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新觀察|一城突破謀振興 兩翼共振添活力——長春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27 11:16:12
來源:新華社

吉林新觀察|一城突破謀振興 兩翼共振添活力——長春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

字體:

  新華社記者姚湜、趙丹丹

  ◆初步核算,2023年,長春市地區生産總值7002.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

  ◆其中,汽車産業引領全市規上工業加快發展,産值同比增長11.4%,對全市規上工業貢獻率達75.5%

  ◆科技創新引領態勢明顯,根據《2023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長春位列全球第31位,相比去年上升4位

  ◆2023年,長春市各級“專精特新”企業跨越式增長到1452戶,年平均增速高達66.5%

  ◆文化消費領域活力凸顯,長影舊址博物館創新推出的“沉浸式博物館”游覽體驗——“長影NPC”

  ◆長影聯合攝製的熱播電視劇《人世間》在長春的取景地也紛紛成為熱門打卡點

  一直以來,“汽車城”都是北國長春最醒目的標籤。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汽車産業也的確引領長春實現了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助力全年經濟提質增量。但同時,老工業基地取得全面振興新突破進程中,創新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消費文化活力不斷凸顯,“創新城”名片逐漸擦亮,“電影城”特色更顯鮮明。

  發展之地:傳統優勢産業帶動高質量振興

  1月26日,在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預批量生産正式啟動。預計2024年底,基於PPE&&、面向中國市場的全電動奧迪車型將下線面市。

  作為奧迪在中國首家純電動車型生産基地,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進展迅速。借助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落位契機,長春市強力推進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配套供應商優選落位攻堅行動,努力推動235個域內企業承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一期配套項目,佔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發包總數量的71%。

  1月26日,參會嘉賓觀看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的宣傳短片。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汽車産業是長春市的第一支柱産業。推動長春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汽車産業首先要突破。數據顯示,2023年,汽車産業引領全市規上工業加快發展,産值同比增長11.4%,對全市規上工業貢獻率達75.5%,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6.7個百分點。在汽車産業拉動下,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地區生産總值7002.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高於全國1.4個百分點。

  但如今,“汽車城”不僅工業實力雄厚,農業優勢逐漸凸顯,服務業回暖日漸趨穩。

  在生産端,吉林省麥秀年食品有限公司車間裏,一穗穗籽粒飽滿的水果玉米、甜糯玉米變身為包裝精美的“長字號”鮮食玉米,等待上市;在長春眾品食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數百名工作人員正加緊趕制生豬訂單;在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沃金黑牛養殖示範基地,一頭頭肉牛膘肥體壯,牛肉産品以及蛋白質粉、銘月膠囊等各種精深加工産品琳瑯滿目……

  在消費端,萬象城、遠大購物中心等多個各具特色的新興商業綜合體,2023年,長春市新增營業面積50萬平方米,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去體驗打卡,有效調動商業氛圍,提升消費格調,拉動消費層級;制定&&首店扶持政策,成功落位112家品牌首店,同比增長12%;&&“老字號”評選辦法,首批評定40家“老字號”企業,支持企業發展壯大。

  2023年,長春市第一産業增加值531億元,增長4.8%;第二産業增加值2616.5億元,增長6.8%;第三産業增加值3854.6億元,增長6.7%。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8.2:40.0:51.8優化調整為7.6:37.4:55.0,第三産業佔GDP比重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創新之城:科技引領為新一輪全面振興賦能

  2023年11月,《2023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發布,長春位列全球第31位,相比2022年上升4位,同時也是東北地區首位。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2023年,長春市七大重點産業全部實現增長,高端或新興領域産品生産尤其增長快速,汽車、動車組、電子元件産量分別增長16.7%、157.1%、33.3%。

  讓科技賦能振興,長春首先致力於重塑創新體制機制。2023年,長春召開全市科創大會,成立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委員會,地校院企全方位參與,創新引領産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組建未來科創集團、人才集團,設立未來種子基金,以長興基金為母基金髮起設立各類基金28支,投資項目145個。建成吉林大學概念驗證中心、14個市級中試基地和8個科技産業園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2050項、增長 141%。

