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蘇南農村新事|鄉村頻現“觀光塔”

2021年11月17日 16:08:31 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南京11月17日電(記者段羨菊、趙久龍)在大城市裏,欣賞都市風光的高聳觀光塔並不少見,有的還成為城市“地標”。在鄉村,觀光塔一般較為少見。記者在地勢平坦的蘇南農村地區採訪時發現,利用空地建設、可以飽覽田園風光的觀光塔,竟接連撞入記者眼簾。

  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觀光塔”。新華社記者 段羨菊 攝

  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位于蘇州的張家港市東部,緊靠長江,對制造業實力強大的張家港而言,這裏既是“魚米之鄉”,也是“生態綠心”。一棟4層通透的觀光塔,矗立在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常北社區的田野中間。鋼架結構、玻璃圍欄,拾級而上,憑欄臨風,可以360度無遮擋俯瞰田野、禾苗,遠眺溪流、農房。觀光塔旁邊的空地上,還設立了一道黃色斜長“稻田滑梯”。

  自行車、縫紉機、錄音機、黑白電視機……這片田野入口處,一排青磚小窗裏鑲嵌著村莊裏的老物品。小火車式樣的遊覽車,載著眾多遊客穿行田野。記者見到兩個在附近工廠工作的外籍人士,正在田野中騎行。

  在中國蠶絲之鄉的蘇州吳江區震澤古鎮,記者也見到了一棟田野旁的觀光塔。登塔可以欣賞稻田、樹林、湖畔組合的田園風光,還能通過熊貓外形的望遠鏡,眺望更遼闊的河流。運營這個觀光塔的是一家鄉村旅遊企業,塔下可舉行草坪婚禮、企業團建、生日派對、沙龍活動。旁邊還利用一個舊廠房,建起了鄉村咖啡館。

  在很多人印象中,蘇南工業發達,農業可能萎縮,農村也許難以尋覓。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2020年,在蘇南各市地區生産總值中的農業佔比數值,蘇州為不到1%,無錫為剛過1%,常州為2.1%,的確不高,但地位和功能並未被輕視。“在蘇州,農業被認為是珍貴的稀缺資源,承擔著涵養生態、傳承傳統文化、延續田園生活的寶貴功能。”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潔説。從2017年開始,在此前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礎上,蘇南不少地方通過派出駐村規劃師、改造農村人居環境等手段,大力推進彰顯江南風情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如今,得益于田園風光和鄉村建設,蘇南的鄉村民宿業態正在如火如荼發展。在吳江區震澤古鎮眾安橋村謝家路田園示范區,依托稻田、蠶桑、河流、村莊,涌現了蘇小花田園餐吧、五畝田民宿、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以及桑學堂等多家休閒旅遊度假、研學綜合體。串點成線,吳江區還通過優美的農村公路把環長漾湖兩岸的多個村莊連接起來,打造出一條特色田園鄉村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點區域。

  “上圖入庫、落地到戶”,蘇南地區劃清城鎮開發邊界以保護耕地。蘇州全市共劃定保護永久基本農田254萬畝,依托經濟實力,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各地拿出真金白銀投資建設高産穩産、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無錫已建成80多萬畝,其中不少獲得“兩個1萬元”投入,即每畝1萬元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1萬元智慧農業設施投入。從2021年到2025年,無錫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10萬畝以上。張家港市對常陰沙這樣的農業發展板塊不考核工業,著重評估現代農業、農文旅一體化和民生保障。2020年張家港市對稻田種植每畝發放一定金額的生態補償費。

  蘇的繁體字“蘇”,就是“魚米之鄉”的組合。“蘇湖熟、天下足”的古語,記錄了蘇南傳統農業的發達。今天的蘇南地區,農業不是盆景和點綴,而是推進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鄉村“觀光塔”現象,折射了歷經高速工業化、城鎮化的蘇南,在新的發展階段,對農業有了新的認知。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807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