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連雲港:後發以何先至

2021年12月15日 09:28:3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9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港,河海深曲之處,車船川流之地。中國以“港”為名的城市不多,不少都因享有內外通商之便而發展迅速。然而,連雲港的發展之路卻走得更為曲折。

  作為全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連雲港地理區位優越,多重國家戰略聚焦。但當地的發展與人們的期待有不小差距。“連雲港為何沒能迎來大發展”一度成為待解迷局。

  改革開放以來,連雲港幹部群眾不斷求索。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在連雲港調研發現,進入新時代以來,當地錨定“後發先至”的目標,以新發展理念破局,鼓舞不甘落後的士氣,努力打開戰略轉型空間,逐步擺脫後發之困,積極營造先至之勢。

  追溯歷史,連雲港是一處點燃中華文明的薪火之地,“東海名郡”一度繁華;眺望未來,連雲港有機遇成為海洋經濟的明星之城,溝通東西弄潮時代。將美好願景變為現實圖景,唯有幹在當下。後發以何先至?連雲港人正以行動來回答這道時代命題。

  “迷局”不迷 正視“後發”

  傳説太陽升起之處是“旸谷”,就在連雲港雲臺山中。向陽花木易為春:1984年,連雲港成為我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2011年,國務院批準在連雲港設立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連雲港新亞歐大陸橋和新絲綢之路“東方橋頭堡”的地位凸顯……

  然而,戰略機遇疊加沒能促成發展提速。在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GDP居于下遊;作為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發展在隴海線上並不亮眼;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港口主要承擔過境轉机運輸……連雲港發展之慢倣佛是又一部“東方天書”,成為各界求索的迷局。

  沒找準定位,也沒踩準節奏。南京大學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申斯春等,如是評價連雲港之困:搞港口,卻與日照、青島、煙臺等毗鄰,面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搞化工,獲批國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卻集中了大量質地不一的中小企業;搞物流,卻長期是江蘇交通格局的“神經末梢”……

  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連雲港發展之慢與蘇南甚至蘇北其他地市形成鮮明反差,讓“連雲港為何沒能迎來大發展”幾度成為熱議話題。從基層接訪、招商引資到出差開會,許多連雲港的領導幹部都被問到過這個話題。通過討論、反省,他們清楚地認識到:“連雲港已沒有任何退路,加快發展、奮起直追才是唯一的出路。”

  “正視落後,反思落後,才能擺脫落後。”連雲港市委書記方偉認為,“迷局”其實不迷,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中蘊藏著連雲港發展的新定位、新路徑和新目標。新時期,連雲港旗幟鮮明地加快推進“後發先至”,這是跨越崛起的戰略取向,是接續奮鬥的宏偉目標,是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

  後發也可以説是待開發。沿“東方天書”向東攀上雲臺山頂,“江蘇最高峰”的石碑赫然在望。今年中秋之夜,“最高峰上看月亮”活動吸引了許多遊人到此。連雲港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王興化説,從將軍崖岩畫到藤花落遺址,從《西遊記》到《鏡花緣》,連雲港有很多歷史遺跡、文化IP亟待開發。文旅産業如此,其他産業和領域也不例外。

  “後”在何處 憂患深切

  在連雲港街頭與當地人聊天,內容離不開對當地落後的憂慮、對發展的期盼。憂患之頻可見連雲港人自省之深,期盼之切。

  《西遊記》裏,從傲來國到花果山需乘舟渡海,神仙騰雲駕霧也要費些工夫。現實中,前往花果山所在的連雲港,也曾頗費周章。連雲港交通基礎設施長期落後,為東部少見。1925年,隴海鐵路修到連雲港。2018年,青鹽鐵路建成,連雲港才有了第二條鐵路。從連雲港到省會南京長期只有K字頭火車,須繞道京滬線,300公里的直線距離,竟需10個小時。徐州通高鐵9年後,連雲港才通高鐵。此前,連雲港人外出辦事習慣坐汽車。當地車牌號以蘇G開頭,人們期盼著有一天連雲港的發展成果在全省的排名也能按照車牌號順序來。