  長春創新引領振興突破發展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段續攝

  在創新引領下,老工業基地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23年,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列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等新産品,帶動全市裝備製造業實現13.2%的高速增長;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成功,帶動全市光電信息産業實現10.6%的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新能源産業加速培育,長春大力發展風能、光伏等清潔能源,加快布局氫能“制儲運用研”全鏈條應用場景,比亞迪儲能、“新能源+增量配電網試點”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推進。

  “創新是發展的底色,更是底氣。”長春市人大代表、長春新區管委會主任徐勇説。在長春新區,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産業茁壯成長,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通過WHO預認證,科英激光Nd:YAG皮秒激光治療機成為國內首個批准上市的飛秒激光治療産品,帶動全市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産業實現10.8%的高速增長。

  2023年,長春市各級“專精特新”企業跨越式增長到1452戶,年平均增速高達66.5%。一批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取得新突破,航空航天及應用、半導體、新材料、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等細分領域新賽道産業快速成長,“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擴軍,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電影之都:文化活力提升城市軟實力

  夜幕下的長春街頭,54路有軌電車文旅專列緩緩行駛,車廂內,暖黃色的燈光下,老電影海報、音樂與咖啡將文藝氣氛拉滿。列車緩緩駛入長春市熱門街區紅旗街,最終停靠在終點站——長春電影製片廠,一種“穿越感”油然升起,讓人們忍不住去探索這座著名電影製片廠的奧秘。

  夜晚的長影廠大院內,佈滿了漂亮的綵燈。為了迎接喜歡夜游的年輕人,原本16:30閉館的長影舊址博物館延時到20:30閉館。不僅如此,更是把老電影“玩”出了新花樣。

  “啪!啪!”兩聲槍響出現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展區內,兩個身穿特殊電影服裝的男人扭打在一起……“這不是《保密局的槍聲》中的情節嗎?”一位游客興奮地説。原來,這是長影最新推出的“沉浸式博物館”游覽體驗——“長影NPC”,參觀者可以參與到電影游戲現場,與角色互動。“沒想到長影現在這麼潮。”觀眾王雪驚喜地説。

  長影推出“沉浸式博物館”游覽體驗,演職人員在現場表演。(採訪對象提供)

  成立於1945年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原名東北電影公司,1955年正式更名)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如今,已經79歲的長影正煥發光彩,活力滿滿。

  長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莊嚴&&,長影集團近年來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六大辦影理念”,取得了初步成果。聯合出品的影片《熱辣滾燙》將在春節檔的上映,主投主控影片《731》《漢藏鑄魂》《虎視眈眈》《我和我媽的高考》等項目正進行後期製作、上映等工作,還有多部影片項目的創作、拍攝工作正在緊張進行。“長影正規劃建設中國北方影視拍攝基地,形成‘南有橫店、北有長影北方影視拍攝基地’的格局,滿足影視拍攝和文旅發展需要。”莊嚴説。

  東北火了。據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長春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47億人次,同比增長161.74%;實現旅游總收入2411.09億元,同比增長208.56%。2023年1-12月,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累計完成航班量11.4萬架次,超2019年同期15.8%。

  攜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東北的火爆還將持續。以長春為例,截至1月22日,長春春節假期(24.2.9-24.2.16)訂單量同比2023年春節假期(23.1.21-1.27)增長839%,其中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1004%,度假訂單量同比增長789%,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727%。

  作為電影城,寵“且”模式也必須開啟。長影旅拍、長影世紀城免門票、機場偶遇長影交響樂團演奏,就連新晉網紅“54路”都要開設“長影搖籃號”了。長影聯合攝製的熱播電視劇《人世間》在長春的取景地也紛紛成為熱門打卡點,長春本土動畫電影《茶啊二中》裏出現的街頭巷尾也成為游客的“探秘”地點……文旅融合發展,帶來了滿滿的城市活力,更激發了老工業城市的發展潛力。

【糾錯】 【責任編輯:趙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