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的四月,龍山湖上微風輕柔,偶有一兩隻掉隊的大雁掠過湖面,景色寧靜而清新,很難讓人聯想到,兩個月前,“鳥中老虎”白尾海雕和叫聲酷似虎嘯的虎頭海雕,這些大型猛禽曾在這裡成群獵食,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攝影愛好者,爬冰臥雪上演“攝”雕傳奇。
“鳥飛走了,但錢留下了。”對於世代生活在龍山湖畔圈河村的李貌鈺而言,振翅高飛的海雕為這個古老的邊境村落帶來了全新的致富道路。對勤懇耕作在九沙坪村的林魁而言,南來北往的大雁給他們的農産品帶來了價格的提檔升級。對敬信鎮學校的韓惠子而言,靈動活潑的候鳥讓琿春的一代又一代孩子,根植了愛鳥護鳥的生態價值觀。
候鳥飛來,浩浩蕩蕩,灑向琿春美景和經濟的“好春光”與“好錢景”,自此從湖水中蕩漾到山間,播撒在琿春大地上……
猛禽海雕 為邊境小村銜來一片金
處處有鳥,為何琿春的鳥兒,引來這麼多攝影愛好者?
答案匯聚於一個字:“多”。敬信濕地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地帶,面積達8000余公頃,江河貫穿,湖泡連片,生態環境良好,是世界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之一,也是中國重點鳥類保護區和中國候鳥三大遷徙廊道之一。
據琿春市林業局觀測,在琿春停留的大雁、丹頂鶴、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遷徙候鳥多達上百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7種。對全國的攝影愛好者而言,琿春候鳥龐大的數量保障了“一定能拍到鳥”。
攝影愛好者需要早早起來,去龍山湖等鳥,一直到傍晚鳥兒歸巢才結束一天的行程。怎麼去?吃什麼?住在哪?候鳥經濟應運而生。
“去年2月,鎮政府給我們發了通知,説會有攝影愛好者來拍攝候鳥,誰家適合接待可以報名。”開民宿的圈河村村民李貌鈺從此開始與候鳥經濟結緣。
2023年,李貌鈺的民宿小院接待了20多批次、100余名攝影愛好者。嘗到甜頭後,他把房間升級翻新,大通鋪變小單間。“候鳥停留的1個多月裏,接送攝影愛好者、提供餐飲服務,就能有萬餘元的收入,希望全村一起藉&候鳥經濟的東風,實現增收致富。”李貌鈺充滿希冀地説。
從“快攆走”到“齊挽留” “大雁米”帶來人鳥和諧
在琿春市敬信鎮九沙坪村村委會,記者終於見到了耳聞已久的“大雁米”。真空包裝的米粒晶瑩剔透,包裝箱上“保護地友好”標誌格外醒目。
説起大雁米,肯定離不開大雁。“網上有視頻,東北虎抓大雁,抓兩次都抓不到,大雁這麼厲害麼?”面對記者的提問,與大雁朝夕相處的九沙坪村村民林魁,向記者拉開了話匣子。
“雁群有那麼幾隻雁專門負責放哨守衛,他們警戒性很高,PK東北虎不在話下,就算是村民,對雁群也是攆也攆不走、打也打不起。”林魁説,大雁春秋兩季來,秋收捆好的稻穗捆子,村民一個沒留神,雁群就是一陣“猛攻突襲”,以前沒有解決矛盾的辦法,人鳥之間“劍拔弩張”。
讓這緊張的局面緩和下來的,是生態種植,讓九沙坪村走上人與鳥、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專家解焱在考察琿春後,提出了人鳥共存的解決方案:用人工除草代替農藥,用候鳥留下的糞便代替化肥,這樣鳥兒可以安心停留,村民可以種出經濟價值更高的農産品。
在專家的指導下,林魁和鄉親們走上了種植大雁米的道路。隨着大雁米銷路越來越廣,每斤大雁米可賣到16元。包裝精美的大雁米不僅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城市受到人們的喜愛,更在環保組織的推薦下走出國門,赴德國參加展會,站上了更大的舞&。
不僅有經濟收益,還能保護生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生態種植的隊伍,現在九沙坪村的大雁米種植面積近13公頃,年産量在8萬斤左右。除了有機農産品,九沙坪村人鳥和諧的生態價值觀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生態游學、有機農産品私人訂制……這裡的候鳥經濟日漸豐富多元。
為了保護大雁,九沙坪村成立了護鳥隊,在當地林業公安及動物保護協會的幫助和支持下,打擊盜獵,呵護候鳥。如今,在九沙坪村停留的雁鳥越來越多。林魁跟記者説:“我在今年的巡護中,第一次看到了雪雁,希望越來越多的候鳥來琿春落腳、停留。”
“愛鳥護鳥”內化為琿春的“魂”
“我已經參加護鳥隊6年了,2022年夏天我在玉米地裏救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大雁。”敬信鎮學校九年二班學生莊思瑤告訴記者,“保護野生鳥類,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根植在敬信鎮孩子心中,純真而堅定的愛鳥護鳥觀念如何而來?
跟隨敬信鎮學校教師韓惠子的腳步,記者參觀了孩子們創作的樹葉畫,聽到了一個個愛鳥趣事,更了解到了在候鳥遷徙地,如何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深入人心。
開展觀鳥活動,宣傳愛護生物、熱愛自然的理念,在這所學校已有近20年的實踐。“沒有設備的時候,我們帶領學生遠遠地觀察鳥群,感受自然。”韓惠子説,“這幾年,市環保部門給我們爭取了吉林省環境保護宣傳中心的生態環境小博士活動項目,在項目幫助下,東北師範大學教授來給孩子們授課,還為我們贈送了先進的觀鳥設備,學生們學習鳥類知識、護鳥愛鳥的熱情非常高。”
不僅要認識鳥類,學校還通過教學活動,把候鳥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讓愛鳥護鳥的生態文明理念變得與民族精神、家國情懷一樣,根植於學生心中,內化成魂。
學生們熱愛自然的觀念也慢慢感染了家長,大家一起加入愛護鳥類的隊伍。“現在誰要是拿着網進村,被孩子和村民們見到了,都會上前主動問拿網幹啥,是不是要捉鳥……”韓惠子笑着説,護鳥愛鳥已在敬信蔚然成風。
群眾護鳥成為風尚,琿春市政府為了鳥兒們棲息和繁衍,採取有效舉措,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將市域總面積的81.48%劃定為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生態紅線佔比位居吉林省各市縣第一位。
“為了讓候鳥在濕地生活繁衍,琿春市持續強化野生動物日常監測,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巡山清套行動累計出動人員12萬餘人次、車輛1萬餘&次,清理各類獵具3900余件。完成19處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累計還林、還草、還濕地約5000公頃。”延邊州生態環境局琿春市分局局長殷亮告訴記者,琿春正在用實際行動推進森林濕地生態保育,為野生候鳥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見習記者 霍曉 通訊員 孫偉 高佔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