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原居養老,從家庭“無障礙”做起

2021年12月15日 07:22:37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把床位搬回家 把服務送到府

  原居養老,從家庭“無障礙”做起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日前正式發布,明確提出要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居家生活、家庭關係、社區環境、健康支援、智能應用、交通出行等,都是老年友好環境的關鍵環節,但首先要從構建“友好型家庭”做起。我省已探索出哪些可操作的辦法?還有哪些難點堵點亟待破題?

  家庭無障礙,

  打牢“友好”環境基礎

  家住無錫市新吳區旺莊街道的周阿婆今年81歲,失能長期臥床,“老人翻身、洗澡都需要照顧,輪流24小時看護,稍不留神就出意外”。得知周阿婆家的情況,街道決定先改造家庭養老硬體,為老人家“量身定制”適老化改造方案。配置防褥瘡床墊、無障礙床邊餐桌、洗澡椅等輔助器具,在活動區域和衛生間安裝扶手,配備緊急呼叫、煙感器、燃氣報警等智能設備,遠端保障老人居家安全。

  家庭硬體友好,軟件也要跟上。街道提供養老到府服務,由第三方機構每周到府為周阿婆清潔擦身、按摩護理,讓子女“喘一口氣”。當地還簽約家庭醫生並建立家庭病床,簽約醫生每周為周阿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及康復護理指導,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機構式”養老服務。

  “居家養老依舊是老人的第一選擇,到府服務項目還在不斷摸索和更新中。”旺莊街道民政科科長朱國清介紹,今年街道已為45戶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周阿婆家是其中一戶。到2023年,街道計劃完成2215戶改造任務。

  南京福康通在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均有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其中江蘇市場份額約佔六成,3年累計為約4萬戶家庭實施改造。該公司無錫大區經理白偉銘説:“改造可以讓老人生活得更有尊嚴。無錫濱湖區的武爺爺左腿無力,無法站立洗澡,他不願意讓子女幫忙,于是我們在他家安裝洗澡椅,大爺可以坐著自己洗澡。”

  朱國清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原居養老依舊是主流養老方式。我省今年10月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3.3%的老人傾向于居家養老,8.8%的老年人傾向于社區養老,剩余7.9%的老人願意機構養老。這也為今後養老服務的供保發力點指明方向。今年,全省為3萬戶困難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並列入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十四五”期間還要力爭完成改造10萬戶以上,為家庭環境的“友好”打下基礎。

  多元化服務,

  找準原居安老“發力點”

  “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為讓老人在熟悉環境中安享晚年,無錫探索“原居安老”養老服務模式。2019年起,無錫連續3年將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對家庭成員有失能失智或重度殘疾老人的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等5類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並給予最高8000元每戶的政府補貼,補貼標準位列全省設區市第一。截至去年底,無錫市完成適老化改造3656戶。

  提升家庭環境的“友好度”正成為江蘇養老服務的“發力點”,各地正在構建城市“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以社區為單位守護老人家庭“養老圈”。

  進入11月,家住南京市玄武區仙鶴門社區的童大明一家開始享受“南京失能險”支付的到府護理服務,每個月30個小時的照護,讓長期護理癱瘓臥床老伴的童大明長舒了一口氣。這項服務童大明起先並不知曉,社區“銀發顧問”蔣小燕及時告知童大明,並幫助其申請評估,落實政策。像蔣小燕一樣的“銀發顧問”,玄武區還有102位。

  “銀發顧問”是玄武區推行的一項惠民服務項目,此後又被納入南京市市級公益創投項目。“銀發顧問”由街道或養老組織中的網格員或優秀社工擔任,每季度舉行一次政策培訓,要求對各類養老政策了如指掌,上崗後,為7個街道59個社區超11萬名老人提供養老咨詢服務。承接該項目的安康通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鄭培介紹,“銀發顧問”負責把資源連結送到老人家中,一年多來,僅玄武區就直接面對面服務老人近萬名。項目向社區老人分發銀發顧問精編的《南京市養老政策匯編手冊》,每年還開展十多場次線下活動,如健康講座、棲霞山賞楓等,豐富老人生活。

  目前,全省共建成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點1.82萬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589個、老年人助餐點7000余個。助餐、助潔、助浴、助醫等到府服務覆蓋全省302萬老年人。“十四五”期間,全省將實現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居家到府服務覆蓋面超過18%。適老化的居住環境、親切的熟人社區、不變的生活習慣……“原居享老”內涵將更加豐富。

  市場化參與,

  提升全社會“友好度”

  “在無錫,接受居家到府服務老人數量佔全市老人數量超15%,僅居家到府服務一項,無錫年投入資金超過1億元。”朱國清介紹,地方還會不斷提高福利,以旺莊街道為例,今年起當地家庭適老化改造補貼范圍擴大,不符合市級補貼要求的特殊老人,可獲改造成本20%的補貼。

  照料護理向社區家庭延伸,把床位搬回家、把服務送到府,僅靠政府兜底保障不現實,還需要社會多元力量的參與。朱國清坦言,財政補貼只是引導撬動資金,滿足老人最基本改造需求,如果要智慧化和更完備的設施,可能需要數萬元的預算。白偉銘告訴記者,目前符合條件的家庭中,超九成選擇僅加防滑墊、裝扶手等基本設施,全屋改造約5000元一戶。

  “養老服務不可能純公益供給。政府可以兜住困難、高齡、空巢等特殊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底線,社會不應過度依賴福利,否則社會福利‘資金池’也會不堪重負。”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陳友華認為,老人及其家庭應建立健康的養老觀念,學會為養老服務“買單”。

  無錫也在推進養老“福利”和“市場”兩條腿走路。“明年旺莊街道將嘗試用招投標的市場化方式,引入多家企業共同做好家庭適老化改造。”朱國清説,這是一條互利共贏的探索路徑,企業讓出市場價25%-30%的利潤,在不虧本的基礎上獲得更多訂單,並在合作中擴大品牌影響力。企業讓一點、家庭出一點、政府補一點,引導廣大老人購買服務,提升家庭環境的“友好度”和居家養老舒適度,降低老人遭遇滑倒、撞傷、忘關煤氣等問題的風險。

  “市場參與不足是當前養老産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完善的養老産業要建立在市場化、供需均衡、充分競爭基礎上。”陳友華建議,從行政主導轉向引導,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明確養老市場化、産業化發展路徑。(唐悅 劉春)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16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