  工業薄弱一直讓連雲港人憂心。長期以來,除了醫藥産業一枝獨秀,連雲港的工業缺少亮色。2018年左右,“兩灌”(灌雲、灌南)化工園區關停整治,讓地方GDP塌掉了一大塊。翻開當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幾十年來一直以“産業強市”為重要發展方針,但許多項目機遇在躊躇中錯失。“産業不強特別是工業不強,是連雲港的最大短板。”連雲港市發改委副主任王龍説。

  産業不強讓連雲港的GDP與周邊城市相形見絀。從2009年到2017年,連雲港與西邊徐州的差距從1450億元擴大到3965億元,與南邊鹽城的差距從976億元擴大到2443億元,相對宿遷(長期是江蘇經濟體量最小的地市)的優勢從114億元縮小至29億元。

  産業不強拖累港口壯大。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關負責人認為,盡管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較大,可主要是過境運輸,本地貨源相對較少,這讓坐擁江蘇省內唯一一段基岩海岸的連雲港港口長期只能作為廉價的“搬運工”。

  有道是,莫生懶惰意,休起怠荒心。發展長期落後難免影響幹部的精氣神。2018年,江蘇省委研究室戰略研究小組調研連雲港時曾指出,國家和省裏給了較高定位和諸多“光環”,也導致部分幹部存在“等靠要”的心態,積極主動的幹勁不足,對標和接軌意識不強。

  不冷不熱,五谷不結。因為有深切的憂患和期盼,連雲港人胸懷變革的熱情。當地下轄區縣的一名幹部曾把部分幹部的不良作風總結為:小農意識、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等“十小文化”。為此,該縣專門開展了歷時一年的幹部作風專項整治,一面查擺整改問題,一面爭創“國家百強縣”。結果,該縣不僅幹部狀態得到提振,還因部分發展成果突出入選第三方機構評測的百強縣市名單。

  鐵腕轉型開辟發展新空間

  花果山山門裏,吳承恩的塑像面容清癯,眼中透著倔強。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40年前,不懂外語的連雲港農民漂洋出國淘水晶,把東海縣“淘”成了“世界水晶之都”;近年電商浪潮下,大批“網紅青年”搞直播,讓蘇魯乃至全球的海鮮借道連雲港行銷各地。在《西遊記》的發源地,連雲港人不畏艱險,為生存發展而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

  面對“後發”這道坎,連雲港人將怎麼跨過去?

  為擺脫後發,連雲港人走過“撿到籃子裏就是菜”的彎路。灌河是蘇北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灌河口在連雲港市東端。2005年以來,灌河口建起多個化工園區,最高峰時灌雲、灌南兩縣聚集了200多家化工企業。有的企業工藝落後、偷排廢水廢料,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迷路不止,越走越迷。2017年11月的衛星照片顯示,褐紅的污水從灌河口綿延到深海,倣佛海陸之間被劃開一道傷口,正在汩汩流血。那幾年,當地化工企業事故不斷,媒體曝光不斷,政府行政處罰不斷,中央環保督察警示不斷。2018年5月,江蘇省環保廳對“兩灌”區域實施環評限批,小化工被亮起紅燈。

  是要“帶毒”的GDP,還是刮骨療毒徹底整治小化工,成為連雲港主政者面臨的重大抉擇:鼎盛時期,化工産業曾貢獻了“兩灌”一半的GDP、1/3的財政收入。徹底整治,企業、工人和地方經濟將遭受衝擊。同時,關停不達標企業,需要定標準、走程式、做工作。搞不好,極易引發各種次生問題;繼續維持,環境污染可能隨時吞噬發展成果,連雲港的産業空間也將被嚴重壓縮。出了事,沒法向歷史和人民交代。

  最終,連雲港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生態底色一失萬無。不僅要徹底整治化工園區,還要探索制度,讓難以達標、整改無望的企業平穩騰退,努力引導居民和企業走上新路。

