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破解“卡脖子”難題 亮出自主可控“金剛鑽”

2021年10月27日 07:40:48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第九屆“創業江蘇”科創大賽落幕

  破解“卡脖子”難題,亮出自主可控“金剛鑽”

  10月26日,第九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暨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江蘇賽區比賽在南京落幕。來自省內13個地方賽區的60個創業團隊和企業經過激烈角逐,分獲本屆大賽一、二、三等獎。

  又一年大賽落幕,又一批創新創業項目將在江蘇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本次獲獎項目中,解決“卡脖子”難題的創新創業項目佔“重頭戲”,越來越多的國産取代進口項目涌現,在呼應滿足國家重大技術需求、服務人民生命健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方面彰顯出江蘇科技的智慧和力量。

  參賽項目緊貼重大核心技術,一批國産取代進口

  第九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暨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江蘇賽區比賽旨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弘揚科技創新文化,加速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吸引省外優秀創業團隊及企業到江蘇創新發展。

  在決賽現場了解到,今年大賽啟動後,共吸引海內外6078個團隊和企業報名參賽,較上年增長11%。經過13場地方賽的激烈比拼,一批國産取代進口、解決“卡脖子”難題的創新創業項目涌現出來,569個項目進入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全省行業賽比拼,最終60個項目脫穎而出晉級總決賽。

  值得注意的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金剛鑽”項目,呈現出來的清晰産業化應用場景,是今年大賽的看點之一。參賽者施建新帶來的參賽項目斬獲大賽初創企業組一等獎。他説:“我們目前做的設備是第三代半導體的晶片制造設備,用于制造碳化矽的外延晶片,目前最大的應用市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以極大地提高國內産品的自主供給,能夠解決‘卡脖子’問題,也有機會去趕超世界的先進水準。”

  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介紹,“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連續舉辦九屆,在省科技廳及有關部門指導支援下,大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參賽項目由第一屆1400多項發展到今年的6000多項,參賽數量翻了兩番;今年參賽項目領域廣、水準高、業態新,對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快科技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實驗室走進市場再加速,前沿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參賽項目“全連續纖維增強新一代碳纖維拉索”獲本屆大賽團隊組三等獎,項目負責人譚佃龍帶領團隊創業的目標很明確:“瞄準碳纖維拉索産業化應用”。

  何為“全連續纖維增強新一代碳纖維拉索”?長期從事鋼索研究工作的譚佃龍介紹,這是由一束碳纖維連續纏繞形成的,和市面上很多束碳纖維纏繞成索的産品形成鮮明對比,可以破解鋼索的承重超過2000兆帕、長度超過2000千米時遇到的應用難題,同時也可以克服鋼索面臨的腐蝕性問題,為跨海大橋的建造提供更加優質的材料解決方案。

  創業者帶著前沿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進市場,是今年大賽的又一看點。團隊組一等獎項目“醫瑞貝爾支架型敷料”的負責人劉媛媛是上海大學教授。她在醫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領域埋頭做研究20年,主攻方向是生物制造與生物3D列印技術。5年前,劉媛媛帶領團隊研發出來的項目,陸續獲得了一些偏産業化的獎項。那時,她開始思考,科學研究除了發表論文、申請專利以外,能不能走出實驗室,真正地服務于社會,讓老百姓享受科技創新産生的紅利?解答這個問題,劉媛媛説:“一定要走創新創業這條路。” 從那時起,她開始聚集創業資源,尋找創業機遇。

  “每年因為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的創面臨床病例數觸目驚心。傳統治療方案一種以覆蓋、隔離為主,功能比較簡單;一種是人工皮膚,産品種類相對較少。”劉媛媛介紹,今年參賽帶來的新型醫用敷料功能介于兩者之間,既有傳統敷料覆蓋隔離的作用,也有人工皮膚的修復功能。項目把已經可以用于臨床治療的生物材料和先進的生物制造技術結合,將成套産品制作成一款手槍狀器械,通過發射膠囊狀的子彈敷料,將人體傷口包裹住,促進傷口自行遮罩細菌、自行修復愈合。這一研發成果已經進行了相關的動物實驗,均獲得不錯的實驗結果。現在,劉媛媛帶領團隊已經在無錫“安家”,專注于創面修復領域,研發和生産高端新型敷料以及相關裝置和器械。

  服務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科技計劃經費支援達1.3億元

  第二次參賽的林金漢站在大賽舞臺上格外從容。今年,他帶領團隊參賽,一舉摘得成長企業組一等獎。“光伏膠膜主要應用在兩個領域,一個是光伏板的封裝,還有就是顯示屏的封裝,包括電視機,學校的教學白板等。”林金漢介紹,現在國內光伏膠膜的材料大量依賴進口,隨著進口價格越來越高,市場應用成本也變高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光伏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林金漢定下目標,要用國內現有材料做國産化的光伏膠膜。林金漢説:“‘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匯集了很多對事業發展有激情、有追求,兢兢業業的創業者,大家在這裏找到了創新創業的共識,科研團隊也對科技計劃經費支援充滿了期待,這是科研計劃進一步突破的基礎。”

  據介紹, “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2013年啟動,省科技廳累計對267個大賽獲獎項目給予1.3億元的科技計劃經費支援,中央財政給予江蘇賽區200個國賽優秀企業共計6600萬元經費支援;江蘇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參賽企業提供科技貸款超350億元,省高投等創投機構對獲獎企業的股權投資超150億元,2000多位創業導師和專家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支撐服務;30余家獲獎企業賽後上市或新三板挂牌;1000余個創業團隊賽後落地江蘇發展;樹立創新創業典型超過350個,大賽已成為江蘇最大的眾創空間、最強的眾扶平臺。

  “今年大賽的新特點還在于強化産業強鏈補鏈。”趙建國説,如圍繞奈米新材料、先進碳材料等全省重點培育的優勢産業鏈,探索舉辦了兩場專項賽,以推動産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的深度融合。助力“雙碳”目標,強化“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支撐。大賽今年增加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三大産業領域進入行業賽的名額。進一步完善參賽項目評價指標體係,強化了綠色低碳、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方面指標的權重。60個晉級總決賽項目中,有六成以上屬于“雙碳”領域,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升級。

  此外,大賽助力打造人才高地,優化人才創業發展環境。本屆大賽總決賽的60個項目中,項目團隊平均年齡41歲,核心成員具有博士學位119人,海外留學背景84人,佔比達到一半以上。大賽聯合省人才辦,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對總決賽一、二等獎獲獎項目成員,符合省“雙創計劃”申報條件的,可在下年度直接申報、進入答辯環節,不受推薦名額限制。

  未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始終瞄準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和創新要素,著力搭建交流平臺,激發人才活力,引導參賽項目為區域高品質發展賦能。賽後,大賽主辦方將持續為創新創業者搭建與特色産業對接交流的平臺和通道,實現人才與項目的“無縫對接”、技術和産業的“優勢疊加”、科技與金融的“雙向融合”、創新鏈與産業鏈的“協同共進”,用創新的智慧和創業的激情共同譜寫江蘇高品質發展新篇章。(張宣 胡安靜)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799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