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喜豐收 | 通化廣袤田野果實飄香-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9/16 17:00:32
來源:新華網

金秋時節喜豐收 | 通化廣袤田野果實飄香

字體: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走進通化各地的鄉村田野,集安市的酸梨、東昌區的榛子、輝南縣的香菇、通化縣的玉米、柳河縣的軟棗獼猴桃……滿目皆是豐收景,蔬果飄香喜滿懷。

圖片

  九月的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早晚微涼、光照充沛、晝夜溫差大,用鴨綠江水灌溉的尖把酸梨,已經到了採摘的最佳時期。來到風情天梨山莊內,成排的梨樹與蜿蜒的盤山路相互映襯,沉甸甸的尖把酸梨挂滿枝頭。果農們穿梭於果林中,將一個個成熟的果實從樹上摘下,經過包裝、搬運後交付貨主運走。

  “山莊內現種植尖把酸梨、南果梨、蘋果梨、寒富蘋果、雞心果、葡萄等水果,年總産量達1500多萬斤,産值1500多萬元。”涼水朝鮮族鄉黨委書記崔貴洋介紹説。

  風情天梨山莊是近年來涼水鄉特色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涼水鄉結合各村特産資源,發展黑木耳、軟棗子、山野菜、中藥材種植等特色村集體産業項目15個,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個,建設特産加工廠3座,提升農特産品附加值,輻射帶動邊境村村民235戶、780人創業和就業增收。

圖片

  作為吉林省“農業大隊”裏的“優等生”,通化市立足特色農業資源,實施産業項目22個、幫扶項目208個,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59戶。

  通化市金鵬榛子種植農民合作社裏碩果纍纍的榛子林,是東昌區金廠鎮金廠村農業發展的見證。工人們忙而不亂、互相協作,高效完成了大批量的採摘工作。“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幹,一天有120元左右的收入,也不耽誤自家收地,大夥兒幹勁特別足。”村民李春玉笑着説。

圖片

  從2008年試種至今,合作社種植規模已經發展到100多畝,年産量超過1萬斤,帶動村民創業53戶、308人,人均年增收2萬元,被市政府認定為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小榛子成了農民發家致富的“金豆子”。
  
  合作社負責人於志明&&,當地出産的榛子品質優良、口感香甜爽脆,多年的種植經營贏得了各地客戶的好口碑,每年都會銷售一空。今年還積極迎合消費者需求,進行榛子深加工炒制,推出禮盒包裝,開拓了更廣闊的消費市場。

圖片

  喜看稻菽千重浪,農工商賈笑顏開‌。通化市在大力培育專業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充分利用各地資源稟賦,紮實做好“土特産”文章。

  走進輝南縣輝發城鎮蛟河村的香菇種植基地,一簇簇圓圓胖胖的香菇,爭搶着從菌棒探出頭來,模樣格外喜人。

圖片

  “我們村發展香菇産業已經有十餘年光景,村裏的老種植戶經驗豐富,但是由於沒有形成規模化種植,香菇質量參差不齊,效益也不是很理想。”輝南縣輝發城鎮蛟河村黨支部書記於瑞平説。“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對於産業發展這一大問題,大傢伙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2016年,利用輝發城鎮政府幫助申請的300萬元啟動資金,蛟河村成立了聚富香菇種植合作社,次年正式投産。“目前我們共有55棟大棚,年産香菇100萬棒,可採摘香菇1500噸,收益近千萬元。”

  為進一步延伸産業鏈,2022年,種植基地配套建設了香菇深加工廠房,引進香菇深加工流水線設備,同年9月香菇醬投入生産,帶動脫貧戶及返鄉創業人員100多人,去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

圖片

  看“豐”景、慶豐收、説豐年。沃野田疇間,輝南縣團林鎮小城子村的綠色生態葡萄園碩果纍纍,柳河縣三源浦鎮六盤村的花卉銷路暢通,東昌區江東鄉保安村的桑黃菌棒長勢喜人,二道江區鴨園鎮團結村的“團結禧芳齋”稻米喜獲豐收……

  希望的田野生機涌動,美好的鄉土大有可為。通化市將持續聚力農業增量提質、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延伸拓展産業鏈條,確保鄉村振興紅利更好惠及廣大農民,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讓農民錢包更鼓、生活更好。
【糾錯】 【責任編輯:趙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