  以海為生者,同海浪沉浮。經過三年治理,“兩灌”的化工企業從2017年底的200多家削減到目前的30家。生態成效立竿見影:連雲港的空氣環境品質步入全省領先行列,地表水大部分點位達到Ⅲ、IV類標準,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類,灌河口海水水質達到Ⅰ類、Ⅱ類。消失了十幾年的偽虎鯨重現灌河口。2021年2月的衛星照片顯示,灌河口的“傷痕”消失了,河水與海水恢復了悅目的綠色。

  守住生存底線才可能追求發展高線。在整治“兩灌”化工園區的同時,連雲港在全國率先試水戰略環評制度改革,于2018年2月成為全國首個完成“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體係建設的地級市。戰略環評要求必須先給環境負擔做減法,才能給發展做加法。連雲港人像孫悟空一樣,給自己戴上了緊箍。

  沒想到,頭上的緊箍變成了花環,綠色轉型為連雲港撬開了發展的新空間:2018年12月12日,在生態環境部“三次過堂”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環評報告獲批。相隔一天,這個預計年産值約1200億元的項目與其他9大石化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人們感慨,連雲港人孜孜以求的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終于突破了。

  一法通,萬法通。連雲港人找到了發展的新方位。按照“三生融合”原則,當地梳理出“一體兩翼”的城市發展格局:“北翼”贛榆主要發展海洋經濟;“南翼”徐圩力爭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作為“一體”的中心城區主要發展生命健康、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並適時“退港還城”,打造高端商貿旅遊“黃金海岸”。

  新格局激發新憧憬和新幹勁。走進連雲港市、縣、鄉鎮的政府大樓,門廳裏的展板多是當地年度重大項目名單,上面不僅有責任人,還定期更新進展。重大項目挂表作戰,新的發展機遇被連雲港人緊緊抓在手裏。

  顯露“先”的氣象

  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依靠綠色發展實現戰略轉型的連雲港,把“生態立市”作為鮮明導向和主動選擇,這次沒有錯過時機,還逐漸走出了新的發展節奏。

  清晨的連雲港在海一方公園,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北固山,峻峭的山石倒影在波浪揉抹的沙灘上。市民在岸邊晨練、散步。東南方向,連島的山巒間煙嵐渺渺,連雲港港一排紅色的岸橋十分惹眼。又一艘巨輪進港,忙碌運轉的岸橋變身畫筆,連島的山巒成了畫布。

  山海之間的港城這個普通的清晨,“味道”與早些年已大不相同。“現在空氣品質指數全年多數時候都是優良,是有監測以來最好水準。”連雲港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姚寧説,環保優先在連雲港已經深入人心。為了守住這片生態底色,市委市政府創新市縣長直抓環保等工作機制,許多區縣幹部大半的精力用來想環保、抓環保。

  連雲港港外,“俊海2”等三艘耙吸式挖泥船正全力打造一條30萬噸級航道。這是我國在開敞海岸淤泥質淺灘建設的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被連雲港人視為港口和産業發展的交通生命線。這條航道完工後,30萬噸級原油船和礦石船可以暢達連雲港。在陸上和空中的交通短板也在加速補齊:2020年底,連鹽、連徐、連淮揚鎮、青連4條高鐵全部通車;花果山國際機場于12月2日通航,未來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1000萬人次,有望成為江蘇三大空港樞紐之一。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軟硬條件逐步向全省前列看齊,“後發”的連雲港已然敢于爭先。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徐圩新區,化工園內很少看到工人,人員、物料的進出在數字化後臺一目了然;創下諸多“世界之最”和“全國唯一”的大型化學裝置裏,煉化反應由智能化係統掌控;集消防指揮、醫療救援、防汛抗災、應急疏散等為一體的應急救援基地成為園區最重要的設施。為了“不讓一滴不達標污水流進大海”,園內污水處理後要求優于國家A類水質,尾水都要流經一個觀賞魚池,再通過管道排入深海。

  連雲港石化産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泓濤説,目前園區軟硬體標準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有望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化工園區標桿。“十四五”末,園區年應稅銷售收入將超3000億元。屆時,連雲港將成為江蘇乃至全國沿海的重要增長極。

