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北風潛入悄無蹤
荼蘼已盡夜未央,晚秋遺楓落寒江。園林盡掃西風去,雁聲入夢涼,山月各蒼茫。初冬萬瓦皆為霜,桐葉滿紗窗。轉瞬一回眸,冬天在路上。
一
北風潛入悄無蹤,未品秋濃已立冬。“以風鳴冬”,是冬季與秋季的分野。古人認為,此時的寒風,乃是“正氣”,是順應時令的風。所謂的“四正之風”,春氣溫,其風溫以和,喜風。夏氣盛,其風飆以怒,怒風。秋氣勁,其風清以淒,清風。冬氣實,其風慘以烈,固風。東風雨,南風暖,西風晴,北風寒;什麼季節刮什麼風,不管南方還是北方。
風,這個大自然的精靈,自有一種勇敢。風説多情自多情,一曲相思,幾分惆悵。她像一位溫婉多情的女子,長袖搖搖,衣袂飄飄,扇子舞,蝴蝶舞,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輪番上場。黃葉蕭蕭接天地,留戀惜時已枉然。洗去滿臉脂粉,露出骨感之美,使靈魂回歸大地的懷抱,讓鄉愁染上冰霜。笑向天涯,不説遺忘。
二
立冬是踩着厚厚的落葉來的,開啟了寒冷而又極具色彩的篇章。“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這是曹操在《冬十日》中的描述。而李白的感受卻大不相同:“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這種閒情雅致,不是豪放勝似豪放。而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立冬日的晚上,竟寫下這樣的詩句:“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增。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這種觸景生情的感嘆,又讓多少人聯想到“人生何其短,歲月何其長”。
三
北方的冬天是從囤菜開始的,這不僅是一種習俗,也是對生活的一份情懷和慰藉。尤其是前幾年流行的那句“翠花,上酸菜”,浸透着寒冷北方大地獨特沁酸的香。
在鄉村,積酸菜,要在院子裏搭起個架子,擺上兩三個洗菜的大缸,倒入清澈的井拔涼水。然後,去掉老菜幫,爛菜葉,把支棱棱的大白菜扔進熱氣騰騰的大鍋裏一燙,立馬撈起來,再把燙好的白菜投進缸裏。白菜葉被一片一片翻洗乾淨,綰好結放在板子上。水分控幹後,再把白菜一棵棵馬到一個大窯裏,放一層菜撒一層鹽,一層一層壓實,最後在上面壓上一塊鵝卵石。如此腌夠一個月,就可以食用了。家家戶戶,一直能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到了冬天,透過冰碴從缸裏取菜凍紅了手,嘶嘶哈哈進屋,一聞那黃白相間的菜棵,涼絲絲的一股奇香便沁入心田。尤其是來一鍋酸菜豬肉燉粉條,熱乎乎的,那叫一個爽;還有酸菜油渣餡餃子,配上蒜泥,真是滿口的香。這舌尖上的美味,至今想來仍是回味無窮。過去腌菜是為了充饑,現在腌菜那是為了憶舊,為了拉油,為了品嘗。
四
天寒心斂,地寒心暖,水寒心簡 。立冬之後,天地一片空曠。當一切繁華退去,人仿佛一下子就站到了高處,突然看清了世間的真相。這時才發現,簡單和清透,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命哲學。這像極了人生的上半場與下半場。
季節可以輪迴,人卻只此一生。人生下半場,從光芒萬丈到退去星光,平凡才是唯一的方向。捻一縷陽光,帶着靈魂上路,在歲月留白處,每步都是歸途。或窗前,或月下,或讀書,或書法,或煮茶,或種花,……內心豐盈,便是修行。一份禪意,一份恬淡,人生不必喧嘩,自有聲響。
策劃簡介:
趙金寶,江蘇省藝術培訓促進會副主席、語言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
作者簡介:
王曉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作詞
朗誦簡介:
王宇紅,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