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參考消息》整版關注長春 | “白求恩精神”在這家醫院代代相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1 14:51:2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參考消息》整版關注長春 | “白求恩精神”在這家醫院代代相傳

字體:

  新華社記者 王昊飛、趙丹丹、周萬鵬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85年前,毛澤東撰文《紀唸白求恩》,紀念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支援抗日戰爭並為之獻身的加拿大共産黨員諾爾曼·白求恩大夫。白求恩精神由此成為中國衞生工作者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中國,白求恩是最為家喻戶曉的加拿大人之一,不僅因《紀唸白求恩》《手術&就是陣地》等文章被收入中小學語文教材,還緣於白求恩精神穿越時空的傳承。地處東北腹地的長春,雖是白求恩生前從未涉足的中國城市,卻有數家以白求恩命名的醫院和全球除加拿大約克大學外為數不多以白求恩命名的高校學院。

  2024年是白求恩逝世85周年,記者近日走進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近距離感受白求恩精神對醫務一線工作、醫學人才培養、醫療援外隊伍的深刻影響。

  圖為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外景。新華社記者周萬鵬 攝

  培養“白求恩式”好醫生

  3月21日晚,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停機坪亮如白晝,螺旋槳轟鳴驟息,救護直升機載着一名被機器絞傷的急危重患者穩穩着陸。180多公里轉運距離,全程用時30多分鐘。患者飛抵兩分鐘後,多學科專家在創傷中心監護室組織會診,隨即進行手術,終令其轉危為安。

  “空中120是構建‘白求恩生命通道’的重要部分,是醫院傳承白求恩精神的又一次探索。”醫院航空救援指揮部主任王宗強介紹,2023年2月,醫院牽頭成立國內首家航空緊急醫學救援醫聯體,打破時間和地域對急危重症救援的限制,實現東北地區覆蓋,可提供24小時不間斷救援服務。

  “像白求恩一樣治病救人,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費。”醫院黨委書記崔樹森説,“打造‘白求恩生命通道’、培養‘白求恩仁心醫生’、舉辦‘白求恩名家論壇’,這是醫院傳承白求恩精神的重要載體。”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隸屬於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其前身是1939年由白求恩參與創建的晉察冀軍區衞生學 校 ,經 過 一 係 列 合 並 後 於1954年遷址長春,現包含8個學院和白求恩第一、第二、第三、口腔醫院等4所附屬醫院。患者在長春選擇這些三甲醫院進行在線掛號,第一時間映入眼簾的就是小程序上醒目的白求恩頭像。

  白求恩曾説:“對搶救傷員來説,時間就是生命,能搶救一個傷員,為傷員減少一分痛苦,就是我們醫務工作者最大的快樂。”在這家銘記白求恩格言的醫院,白求恩元素幾乎無處不在。從院徽、胸卡到薦醫&,甚至辦公紙筆,都印有白求恩的頭像。在這裡,白求恩精神不僅是一個徽標,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諾。

  “為最大限度方便急危重症患者治療,我們推出了‘急診一號制’。”醫院急診科主任張海龍介紹,醫院安排骨科、手足外科、神經內科等15個科室同時在急診大廳出診,推進胸痛、卒中、創傷等5大中心建設,形成多學科協同的一體化急救體系,急診相關的檢查儀器也在附近配齊,極大提升診療效率。

  同步構建的還有“白求恩仁心醫生”監督服務熱線。記者發現,“400”開頭的電話提示牌在醫院的大廳、連廊等人員密集區均有設置。在受理&&,第三方接線員正耐心記錄患者的反饋,隨即通過系統上傳轉交,確保信息得到實時查閱。

  “我們每週開會時有一項專門議題來分析解決患者反映的問題,視情成立專項工作組,深挖並解決問題。”醫院副院長顧銳説,全院累計設置1萬多塊監督電話提示牌,目的就是符合新時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為做好圍繞臨床問題的科研工作,醫院還舉辦“白求恩名家論壇”,每月邀請基礎及臨床領域知名專家進行講座、研討,激發醫務人員的科研熱情和創新潛力,促進科研與臨床結合。

讓白求恩精神代代相傳

  舞&上,學生小吉穿越到1939年,走近彌留之際的白求恩——他掙扎着坐起來,用顫抖的手寫信:“也許就要和你們永別了!我在這裡十分快樂,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貢獻……最近兩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這是去年12月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臨床醫學院舉辦的微話劇大賽中,學生自導自演的一等獎作品《生生不息》。

  那場話劇,讓台下的醫學院2021級本科生王柯儼記憶猶新。對這名“00後”而言,白求恩並不陌生——從入學第一天起,白求恩就成為她的精神導師。除了中小學時期學過的課文,王柯儼和同學們了解白求恩最直觀便利的渠道,就是參觀位於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10號樓的白求恩醫學人文博物館。

  這處建在醫院裏的博物館,展區面積2000余平方米,以“烽火硝煙的崢嶸歲月”到“代代相傳不滅精神”為主題線,展出8組大型雕塑、12處多媒體演示、108個展面、1800余張圖片、600余件藏品。自2019年9月開館以來,這裡常年對社會免費開放,年均接待社會參觀團體及國際訪問團100余批次。

