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裏的小小子,又來啦!”
大年初一是舒蘭市開原鎮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鞠文國的值班日,忙活完手裏的活兒,他開着車來到新開村——舒蘭洪災後唯一的整體重建村。
寒冬裏的吉林省舒蘭市開原鎮新開村,處處銀裝素裹,一片安寧祥和。農戶家門口的地面上,除夕鞭炮燃放後的紅彤彤碎屑散落一地。
“小小子”,是新開村村民對鞠文國和他同事們的昵稱。一看到鞠文國,村民們紛紛笑着打招呼。
“過年了,我來給您拜個年!順道看看房子暖不暖和,家裏的設備用得順手嗎,還有啥需要處理的地方……”
走進村民徐中仁的家,人還沒坐定,鞠文國就直奔廚房。他還惦記上次走訪中發現的老人家中墻面返潮的問題。
“我先把這個防潮板給您安上,過兩天我再來看看。”邊説邊幹,鞠文國一陣忙活。
“這幫‘小小子’可好了!從房屋重建到入住,幫我解決了不少難題,要不我真擔心這個冬天受凍。”徐中仁説。
在許多搬遷村民的眼裏,鞠文國和同事們是靠譜的“小小子”。
去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席捲舒蘭。許多村民還清楚地記得,洪水過後,胳膊般粗的樹枝被攔腰折斷,汽車被衝上了房頂,許多村民家斷壁殘垣,房子都露了天……新開村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村莊,村裏226戶房屋幾乎都受損嚴重。
洪災後,吉林省迅速啟動住房重建修繕。舒蘭的冬天來得早,往往10月下旬最低氣溫就會跌破冰點。對於農民來説,有了熱炕頭才算有個家。為了讓受災村民們不受凍,舒蘭市提出10月20日前必須完成重建及修繕工作。
39歲的鞠文國被選派為新開村新建項目的負責人。8月中旬,新開村的重建剛剛拉開序幕,一道棘手的問題卻出現在鞠文國和同事們的面前:洪水過後,很多地方都集中開展重建工作,紅磚等建築材料一時緊俏,很難採購到。
“這可壞了,要住不上房子了”“冬天會受凍吧?”……一時間村民們擔憂起來了。
一邊安慰着村民,鞠文國和同事們一邊抓緊解決建材問題,他們走遍了附近的村鎮,最終工程沒有因為等建材而耽誤。
建房也好,在臨時居住點生活也好,村民們有啥困難就幫忙解決啥困難,他們的行動也讓村民們看在了眼裏。
功夫不負有心人。連續奮戰兩個多月後,去年10月22日,第一批受災居民順利搬入新房。
“紅磚墻,鋼房樑,水泥立柱,地基強,三層夾膠玻璃,斷橋鋁的窗,這房子不強啥房子強?”徐中仁老人脫口而出的段子,還押着韻,逗得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
“許多農村工作都是‘雞毛蒜皮’的瑣碎事,並不像特殊崗位那樣轟轟烈烈,也不像一些崗位,過年必須要有人值守,大大小小的問題平時邊發現就邊處理了,過年回村裏不一定能&&大家幹點什麼,可是最近天冷,村裏老人又多,不到村裏總覺得放心不下。”
重建新開村,鞠文國曾一連40多天沒回家,眼看著重建的村莊一點點從無到有,鞠文國養成了新習慣,他更願意把到新開村稱作回村。
“時間長了不見,我們也想這群‘小小子’,來得好,咱們這是走親戚!”徐中仁老人説。
離徐中仁家不足百米,是村民曲玲的新房。屋外,傳來一陣鞭炮聲和孩子們的歡鬧聲。
屋內,沙發、電視、熱水器、洗衣機,新家的設施一應俱全,“三室一廳”的格局寬敞明亮,劈柴在灶&裏燒得劈啪作響……濃濃暖意中升騰着對新生活的希望。
家在,人在,希望就在。
“房子住得暖,兜裏也得多賺點錢。”鞠文國幫曲玲盤算着往後的日子,“去年稻花香的售價還可以,今年再種可得注意價格波動,得想辦法提升産量控製成本。過一陣,鎮裏組織農技培訓,到時候我叫你!”
這個春節,新開村共有37戶村民在新家度過,還有許多村民會在節後陸陸續續搬進新家。
如今的新開村早已不是幾個月前滿目瘡痍的模樣。一幢幢嶄新的住宅整齊排列,一座座窗欞貼滿了窗花,一片片炊煙升起,夾着不同人家年飯的不同味道。
“回村會有種成就感。這一片片瓦、一塊塊磚是大家擰成一股勁幹出來的。”走在新建的新開村裏,鞠文國還不時盤算着今年的工作。
“村民們溫暖過冬的目標我們實現了,但是道路和農民家前的小院就得開春後再來弄。等全部重建完成,這裡有廣場,有超市,配套齊全……”
不知不覺,日頭已經西斜。鞠文國走出最後一戶村民的新家。他婉拒了主人讓他留下來吃飯的邀請,想把晚上的時間留給家人。
他伸了伸腰,深深吸了口氣,説:“去年是忙碌的一年,今年還會更忙。但想起能讓鄉親們在寒冬裏住進新房、開始新生活,心中就有一種成就感,忙也開心、忙也自豪。”
據了解,去年入冬前,舒蘭市受災的2000余戶修繕、重建房屋已全部完工,許多受災群眾已經搬進了新居。
(記者馬曉成)新華社長春2月13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