  從産業洼地艱難轉型為産業高地,連雲港人認識到,想要領先就必須鼓勵創新。今年9月,連雲港市委市政府分別給恒瑞醫藥、正大天晴兩家企業頒發上億元的獎勵。同時,獲獎的還有其他23家企業。這些企業來自石化、生物醫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10條産業鏈,是當地重點扶持的創新企業。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説,巨額重獎企業顯示了連雲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鼓勵企業創新的堅定決心。

  得風氣之先,不一定能領先。有先行先試的自覺,才能入無人之境。從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到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雲港片區,連雲港擁有不少試驗示范的牌子,具有率先領先的巨大潛力。但是,把多重疊加的國家戰略當機遇和鞭策還是當飯碗,決定了先至還是後發。越來越多連雲港人認識到,接了牌子不是讓人等政策支援,而是要擔起為政策探路的責任。

  有領先的意識,還要有領先的行動。連雲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馬士光説,“幹”字當先、“細”字著手、“實”字托底,連雲港要全力以赴把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出成效,奮力推動連雲港在新時代的“後發先至”,帶領全市人民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以何先至 孜孜求索

  徐圩新區開拓廣場,由幹部職工捐資樹立的石碑上刻著“後發先至”幾個大字。在連雲港人心裏,這幾個字是關懷希望更是方向目標,分量比這塊80多噸的石碑還要重。

  2009年,連雲港人鄭重地將“後發先至”作為發展戰略和目標。至今,“後發先至”還沒有係統成功的路徑和樣本可循。但是,經歷了以綠色發展破題的戰略轉型,連雲港人逐漸弄清了“後發先至”的內涵。

  “新時代的後發先至,既要速度,更重品質;既看總量,更重水準;既求全面,更重突破;既比數據,更重感受。我們追求的‘先至’,是高品質發展之‘至’、高層次開放之‘至’、高顏值家園之‘至’、高效能治理之‘至’、高品質生活之‘至’。”連雲港市委書記方偉説。

  高水準的先至是補齊發展短板,讓群眾更有獲得感。蘇魯兩省交界的石梁河水庫是連雲港的重要水源地。由于長期無序採砂、圈圩養殖,水庫生態受損、水體污染嚴重,周邊30萬居民生活困難。

  連雲港持續投入6億元資金,實施庫區整治,理順採砂和漁業養殖産業,扶持村民實現穩定增收。從事漁業養殖多年的村民王之橋高興地説,整治後,水清了,魚搶手了,賣到北京、上海還供不應求。目前,當地還在加大投入,要將石梁河水庫打造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樣板,讓連雲港實現清水進城、活水繞城。

  高水準的先至是延伸特色長板,拓展形成新的優勢。11月23日,一列滿載生活用品、家用電器的班列從連雲港發出,駛向俄羅斯莫斯科沃爾西諾。這是連雲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首次開通到俄羅斯的中歐班列。至此,中哈合作借助中歐班列實現了向中亞五國、蒙古、西亞、歐洲、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聯通和拓展。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學梅説,在新通道、新業務的支撐下,連雲港中歐班列正轉向高品質運營。雙向開放將為連雲港的發展拓展更多藍海。

  遠路無輕擔。後發先至需要比拼誰的肩膀更能擔當。今年8月,連雲港召開了一場以“轉變作風、狠抓落實”為主題的大會,激勵全市上下把狀態緊起來、把節奏提起來、撲下身子狠抓落實。

  在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雲港片區裏,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中華藥港”備受行業矚目。與以往以園招商的模式不同,“中華藥港”將建成一片新城,不僅有制藥工廠、研發機構、金融中心,還有人才公寓和各種生活設施。與藥港建設配套,連雲港對人才的優惠政策迅速跟上:今年11月,當地博士科研項目資助、生活補貼等最高標準,從原來的幾萬元上調到十幾萬、幾十萬元。連雲港市人才辦主任朱曉雲説,提高獎勵標準幫助人才更快融入這座城市,變“以産留人”為“以城聚人”,連雲港正加快破解引才留人難題。

  正如人才的聚集不是朝夕之功,連雲港的“後發先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連雲港人期待著,再從花果山出發,以實幹在新時代創造更多傳奇。(記者劉學奎 劉兆權 楊紹功 陸華東)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164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