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助推中車長客領跑新賽道——“中國中車杯”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可再生能源優秀科技作品競賽(北方賽區)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5 09:21:44
來源:長春日報

以科技創新助推中車長客領跑新賽道——“中國中車杯”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可再生能源優秀科技作品競賽(北方賽區)見聞

字體:

  “您看到的這臺新能源小車之所以能跑起來,都是因為‘氫’,我們這套自動連續水解制氫係統剛剛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正在人群中繪聲繪色講解參賽作品的,是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張勝,那股“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才情格外動人。

  13日,伴隨“中國中車杯”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可再生能源優秀科技作品競賽(北方賽區)在吉林大學前衛校區啟幕,101件科技作品進入北方賽區復賽,讓許多像張勝一樣的年輕人獲得了一展身手的舞臺。

  這樣的競賽對于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持續“奔涌”有何作用?對于為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相關領域企業,培養更多有想法、敢擔當、有創新的綜合型人才又有何裨益?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競賽現場,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科技創新活力。

  為可再生能源貢獻青春力量

  “我們的實驗對象是目前很火的礦太陽電池光伏領域,項目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未來一旦達效,將有望解決電池穩定性問題,大大提高節能效率。”説這話的人是吉林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曾凡聰,她所在團隊帶來的參賽作品名為《基于氣體分子輔助協同雙界面改性策略制備高性能鈣鈦礦太陽電池》,其實用價值引來不少參觀者駐足研究。

  在吉林大學“氫”松巡檢展位,許多人則先是被這個名字吸引視線。展位前,張勝和他的小夥伴們正對作品進行細心調試——一臺基于鋁鎵基合金線上制氫的氫能源車。別看這臺“萌萌的”小車並不大,卻可謂五臟俱全。它不僅可以通過合金反應出的氫氣轉化為電來驅動自身,更可以在智能巡檢平臺完成自動巡檢,一遇到濃度超標的煙霧還會自動報警……“這個作品非常吸睛,能從中看出大學生們的智慧閃光點,更承載了他們為可再生能源事業貢獻青春力量的自覺與擔當,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欣慰和欣喜。”一位來自高校的參觀者説。

  助優秀學子放飛“能源夢”

  “本次競賽不僅是交流學習和展示技藝的平臺,更是對我們科研成果的一次檢閱。每一位參賽選手都是勇敢的追夢者,能夠來到這裏的每個人都是贏家。”參賽學生代表王智聰告訴記者,為了在賽事中拿出過硬的作品,她和小夥伴們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不休、反覆修改方案的夜晚。令她高興的是,不僅作品成功入圍復賽,比賽中以賽會友的經歷也為她“上了一課”。“選手們無私地分享彼此科研中的經驗與心得,探討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與阻礙,在這種靈活、開放、包容的環境下,我們都成長了。”

  把評審舞臺搭起來,助力更多優秀學子放飛“能源夢”,這正是本次大賽的辦賽理念。在指導教師代表王艷敏心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歸根結底要靠創新人才。“本次大賽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旨在培養和挖掘可再生能源領域人才,推動該領域技術創新和變革,這不僅是一場科技競賽,更是貫徹國家能源戰略的一次生動實踐。”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裏,“王艷敏們”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和科研態度,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創新意識,全面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熱情。

  挖掘培育企業發展新動能

  “今天看到了許多品質過硬的參賽作品,比賽不僅進一步激發各大高校在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方面的創造力,也為像中車長客這樣的企業搶抓新賽道、開辟新領域、培育新動能提供了智力支撐。”作為北方賽區的“東道主”,中車長客新産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國棟的話,道出了許多企業的心聲。

  據一組數據顯示,全國大學生可再生能源優秀科技作品競賽舉辦至今,已累計吸引全國數百所高校、5000多支隊伍、3萬余名大學生參賽,1200多項優秀作品從中脫穎而出,在為全國企業輸送高品質專業人才,促進高校産教融合,推動綜合性創新型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和貢獻。

  活動中,由中車長客、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吉林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等聯合成立的“氫能裝備研究院”正式揭牌。未來,中車長客將以成為氫能産業係統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目標,用實際行動在高品質發展中貢獻央企擔當,為國家氫能事業發展助力賦能。(記者 畢馨月 實習記者 王梓先)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