  “我們從入學新生開始進行白求恩精神的引導,將其作為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一課。”醫院院長劉林林介紹,以志願服務、話劇演出等形式傳承白求恩精神,成為提升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

  在中國655天,3天3夜不休息,69個小時內做了115例手術,1 周時間檢查 520 多名傷員……對於白求恩人生故事中的關鍵數據,學生們如數家珍。“踏入醫學的神聖殿堂,我們每個人都應做白求恩精神的傳人,在傳承的路上生生不息。”王柯儼説。

  “精神的引領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們只能盡力去追隨。”42歲的張樂寧是醫院胸外二病區醫生,也是醫學院本科生的班主任,“學生們經常問我‘白求恩精神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學’,我會告訴他們,學醫是非常苦的,但治病救人也是最快樂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説白了就是全心全意為了患者,不計醫生的個人得失。”

  自2009年起,吉林大學每年暑假都會組織師生“重走白求恩路”。他們前往白求恩曾經工作的河北省保定市唐縣軍城鎮牛眼溝村、黃石口鄉黃石口村等地,為百姓義診,到鄉村小學支教,還捐款修繕希望小學。

  像白求恩一樣醫者無疆

  “我寫信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遣醫療隊,感謝醫生用精湛的醫術挽救了我家人的生命……”年初,在薩摩亞國立醫院,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組建的中國(吉林)第八批援薩摩亞醫療隊收到一封感謝信。他們成功為一名15歲男孩實施了該國首例急性硬腦膜外血腫微創手術,感動了這個太平洋島國的又一個家庭。

  自1963年以來,中國已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援外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為相關國家培養醫療人員10萬餘人。“一名白求恩式的好醫生,一定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崔樹森説,自1969年起,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先後向索馬裏、埃塞俄比亞、蒙古國等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讓白求恩精神在地球上更多地方落地開花。

  薩摩亞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位於赤道以南熱帶地區,陸地面積2934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雖風光旖旎卻發展緩慢,醫療資源嚴重不足。位於首都阿皮亞的國立醫院,2013年由中國援建而成。近10年來,“中國醫生”成為最受當地民眾歡迎的海外友人群體。

  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國家,難産依然容易奪走女性生命,這讓醫療隊員、婦産科醫生王俊容的擔子格外沉重。在薩摩亞,平均每個家庭生育七八個孩子,全國婦産科醫生只有區區幾十人,這讓許多生活艱苦的家庭每逢産婦臨産便如遇鬼門關。自去年5月進駐以來,王俊容已累計完成手術360多例,疑難病例會診400多例。

  為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王俊容還通過臨床帶教、共同手術,以及每週擠時間舉辦講座,幫助當地同行提高診療水平。“薩摩亞人民可能記不住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但他們一定會記住中國醫生。就像當年白求恩來中國,不分國籍、種族,盡最大努力把患者醫治好。這是醫者的使命,更是我們的 榮耀 。”醫療隊隊長李清春説。

  長春有一座特別的博物館

  新華社記者 趙丹丹、周萬鵬

  “85年前,《紀唸白求恩》一文中這樣寫道,‘從前線回來的人説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4月7日是許可成為醫生後迎來的第一個世界衞生日,這天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白求恩醫學人文博物館。“這是一座特別的博物館!代表了醫護人員對白求恩前輩的敬意、對白求恩精神的傳承。”他説。

  地處吉林省長春市、位於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10號樓內的這座博物館,每天都會迎來不同的參觀者。博物館共四層,主體陳列內容布設在開放走廊,吸引不少患者在就診之餘駐足觀看。

  “在醫院大門口就看到白求恩雕像,走到走廊裏又發現有白求恩相關的文物、照片、事跡。如此用心的佈置能讓更多人記住這位國際友人。”在博物館二樓,患者楊立生與老伴停留良久後説道。

  諾爾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是20世紀20年代聞名世界的外科醫生。1938年1月,他率醫療隊遠赴中國支持抗日戰爭,1939年11月犧牲在太行山上。其間,他在中國救治了許多傷員,培養了大批醫務人員,還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這座博物館展陳了白求恩生平事跡,也展陳了白求恩事業傳承、白求恩傳人典範等內容,總面積2000余平方米,展品包括8組大型雕塑、12處多媒體演示、108個展面、1800余張圖片、600余件藏品。

  “學習白求恩、紀唸白求恩,傳揚白求恩精神,永不過時。我們以高度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打造了這座博物館,以表達我們對白求恩的崇高敬意和精神傳承。”醫院黨委書記崔樹森説。

  博物館從2019年開館至今,堅持常年對社會免費開放,目前已接待參觀者超過10萬人次,成為長春市乃至全國宣傳弘揚白求恩精神、展現新中國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被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評為“全國弘揚白求恩精神先進單位”,入選“吉林省百佳紅色旅游地”、“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學習白求恩,醫院還組建了由離退休醫學專家、中年醫護骨幹、青年醫學生、少先隊員組成的白求恩精神紅色講解隊,不定期開展義務宣講。

  “學習白求恩精神是一條看得見的路、記得住的路、走得遠的路。”院長劉林林説,醫院將以“全國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建設為契機,把白求恩精神與醫學人文教育、醫學志願服務、臨床實踐教學、培養國際視野、醫院文化建設相結合,讓白求恩精神推動醫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趙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