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兒童精神科醫師緊缺 關愛心理健康讓孩童世界更敞亮

2021年11月15日 11:18:42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兒童精神科醫師異常緊缺,且分布不均 ——

  關愛心理健康, 讓孩子的世界更敞亮

  近日發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率為17.5%,高于全球平均水準。與此同時,專職兒童精神科醫師存在較大缺口,醫療資源分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問題凸顯。

  門診挂號緊張,診療難度較大

  “孩子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不想上學,已經離家出走3次。我們想帶他看南京市兒童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但從年初到現在都沒挂上號……”今年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令王女士很是頭疼,在朋友建議下,她決定帶兒子看看心理門診,但預約挂號時總看到顯示“無號”。

  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童精神科醫生黃懿钖告訴記者,目前該院只有2名兒童精神科醫生,每天門診量達到60人次。該院多年前就已開設兒童心理行為門診,由兒童神經內科或進修過心理學相關課程的醫師兼任醫生,一周只有兩三天出診,直到2014年和2017年,兩名兒童精神科專職醫師吳丹丹和黃懿钖分別到來。“現在我們每周有6天時間在兒童心理行為門診和學習困難門診坐診,工作量趨于飽和。”黃懿钖説。

  而南京腦科醫院兒童精神科有著相對悠久一些的歷史。1984年,南京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成立,這是我國第一所兒童心理衛生專業機構,1994年該中心並入南京腦科醫院。“因為形成良好口碑,中心每天門診量近200多人次。”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主任醫師陳一心介紹。

  與成人相比,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難度更大。黃懿钖説:“可供兒童青少年選擇的藥物非常有限,這也意味著,我們更多是以心理幹預的方式去治療,有時也會借助玩具、遊戲等方式來檢查。”

  “很多兒童産生心理問題和家庭有很大關係,因此醫生要看的不僅是孩子本身,更多的是要關注這個家庭。”陳一心告訴記者,“我們既要善于和家長溝通,也要善于觀察孩子的情況、與孩子交流。因為有時家長可能並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對症狀的描述可能有誤,而孩子有時也會故意‘演戲’,讓醫生難以分辨,一些復雜病例甚至需要多次鑒別才可以確診。”

  資源分布不均,缺少專門病房

  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是指發病年齡小于18歲孩子存在的精神障礙,一些可起病于人生任何階段的疾病在兒童青少年階段也可發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鬱障礙、雙相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和行為障礙。此外還包括一些特發于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精神障礙,比如孤獨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品行障礙、焦慮障礙、對立違抗障礙等。

  “當發現孩子出現心理障礙時,可能很多家長會有‘病恥感’,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了精神病,甚至不願意來醫院檢查。其實心理障礙不等于精神病!”陳一心強調,由專業醫生針對兒童精神障礙進行矯正訓練和疏導,可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減少復發和成年後發病率。60%-70%的多動症兒童經過幹預在青春期後可以康復,孤獨症孩子經過早期幹預也可正常進入幼兒園、小學,逐漸融入正常生活。

  數據顯示,我國有較大數量兒童青少年因患精神障礙需要專業治療,而兒童精神科醫生不足500人。大約每10萬名患兒才配備有一名專業醫生,且這些醫生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全國的精神科醫生少、兒科醫生少,專職的兒童精神科醫生就更少了。”陳一心無奈地説。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南京有14名專職的兒童精神科醫生,集中在南京腦科醫院和南京市兒童醫院。省內其他城市及周邊省份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到南京就診。

  宿遷市泗洪縣二年級學生豆豆的爸爸秦先生告訴記者,孩子會經常毫無理由發脾氣,誰也動不得他的東西,上課時他埋頭幹自己的事情,或者無緣無故就走出教室,“老師懷疑他患有多動症,我們也不能確認,就想帶孩子找醫生看看。”

  黃懿钖告訴記者,豆豆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這屬于孤獨症譜係障礙的一種亞型,沒有明顯的語言和智能障礙,但有突出的人際交往困難、語言交流困難、行為模式刻板儀式化、興趣愛好局限特殊、運動笨拙等症狀。目前南京有醫療機構對此實行一對一的家庭養育指導和社交訓練,“但對這些外地患兒來説,一周來一次南京顯然不現實,我們有時也很無奈。”

  專職的兒童精神科醫生少,專門的精神科兒童病房更加缺乏。陳一心告訴記者,以前,江蘇省內乃至全國只有南京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有兒童精神科住院病房,近年來,蘇州、無錫等市也已開設專門病房,全國各地更多的病房陸續開設。“但總體上病房的數量還是不夠,南京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40張兒童病床已滿,現在又增開了一個病區。”

  後備人才不足,培養體係亟待完善

  隨著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率有所提高,兒童精神科醫生稀缺的問題更加凸顯。“目前,我國招收兒童精神病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導師不足20人,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可想而知。”陳一心透露。

  黃懿钖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本科就讀臨床醫學專業,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方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母親陳一心的影響。“我小的時候,媽媽上夜班總會帶著我,我那時就感受到媽媽對這份工作的熱情。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加入,更好地呵護這些孩子成長。”

  陳一心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南京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就受衛生部委託開設兒童精神科醫生進修班,一開始前來培訓的基本是成人精神科醫生,隨著我國精神衛生事業發展,三甲醫院紛紛開設精神衛生和心理衛生門診,更多的兒科醫生、兒保醫生前來接受兒童精神科專業培訓,繼而開設兒童發育行為門診、心理衛生門診等。“我們現在一年開設兩期進修班,至今已開設43期兒童精神科進修班,每一期有10名以上醫生前來進修。”

  面對社會需求,兒童心理行為門診也正發生著變化。今年年初,南京市兒童醫院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南京腦科醫院經常舉辦有關兒童精神問題的講座、義診,幫助家長提高對兒童精神疾病的認識,疏導青少年情緒問題。

  在南京市各中小學,“陶老師工作站”已成為學生和家長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心靈安撫室。11月底,南京衛迦兒童發展中心即將開業,開展兒童心理評估、分析、培訓指導與家長培訓等。“希望有越來越多高品質的社會機構、社會人士共同守護兒童成長,做好兒童精神障礙的早期篩查和預防工作。”陳一心説。(王甜 葉真)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06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