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6月29日電(黃維、岳宇)才聚北京,智匯英城!草木蔥蘢、繁花似錦的盛夏時節,一場鄉音在耳、鄉情在懷、鄉人滿座的懇談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一支由百餘名域外四平籍和在四平工作成長、與四平有特殊感情的各類高層次人才組成的“四平親友團”,向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等暢抒己見,共謀發展,共話未來。
懇談會現場
這是一場跨越870公里的雙向“奔赴”。
“這些年,我們聚智聚力謀發展,讓‘家底’更殷實;我們先行先試優環境,讓‘家風’更優良;我們精心精細建基礎,讓‘家園’更美麗;我們全心全意惠民生,讓‘家人’更幸福。”&&英城發展懇談會上,四平市委書記王相民向“四平親友團”講“家裏”的故事,報“家裏”的情況。
王相民現場發出“招賢令”“邀請函”“明信片”,他説,當前,家鄉發展機遇空前,創業就業、投資興業其時正好,其勢正起。今天的英雄城,正成為有識之士的心之所向。歡迎大家把追夢弄潮的經驗帶回來,把觀局謀勢的良方留下來,當英城建設的“築夢人”,英城發展的“合夥人”,英城形象的“代言人”。
談想法——
“帶同學和同事走進四平、投資四平”
四平籍學子潘宇,201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現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四平的快速發展,激勵着包括我在內的廣大四平籍學子勤學不輟,爭取早日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為家鄉的全面振興添磚加瓦。”潘宇説。
“近年來,四平市陸續發布《英城英才新政十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清單(30條)》等,讓我們廣大學子堅定了扎根四平、建設家園的想法。”潘宇説,他會帶同學和同事走進四平、投資四平。
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李文超畢業後來到四平成為駐企服務人才,從一線技術人員成長為工廠經理。駐企期滿後,按照規定他可以選擇繼續留企也可以去市直機關單位工作,他幾經思考決定留企發展。
“四平市的人才政策包容性很強,多元&&和多種選擇能讓大家人盡其才。”李文超説。
四平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科科長孫紅影介紹,四平市現在有50多家企業配有駐企服務人才,“這些人才服務期滿後,可雙向選擇,可以選擇留在企業,也可以選擇留到我們市直機關單位,非常靈活。”
四平市還通過政府投資的方式,建設了418套人才公寓和2880套産業人才青年公寓。設立“四平·吉青驛站”,為來四平求職、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人才政策解讀、就業崗位推介等服務。
提建議——
“提升四平農機裝備的核心競爭力”
發展和利用現代化農業機械裝備已成為全球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高科技、高效率、高精度的農機設備,能顯著提高農業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減少勞動強度,還節能減排環保,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全球對現代化農機的需求量在持續增長,預計未來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四平市發展農機裝備現代化産業具備良好的基因和優勢,一定要用好。”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管理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現代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易昌良建議,四平市要構築覆蓋上中下游的完整産業集群,提升農機裝備的核心競爭力。
全國第一台自走式大型聯合收割機誕生於四平,這裡有“中國北方農機城”之稱,大馬力動力換擋拖拉機、智能有序拋秧機、免耕播種機……近年來,四平市持續以農機産業高質量發展催生農業新質生産力。
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是專業研發、製造保護性耕作農機的企業。公司技術處負責人韓旭介紹,多年來,他們加大投入,聯合省內高校院所,研發出免耕精量施肥播種機、多功能精密播種機、深松整地機等八大系列、43款産品,獲授權核心專利20項。
在四平市順邦農機製造有限公司“順邦博物館”裏,從“第一代”到“第十二代”,擺放着10余&秸稈飼料打捆機。在四平市委、市政府的引導下,從2011年起,順邦農機創始人魏德勝就開始搞研發。“反復試驗、巨量投入,歷時3年,終於自主研發出我國第一台秸稈飼料打捆機,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打破了國外高端機的壟斷!”順邦農機行政部長付德南興奮地説。
四平市現已基本形成了以耕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割、秸稈處置利用為主體的農機産業鏈條,生産農機品類位居東北首位。
説獻言——
“向科技要生産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婧離鄉赴京工作已28年,但她一直惦記家鄉的發展,她在發言中多次提到科技、成本和金融,還不時算起“經濟賬”,並同多位與會專家獻言四平“向科技要生産力”。
近年來,四平市興起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建設熱潮,以“智改數轉”推動傳統産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四平已有27個項目成功納入吉林省製造業“智改數轉”項目庫,企業競爭力得到提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到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有限公司開展服務,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有限公司於2023年啟動“傳熱元件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板片衝壓自動化生産線,成功實現由設備製造向系統集成的跨越。該項目對於完善換熱器産業鏈,帶動換熱器産業技術進步具有積極意義,預計産值可達3000萬元。
走進中國四平數字經濟産業園,數字化展廳、五大服務區、IDC模塊化機房、共享會議室、共享洽談區、創客咖啡、閱讀中心、休閒區……不僅功能齊全,更令人耳目一新。
截至目前,園區已吸引29家知名企業入駐,包括京東物流、榮耀終端、中糧信科等,涉及智能設備製造、數字化&&研發與運營、大數據加工、軟體外包等多個領域。入駐後,企業可享受運營服務、知識産權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財稅服務、人力資源服務、金融服務。
“入駐後,園區通過舉辦論壇、座談會、沙龍等活動,增進了企業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提升了創新能力,大家一起擁抱發展藍海。”吉林省訊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慶達説。
“四平正廣開賢路、敞開大門,歡迎企業、項目、人才、資金紛至沓來,我們將給足陽光雨露、厚植創新沃土,讓大家在四平工作安心、發展順心、生活舒心。”王相民説。
四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一明為“駐京人才工作站”授牌。
懇談會現場,四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德明宣讀《成立“駐京人才工作站”的決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一明為“駐京人才工作站”授牌。同時,還公布了簽約項目18個,總投資額152.76億元。
“設立駐京人才工作站,主要是基於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各類人才眾多,可以通過其連接起四平和北京之間的人才橋梁,推動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王相民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四平地區幹事創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