021年度省科學技術獎擬授獎公示項目中,南京地區有162項(全省266項)……這樣的基礎和條件,決定了南京必須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上承擔更重責任。韓立明指出,南京要把握科技自立自強這一本質要求,把握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這一戰略方向,把握搶佔産業科技變革制高點這一關鍵要求,把握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這一現實路徑,把握創新驅動本質是人才驅動這一重要論斷,走好創新這條高品質發展“華山一條路”。

  “緊扣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奮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之都。”——韓立明表示,樹立這樣的定位追求,是使命所係,大勢所趨,發展所向。當前,南京的創新發展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但仍需跨越“四道門檻”:重大科創平臺建設門檻,科技成果轉化門檻,人才結構性門檻,領軍企業支撐門檻,而要跨越這“四道門檻”,南京必須高度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一目標定位,奮力突破,努力當好鍛造戰略科技力量的開路先鋒、建設“一中心一基地”的開路先鋒、重大人才平臺建設的開路先鋒、科技體制改革的開路先鋒。

  “扎實推進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重點工程。”——韓立明提出,今年是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南京將不斷打開創新驅動發展新局面,實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創平臺建設工程、實施創新型産業集群提升工程、實施企業主體梯次培育工程、實施創新空間布局優化工程、實施開放創新拓展工程等五大工程,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堅持鍛長板、補短板並重,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産業集群,構建大中小科創企業遞進成長的“雁陣”梯隊等。

  “奮力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讓人才成為南京高品質發展最鮮明的標識。”——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韓立明提出,南京將加快建設戰略人才力量,建立校企“雙導師”“定制式”培養機制,大力造就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能型人才,確保今年新增專業技術人才5萬人;深入推進産才融合協同,一方面以産聚才,充分尊重和更好發揮企業引才用才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才興産,大力支援在寧高校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研究型大學,推動園區打造全市産才融合的前沿陣地;著力厚植人才培養根基,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形成“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良性迴圈;持續優化人才精準服務,設立人才服務專窗專線,當好人才順心工作、安心發展的“後勤部”。

  6大部分21條舉措,市委1號文這樣謀劃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大會上,南京市委2022年1號文《關于深入推進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幹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現場,南京市政府副市長林濤就《意見》進行解讀。林濤表示,今年的1號文在優化延續近年來市委創新政策的基礎上更突出3大特點,即突出新使命新擔當新目標,突出持之以恒和有的放矢,突出市場導向多元投入和改革激勵。

  記者看到,《意見》圍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聚力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廣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匯聚國內國際創新資源、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等六大部分共提出21條具體政策措施。

  聚焦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意見》提出,南京將從打造創新型鏈主企業、培育壯大科技企業隊伍、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平臺化發展、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4方面著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意見》明確將支援龍頭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牽頭組建體係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根據上下遊聯合攻關、産學研用融合、場景應用開放、生産要素共用等年度績效,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援,對國家品質標桿企業和國家智慧財産權運用標桿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支援;探索建立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軟件和資訊、智能電網等領域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綠色通道”,爭取試點實行“報備即批準”;對科技型初創企業發生的房租費用,由各區(園區)根據企業成長情況給予最高100%補貼、最長不超過三年;支援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參照統一標準自主開展職稱評聘等。

  聚焦二,聚力關鍵核心技術攻堅

  《意見》明確,南京將聚力突破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圍繞構建“2+2+2+X”創新型産業體係,支援産業鏈骨幹企業瞄準關鍵環節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建設一批解決跨領域關鍵技術問題的新型共性技術平臺,按績效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並在量子資訊、區塊鏈、基因技術、類腦智能、氫能與儲能等領域前瞻性布局和培育未來産業;在建設數字經濟創新平臺上,加快“數字南京”建設,打造中國智谷,爭取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等項目落地,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南京災備節點)建設運營,支援大中型企業成立面向行業服務的軟件企業,對營業收入首次超過1億元的軟件企業給予獎勵,對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工業設計中心,給予100萬元支援;此外,南京還將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支援儲能、氫能、零碳工業流程再造、低碳産品等節能降碳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對列入國家級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支援。

  聚焦三,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意見》提出,南京將持續支援麒麟科技城與中國科學院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合作,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推進中國能谷建設,打造能源發展未來城。此外,還將強化以紫金山實驗室為代表的戰略科技力量在國家實驗室體係中的作用,支援開展提升産業自主可控水準、具有市場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重大研究成果在南京實施産業化,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對企業應用基礎研究投入給予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援。

  聚焦四,廣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

  《意見》明確,南京將圍繞創建國家級人才平臺目標任務,建設戰略人才力量培養平臺、國際人才首選發展平臺、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平臺、區域資源集聚輻射平臺,大力實施人才隊伍鍛造行動、人才載體賦能行動、産才融合進階行動、人才改革整合行動、人才生態涵養行動,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和創新環境優勢。在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上,接續培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支援人才放手創新創造,優化人才整合評價改革。

  聚焦五,匯聚國內國際創新資源

  面對新發展格局,南京將從提高區域科創引領輻射能力、積極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深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等方面著手,通過組建南京都市圈建設辦公室統籌協調都市圈城市科創資源集聚共用,建立都市圈科研計劃項目經費跨城撥付、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互認和創新券通兌通用等制度,加快滬寧産業創新帶、寧淮智能制造産業園等載體建設,開展更高水準“雙向孵化”,按年度績效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行動計劃,提檔“優化營商環境政策100條”,推行“證照分離”“電子證照”、實施“i寧企”服務專項行動等措施匯聚國內國際創新資源。

  聚焦六,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

  為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發展優勢、科技創新優勢,南京在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上共提出6條措施。一是創新科技任務組織管理機制。二是加快高新園區體制機制創新。三是健全金融支援科技創新機制。四是完善智慧財産權服務保障體係。五是打造惠企政策落地便利化平臺。六是優化創新治理統籌推進機制。(聶龍妃)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23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