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無錫:躍動非遺活力 推動運河文化與區域發展相融互促

2021年10月27日 11:33:59 來源: 中國經濟資訊社江蘇中心

    江蘇是大運河沿線河道最長、流經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點段最多的省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時代賦予大運河沿線地區的重大使命。作為大運河江蘇段的重要標識性城市,近年來,無錫深入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大運河沿線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全面展示大運河文化帶非遺文化的活力,創新非遺産業消費場景,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加快復蘇。

    10月22日至24日,2021中國大運河非遺旅遊大會(以下簡稱“大運河非遺旅遊大會”)在無錫舉辦。大會以“暢遊甜美運河·樂享非遺之魅”為主題,設有開幕式暨主題論壇、實景演出、運河非遺大集、非遺美食匯、錫劇藝術匯演等5大板塊15項重點活動,全面展示大運河文化帶非遺保護成果。

    多維保護築牢運河文化“基底”

    (運河夜景)

    10月22日晚,作為本屆大運河非遺旅遊大會的“前奏”,“運河拾遺”實景演出在清名橋古運河景區開幕,與會嘉賓從“運河匯”碼頭乘遊船,依托運河景觀感受“水韻江南”風情。

    保護開發沿線生態文化景觀,傳承利用歷史文化遺産資源,是推動運河文化創新發展的必經之路。近年來,無錫通過在規劃、生態、文化等方面的層層推進,築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基底”。

    結合“十四五”規劃,無錫出臺《無錫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結合國土空間規劃修編,完善《大運河(無錫段)遺産保護規劃(2010-2030)》和《無錫市古運河風光帶沿線城市設計》。梁溪區、惠山區、新吳區等運河沿線板塊,紛紛為轄區內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保護“劃重點”:惠山區圍繞京杭大運河惠山段,按照河道管理范圍線10米的要求,開展對錫西大橋、洛社大橋等重要節點的環境提升打造,加快實施江南運河主題公園建設;梁溪區審議通過《2021年梁溪區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要點》,進一步整合資源、閉合成環,同步推進大運河和古運河建設,實現“兩河”功能互補;新吳區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現場調研和規劃編制工作。

    大運河不僅是生態遺産,也孕育了燦爛的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同樣有助于大運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無錫多年來持續建設基礎良好、分布合理的非遺保護名錄體係,目前全市共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195項,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51項;各級各類非遺保護基地34個。

    此外,無錫市文廣旅遊局在市、區文化館開設非遺普及課;各區舉辦非遺技能技藝傳承培訓班,設有初級到高級課程,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無錫政府部門組織無錫非遺登上電商平臺,集中推介醬排骨烹制技藝、宜興青瓷制作技藝、珠繡技藝……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非遺的濃厚氛圍在無錫逐漸凸顯。

    搭平臺、造IP,非遺文化對接消費市場

    (非遺大集)

    大運河既是文化的結晶,也是文化傳播的紐帶。從大公橋到清名橋,街中央,一個個攤位鋪展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來自全國100家非遺保護單位和非遺相關文化旅遊企業、精選非遺名品及非遺文創在此匯集。10月22日至24日,運河非遺大集在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大公橋至南水仙橋沿線)舉辦,大運河沿線省市非遺美食及其傳承人也在現場通過線下制作展示、線上同步直播等形式,全方位營造非遺美食消費體驗新場景。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無錫探索出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化消費場景的有機連接點。在這裏,可以看到杭州的張小泉、揚州的謝馥春、漳州的片仔癀、成都的採耳……更能體驗惠山泥人、錫繡、錫劇、新萬鑫銀絲面、穆桂英美食等無錫非遺。

    惠山泥人傳承人趙建高在此開店已有多年,“依托運河文化,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集聚力和吸引力很強,現在,我的泥人店已經從單純的售賣泥塑作品發展成了非遺培訓基地和手作體驗點。”趙建高説。為促進運河非遺産品充分對接現代消費市場,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還進駐了很多年輕國潮品牌,並配置有美術館、博物館。

    無錫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擴大紫砂、泥人等地域文化標識影響力。在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創整合店內,趙紅育合作款“清名橋”精微繡、趙建高“惠山泥人”係列、呂俊傑督造款“醉江南”一應俱全。“如今與非遺傳承人通過定制、聯名、共同開發等形式設計非遺文創達100余款,今年還將國家級非遺‘惠山泥人’的‘阿福阿喜’IP開發成‘福喜梁溪’係列文創。”相關人員介紹説。

    為非遺文化搭建傳播載體,“活化”非遺文化、激發市場消費活力,適宜非遺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環境在無錫逐漸形成。

    創新形式,文旅融合喚醒區域活力

    今年8月,《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印發,強調要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高品質發展。本次大會是文件出臺後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性非遺旅遊大會,意義深遠。

    近年來,無錫堅持文旅融合,推動非遺走進景區,融入現代生活。從清名橋古運河歷史街區到惠山古鎮運河休閒早茶,從梁鴻國家濕地公園到宜興白塔村……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為基礎,整合運河沿線景象、市民生活習俗等資源,無錫推出了一個個帶有“運河”標簽的特色文旅産品,在江蘇“運河百景”標誌性運河文旅産品中,無錫以12景入選,成為江蘇省內大運河沿線的8座城市中入選數量最多的城市。

    文旅融合逐漸成為無錫喚醒區域活力的重要驅動力。今年,拈花灣、清名橋古運河、善卷洞等三個景區入選江蘇省首批“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試點項目。在推動非遺進景區的基礎上,創新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在景區內吃、住、行、遊、購、娛各環節,植入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展示、展演、體驗活動,讓遊客在景區內全程感受、全程共用非遺文化,實現非遺與旅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

    以本次大運河非遺旅遊大會為契機,無錫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內在要求,高標準高水準推進大運河整治提升工程,加強非遺保護利用,深入挖掘非遺豐富的文化內涵,創新“互聯網+大運河遺産”展示模式,將大運河綜合博物館群、大運河沿線非遺傳承人研修研習基地與沿線景區景點結合,擦亮文旅融合的“運河牌”,讓非遺旅遊成為無錫文化旅遊的全新形態、重要載體和亮眼名片。(殷晴)

[編輯: 張本甫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0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