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近日,長春市委網信辦攜手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吉林日報推出“長春振興突破這一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全方位展現全市上下瞄準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全力推動長春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的生動實踐!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滿城市,奔跑在城市各個線路上的便民公交車,已載滿乘客,開始了新的一天。
一年來,作為健全“軌道+公交+慢行”綠色出行方式的重要一環,長春公交集團始終把人民的安全順暢出行放在重中之重,全面優化服務,為長春提升城市能級,在打造極具特色的現代化都市上實現新突破,貢獻了公交力量。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年,長春公交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於近日,踏察相關線路,進行了親身體驗。
線路優化調整,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以前每天上班我都要轉三次車才能到公司,不僅時間長,而且經常需要等很久才能等到公交車。自站點延伸至小區樓下後,每天上班就只需要轉兩次車就可以了,縮短了上班路上的時間,票價也低了,真方便。” 早七點,記者在硅谷大街的一處站點,登上了T201路公交車,家住向日葵東郡的小張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T201路公交車原始線路,是從硅谷大街敬民路去往歐亞賣場10號門。但由於近些年硅谷大街敬民路兩側的樓房陸續建起,居民入住率也逐步增加,出行需求日益凸顯。考慮到實際情況,公交集團將T201路公交車又增加了四站,分別為十家子社區、向日葵西郡、向日葵東郡、阜育西街,並且實行分段式收費,最高為3元,並配車10&,車隔高峰期為15分鐘,平峰期20分鐘。
如今,隨着城市的不斷發展,公共交通已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事關百姓福祉。
一直以來,長春市公交集團立足長遠、着眼當下,對長春市公交線路不斷進行優化調整,通過增設線路,提高運力,縮短車隔,調整站點位置有效接駁軌道交通等方式,提升服務能力,保障百姓安全、高效、便捷出行。
同樣進行優化調整的還有T68路公交。調整後線路途經多個住宅小區及商圈,覆蓋了和美路附近的線路盲區,實現公交與軌道交通1號線無縫對接。“T68路公交與1號線華慶路站接駁,這是解決我們老百姓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大好事!”市民單雨菲興奮地對記者説。
拓展定制公交 探索特色運營“新路徑”
“每逢周末,這條線路上要有近萬名師生集體返家出行。這條公交線路的開通,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太多的便利。”在長春寬城職教園區站下車的一名乘客對記者説,定制公交真好,便民利民,充分及時地考慮到了人們的出行需求。
為進一步滿足市民乘客階段性、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出行需求,長春公交集團充分運用公交車綠色低碳、靈活便捷的優勢特點,創新“公交+”運營模式,實現精準“點對點”服務。
K185路是2023年4月率先開通的,長春公交集團通過開展“定制公交”進校園活動,創新推出了“對接式”服務,解決了職教園周邊師生出行問題,並與東安實驗校、高新一實驗、87中主動對接,開通6條學生專線。公司精準投放公交運力到校園內,組織車隊管理人員輪流值守,引導職教園師生有序乘車,並協助師生完成搬運行李等工作,竭力為大家提供有序、便利、貼心的公交服務,讓廣大師生不用走出校區便可乘坐公交車,大大緩解了集體出行帶來的交通壓力、彰顯了公交優質服務新風尚,得師生認可。
時與日馳,歲與年去。
東安實驗學校專線正式上線運營;寬城區8所中小學的校園定制公交線路開通試運營,開通3條滑雪場公交專線;在商場店慶、大型活動等重要時間節點,設立擺渡專線;開通“定制公交”“游園專線”“祭掃專線”……一年來,長春公交集團不斷深化“公交+文旅”模式,結合雪博會和冬季長春冰雪節,開展專線定制,圓滿完成了農博會、長春空軍航空展、2023年長春馬拉松賽等客運保障任務。開通長春站至天定山滑雪場、摩天活力城至天定山滑雪場的旅游專線,暢通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
“每年農博會我都會坐展會專線公交車前往,既省去了找停車位的時間,還能夠更快到達園區入口,要比開私家車要方便多了。”市民李先生説。
提升服務品質 扮靚暖心出行“風景線”
運營中,規範服務用語,嚴守交規,不亂變道、亂鳴笛、亂插隊;提供微波加熱、熱水、暖心坐墊等服務的“暖車行動”,讓市民冬季出行不再寒冷;打開相關智能地圖App,讓每輛公交車距站點距離、到站時間都實時可見;在客流密集站點設立“移動式智能票箱”……長春公交集團全面提升公交服務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市民出行環境進一步優化,乘車滿意度大幅提升。
為保證服務品質,長春公交集團定期開展“百姓公交百姓評”活動,綜合運用96679服務熱線等&&“問需於民”,並升級“長春公交”APP,開通蘋果手機用戶客戶端,讓市民“一站乘車”的體驗感得到提升。
同時,他們緊盯節後開工、學生開學等重要節點,提前進行實地調研和客流分析,預判市民出行變化,依託智能化運營&&,適時採取加密主幹線路班次,提高高峰時段運力,設置區間車、夜班車等措施,精準投放運力,最大限度滿足市民不同出行需求。
長春公交集團還開展管理人員“上車行動”,利用早晚高峰時段,組織管理人員到站上去、到車上去,深入站&、車廂,新建社區、廠區、居民區,通過發放調查問題、與市民面對面談話等方式,廣泛了解市民公交出行及服務需求,了解市民出行規律、出行方式、對公交在站點設置、公交運營等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共徵集市民意見建議近百個。根據市民意見建議,開通903路、904路微循環線路,不僅有效解決凈月區多個小區市民出行難題,而且與77路、18路無縫銜接形成“魚骨刺”公交線網,與輕軌4號線和即將開通的地鐵6號線達到“零距離”接駁。電車公司開展倣古電車展覽活動,打造“摩電”水吧,各營運單位開展“鈴響雙車動”活動,打造“暖車廂”,全面提高服務品質,大大提升了公交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