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南京:錨定典范城市 開創發展新局

2021年12月20日 08:21:14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新發展理念走向深處 推進舉措落到實處

  南京:錨定典范城市 開創發展新局

  玄武湖湖光山色風景如畫。馮家清 樂濤 攝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省會南京扛起責任擔當,全面開創發展新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總量首次躋身全國10強,增速位居GDP超萬億元城市前列,每人平均GDP超過2.4萬美元,在省會城市居首,生態環境指標創歷史最好水準,南京高品質發展大步走在前列。未來幾年,常住人口將突破千萬、經濟總量將突破兩萬億元,南京要成為城市能級大躍升的超大城市。放眼更大的發展格局,南京有條件“拼一把”,成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新增長極、支撐國內大迴圈的關鍵節點和服務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樞紐。

  直面科技創新質效提升、産業轉型升級、市域空間優化、城市治理現代化等多道門檻挑戰,南京向難而行,係統謀劃,從深處確立對新發展理念的自信自覺,增創新發展階段競爭新優勢。

  堅守科技創新 再造産業基礎

  12月15日下午,江北新區迎來今年南京第六場高品質發展重大項目現場觀摩會。

  1月至11月,江北新區地區生産總值增速超過14%。參加觀摩的全市各發展板塊、部委辦局負責人來到鐳芯光電項目現場。規劃用三個五年成為全球半導體鐳射行業龍頭企業,這家光電晶片企業雖然兩年前才成立,但他們有條件,也有雄心。

  鐳芯光電是江北新區高速發展的注腳——找準方向,通過高端人才團隊,高舉高打,快速躋身行業前列。江北新區成立六年來,地區生産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社會固投等主要指標實現翻番,綜合實力躍居19個國家級新區第六位。

  江北新區是南京發展路徑的見證——以科技創新為戰略支撐,培育壯大高品質發展新動能。過去五年,全市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業人才近4000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3.48%。近五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年均增長8.9%,2020年佔比超過一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5%。

  與此同時,南京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發展形勢之復雜和區域競爭之激烈前所未有。全球科技創新進入高度密集活躍期,顛覆性創新層出不窮,科技創新深刻影響著産業體係和經濟發展方式。南京具有較為堅實的創新基礎,接下來必須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質效,加快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總體而言,南京突出在兩大方面聚焦用力,重點突破。首先,南京已在謀劃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平臺。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支援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南京應時而動,打造紫金山和麒麟兩大科技城,與中科院係統核心科研領域整建制合作,圍繞普適通信、未來網絡、內生安全等方向開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跨學科、大協同應用基礎研究,力求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原創性重大科研成果。同時,南京強化創新和産業深度融合,將科技創新與産業基礎再造緊密結合。用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結構調整,夯實産業基礎,積蓄發展動能,培育創新主體。

  目前,南京全市14個計劃新開工省重大項目已全部開工,389個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佔年度計劃投資的94.5%。183個億元以上省市區重大産業項目集中竣工,計劃總投資1866億元。其中,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項目127個、佔比近七成。

  從産業基礎看,南京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壯大,軟件與資訊服務、智能電網等入選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53.4%,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年均增長率在40%左右,全市形成1個六千億級、4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2020年,南京八大産業鏈工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1/3,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23%,産業競爭力顯著增強。但相較廣州、杭州等先進城市,南京的創新型龍頭企業、科技成長型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還待迎頭趕上。

  未來幾年是南京制造業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關鍵階段,南京牢牢抓住時機,出臺“‘十四五’制造業高品質發展規劃”,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首次提出要成為長三角制造業中心城市,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突出自主創新引領、數字技術牽引和集群發展支撐,深入實施制造強市發展戰略,培育萬億級産業地標和千億級産業集群。

  南京全面推動産業基礎能力再造,力爭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以上,確保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于300平方公里,目標是到2025年,形成1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1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一著不讓 直面“減碳”硬仗

  12月6日,南京市政府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國能谷”,打造涵蓋能源全産業鏈的産學研高地,建設長三角一體協同的千億級能源創新産業集群,預計該項目基礎設施投入將超過300億元。

  也是在今年,全省首個不需外接電源,通過太陽光照即能實現供電供冷供暖自給自足的零碳小屋在南京溧水啟用。

  南京銀行在全國首推貸款利率由減碳比例決定的金融産品,真金白銀激勵企業減碳。

  ……

  從大項目到小示范,從産業結構調整到金融、學界助力,南京“不動聲色”開啟了一場勢必艱苦卓絕的硬仗——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十三五”期間南京綠色發展水準顯著提高。以年均1.8%的碳排放增速支撐了年均7%以上的經濟增速,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2%,每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24.7%,PM2.5濃度從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成為副省級城市中首個國家生態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含綠量”不斷提升。

  全面審視南京産業現狀和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要求,南京減碳挑戰巨大。首先,南京碳排放總量居于高位。碳排放強度雖持續下降,但排放總量居全省第二,每人平均碳排放高于全國水準;其次,能源結構不夠合理,傳統化石能源比例較高,且受制于資源稟賦,缺乏水能和風光電大規模開發利用條件,能源供給受限于外部化石能源輸入;最後,排放結構問題突出,鋼鐵、石化、發電、建材等傳統産業佔比巨大。

  直面艱巨的任務和嚴峻的挑戰,南京市委、市政府已下發實施“雙碳”工作方案和“十四五”低碳發展規劃,一著不讓,扎實推進各項減碳重點工作。

  打造低碳城市,南京實施一控、一增、一減。一控,即控總量和強度。建立完善能源與碳排放“雙控”制度和考核機制,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從産業源頭減少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一增,增非化石能源佔比。提高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外調綠電比重,大力推廣光伏建設一體化和綜合能源服務站。到“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使用比重較2020年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12%以上。一減,減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強化火電、石化、鋼鐵高碳産業控煤舉措。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燃煤機組“煤改氣”進度,提高天然氣消費佔比。

