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華秋沙鴨繁衍生息育雛忙-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5/27 14:51:57
來源:新華網

看!中華秋沙鴨繁衍生息育雛忙

字體:

  5月的長白山腹地,萬物生發。嫩綠的樹葉,柔順的水草,清澈的溪水,一切生機勃勃。一巢又一巢的中華秋沙鴨雛鴨從高高的樹上勇敢跳下,跟著鴨媽媽在溪水中自由歡快地覓食、嬉戲,盡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之美。

中華秋沙鴨雛鴨跳巢

中華秋沙鴨雛鴨跳巢

中華秋沙鴨雛鴨跳巢

  在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白河支流和松江河林業有限公司松江河上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雛鴨跳巢及浮水、潛水、覓食等生存技能練習和雌性亞成體探巢、入巢、出巢練習及覓食、棲息的生動有趣畫面在同步上演。

  中華秋沙鴨3月初來此,4月初開始尋找溪流附近的人工巢或天然樹洞繁殖,雌鴨日産一枚卵,同時拔下自己的絨羽鋪巢蓋卵,連續産10枚左右開始孵化。

  雄鴨完成交配後,就飛離繁殖地到別處覓食和換羽,只剩雌鴨孵化後代。

鴨媽媽帶領雛鴨練習浮水

鴨媽媽在教雛鴨潛水

鴨媽媽為雛鴨做捕魚示範

  卵化35天左右雛鴨破殼,再經過約一天的休整,羽毛風乾後,在鴨媽媽的帶領下,勇敢地從10多米高的巢中一個接一個地跳下,並通過彼此的呼叫,迅速集合,跟隨鴨媽媽跳入溪流,開始了它們“鴨生第一課”——浮水、潛水、覓食、躲避天敵等生存技能練習。

  大約經過100天左右小鴨們就能獨立覓食生活,6個月左右可跟隨鴨群遷徙,2年左右成熟。其中雌性亞成體在成熟之前,就開始了探巢、入巢、出巢等繁衍技能訓練,為早日成為鴨媽媽提前做好了功課。

鴨媽媽為雛鴨做預警示範

雛鴨訓練後在水中倒木上休憩

鴨媽媽帶雛鴨登島休息

鴨媽媽帶雛鴨睡覺

  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科科長韓銘介紹説:“近年來,園池濕地保護區實施了一系列保護舉措,為中華秋沙鴨撐起了‘保護傘’,保護區種群數量穩步提升。”

  “每年4月初始,中華秋沙鴨進入繁殖期,但其不會築巢,只能選擇天然樹洞當做巢穴。現成的巢穴不好找,導致中華秋沙鴨的‘住房緊張’。因此,園池保護區工作人員為中華秋沙鴨量身定做了25個倣真人工巢穴,並在樹下部纏繞了光滑的塑料布,有效防止了蛇類等偷食鳥卵行為。”韓銘説。

  韓銘介紹,他們還加強巡護監測。在秋沙鴨孵化期間,安排工作人員通過設備進行24小時遠程監控,並結合人工巡護,基本杜絕了保護區內違法捕魚的現象,保證了中華秋沙鴨充足的食物來源。

  “同時,我們利用‘愛鳥周’‘野生動物宣傳月’等契機,組織管護人員深入林場、村屯及周邊社區進行宣傳教育,使周邊群眾愛鳥護鳥、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斷增強。”韓銘説。

  截至目前,今年來此停歇的中華秋沙鴨共有40余只,共有14個倣生巢和4個天然巢入住了中華秋沙鴨,已有5個巢成功完成了孵化,新跳巢幼雛數量達51隻,其他巢穴的秋沙鴨正在孵化當中。

鴨媽媽覓食歸巢

中華秋沙鴨亞成體在柔波裏覓食

中華秋沙鴨亞成體在洗澡

中華秋沙鴨亞成體在柔波裏覓食

  松江河林業有限公司資源處副處長關慶濤説:“2024年,我們製作並懸挂了10個中華秋沙鴨倣生巢。目前,轄區內共安裝30個倣生巢,入巢率在70%左右。”

  “2021年至今,我們共安裝3套監控系統14個高清交通專用半球攝像機,對轄區中華秋沙鴨重要棲息地、自然保護區等地的環境及種群棲息情況進行監測。2024年,我們又在倣生巢內安裝了5&巢內監測設備,對中華秋沙鴨繁殖期進行全過程跟蹤監測。為有效保護和監測中華秋沙鴨提供了科技支撐。”關慶濤説。

  “我們還在每個巢樹下懸挂警示標識牌,公示報案電話,防止人為破壞。”關慶濤説。

  截至目前,該轄區已監測到的中華秋沙鴨穩定種群數量為100隻左右,其中成鴨48隻,幼鴨52隻。

中華秋沙雌性亞成體在朝陽中休憩

中華秋沙雌性亞成體在水中石頭上整理羽毛

中華秋沙鴨亞成體在休憩

  多年來,吉林省在中華秋沙鴨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據2023年統計,在吉林省繁衍停歇的中華秋沙鴨已有600多只,是5年前的1倍多。

松江河林業有限公司松江河上遊中華秋沙鴨的棲息地

  今年以來,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嚴格落實《中華秋沙鴨野外種群監測巡護制度》,積極組織 “兩地十區十五站”開展中華秋沙鴨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監測,繼續開展全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進一步摸清遷徙水鳥種群數量和遷徙規律。扎實做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收容救護、專項執法以及候鳥保護等工作。並積極發揮省市縣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持續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等專項執法活動,及時發現處置人為破壞干擾行為,切實保護了野外種群及其棲息生境安全。(文圖:趙冷冰)

【糾錯】 【責任編輯: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