  讓節能減碳成為席卷全社會的理念和行動,南京突出示范引領效應。政府層面,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出行等創建行動,為全市低碳發展做示范。區域層面,率先在江北新區、江心洲、南部新城等地區選擇條件成熟區域打造碳中和示范區和零碳未來城。項目層面,重點推動鋼鐵超低碳排放示范、碳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碳捕集示范、城市碳資産管理平臺等試點項目,推進工業、農業、交通、建築等領域節能低碳發展。

  支援社區建設以服務居民為主的舊貨、閒置物品跳蚤市場,扶持線上二手交易平臺,逐步形成二手及租賃的文化氛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城市離不開每一位市民、每一個家庭的參與,南京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設美麗古都轉化為全體市民的自覺行動。

  優化空間布局 支撐發展需求

  城市能級提升,人口和空間是核心資源要素。南京市域面積在全國省會城市居倒數第二,這樣的空間規模能否匹配南京超大城市的發展需求?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南京面積與上海接近,是深圳的3倍多,空間發揮效益的重點不是外延擴張,不是單純增加建設用地規模,而是通過內部優化,追求單位産出和提高全員勞動生産率,以促進內涵式發展。南京不光是整理出近期發展空間,更將為未來發展騰出戰略空間。

  深化“一核三極”(主核江南主城,拓展極江北新區、創新引領極紫東地區和新興增長極南部片區)戰略,南京推動組團式、內涵式發展,建設精明增長的緊湊城市、精致城市。

  江南主城,以老城功能疏解、週邊高端服務功能集聚為重點,實現空間品質提高、發展活力提升,打造古都文化核心展示區、創新型服務型經濟集聚區。高水準推進河西、大校場、東山等片區建設,加快導入高端要素,成為展示南京活力之城、品質之城的標誌性窗口。

  江北新區,釋放體制機制優勢,打造現代化新南京建設標誌區。以發展研創型經濟、形成高品質配套為重點,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設産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主城。

  紫東地區,以資源整合、聯動發展為重點,提高智能化數字化開發水準,打造數字經濟核心區和寧鎮揚同城化先行區。

  南部片區,以祿口國際機場為依托,優化空間規劃,加快産業導入,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和長三角雙迴圈國際開放樞紐。

  位于南京兩端的六合、高淳兩區,面積佔全市32%、常住人口佔全市13%,而經濟總量佔比只有7%。南京專門制定支援兩區“十四五”高品質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六合區、高淳區的地區生産總值年增長率超過全市平均水準。到2025年,兩區的産業經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關鍵指標與中心城區差距明顯縮小,形成以産業集群作為主線的發展新路徑,成為南京都市圈南北兩極對外輻射“橋頭堡”。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堅持成片開發理念,全力推動板橋、龍袍、橋林等新城緊湊集聚發展,確保“建一片、成一片”。

  以精細和包容 鑄就城市吸引力

  12月17日,南京虎踞北路4號,施工人員正在5幢鋪設電線。這是南京首例由産權人參與的“老破小”出新改造項目,春節前居民將拿到鑰匙自行裝修。

  而在城市的南邊,老城南馬道街39號,許慶老人一家和政府共同出資,將老宅消險,改造一新。這位老人和老伴坐在溫暖透亮的屋子裏看著電視,頤養天年。

  馬道街周邊,老舊小區大多出新改造過。

  “十三五”期間,南京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項目443個,直接受益居民9.4萬戶,改造面積2000多萬平方米,基本實現“應改盡改”。累計整治老舊小區1282個,受益群眾超過39萬戶。

  讓所有市民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享受現代城市文明,南京堅持“啃硬骨頭”,提出未來五年完成2000年前建成以及部分2005年前建成、群眾改造願望強烈、市場參與程度高的老舊小區改造,累計改造老舊小區將不少于600個。新建住宅小區、改造後老舊小區專業化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100%。

  12月7日,南京第三批共有産權房選房結束,全市共有4205戶家庭通過共有産權住房制度圓夢安居。南京住房保障政策累計惠及74萬余戶家庭,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實現“十三五”預期目標,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未來五年,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愈發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十四五”期間南京作為長三角重要中心城市的功能將進一步強化,輻射能級要大幅提升,關鍵在于加強人口等資源要素的集聚作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安居生活需求。

  作為人口凈流入城市,南京將住房保障對象從以本市戶籍家庭為主,向覆蓋城鎮無房常住人口轉變。未來五年,將推出保障性住房30萬套,包括産權類(徵收安置房、共有産權房)17萬套,租賃類(公共租賃房、保障性租賃住房)13萬套;“十四五”末,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不低于30%。

  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以能否解決現實問題為檢驗。當下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催生出新的就業形態,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規模龐大。南京探索建立新業態平臺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機制,以職業傷害風險較高的出行、外賣、即時遞送等平臺企業為重點,在工傷保險制度框架下,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職業傷害保障。

  迎接銀發潮,南京將全面開展老年人需求評估。建立全市統一的老年人能力與需求綜合評估制度,評估結果將成為老年人享受補貼、接受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依據。到2025年,全市80周歲以上老年人能力與需求綜合評估實現全覆蓋。

  加強基層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南京近期力推“十項”舉措,即突出基層黨建“一個引領”,理順平急轉換“一組機制”,推動資源力量“一沉到底”,落實待遇保障“一線傾斜”,加強數據賦能“一網統管”,打造群眾自治“一批品牌”等。

  再難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朝向居者安、近者悅、遠者來的典范之城,南京正穩健前行。(杭春燕 仇惠棟 顏芳)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17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