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市深入實施“秸稈變肉”工程,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産業,探索出養牛産業向規模化、特色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截至目前,全市肉牛發展至48.3萬頭,全年新增5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戶)654戶。
在秦家屯鎮晟瑞養殖合作社內,哞哞的牛叫聲此起彼伏,標準化的牛舍裏一頭頭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正悠閒地甩着尾巴。近年來,合作社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改變當地養殖戶由“低、小、散”的産業發展局面向“規模化養殖”轉變,走出了一條合作社帶動、群眾參與的集約化、規模化、産業化發展肉牛養殖之路。合作社法人樸晟瑞説:“這兩年,我們一直在繁殖和購入優質牛,現在存欄已200多頭。下一步打算在這個院兒裏再建設一些廠房牛舍,讓養殖場繼續擴大,預計年存欄500頭左右。”
樸晟瑞介紹,現在合作社養殖飼料“主角”就是我們自行打包的玉米秸稈,將秸稈和其他調配好的“營養餐”攪拌在一起,就成了牛的“美味佳肴”。樸晟瑞説:“合作社現有移動式打包機兩台,落地式打包機一台,再加上打完包負責運輸的車輛,共有6輛車。打包量可達秦家屯鎮內秸稈30%左右,足夠合作社200多頭牛食用。”
秦家屯鎮堅持“引龍頭 壯大戶 擴基本戶”工作思路,以培育養殖大戶為重點,激發農戶養牛積極性,提高養殖水平和致富能力,引導養殖産業集群化發展。
突出示範引領、創新養殖模式、延伸産業鏈條,公主嶺市推動現代肉牛産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通過與杭州認養一頭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長春博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強強聯合、持續發力,重點建設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範産業園。
産業園分佈在桑樹&鎮和玻璃城子鎮等地,包含自繁場、育肥場、飼料加工廠和屠宰場等功能區。産業園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鏈主”作用,打造“五方一體”肉牛養殖新模式,積極推廣10種養殖模式、10項養殖技術和10個養殖標準,將標準化、品牌化貫穿於生産、加工、流通全過程,實現效益最大化。依託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政策,全市新增千頭肉牛養殖場7家、肉牛養殖強鎮4個、肉牛養殖專業村39個,肉牛産業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玻璃城子鎮素有畜牧養殖的傳統。在公主嶺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範産業園區玻璃城子鎮牧場,標準化牛舍整齊劃一,牛舍內乾淨整潔,數千頭肉牛悠閒自在,有的在品嚼飼草、有的臥在地上曬太陽。工人們正忙着給牛添草、喂料、加水。在“母嬰同室”的分娩舍裏,一頭剛出生的小牛犢正在媽媽的幫助下學習站立。在這裡,每天都會迎來10多頭小生命。牧場經理&&,隨着項目建設不斷加快,園區牛舍交付使用後,將大幅度提升存欄牛數量。
玻璃城子鎮相關負責人説:“為發揮龍頭企業作用,還推出‘寄母還犢’模式,為當地養殖戶提供了便利,帶動周邊養殖戶肉牛繁育改良,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大家養牛的信心。”
在桑樹&鎮潤牛牧業公司,工作人員正忙着訂購烏拉圭的安格斯牛。公司一直引進安格斯、西門塔爾、海福特等中高端肉牛品種。進口肉牛的配額較少,需要花費比本地肉牛高出一倍多的價格提前下訂單,解決種源和能繁母牛問題對企業來説至關重要。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範産業園項目建成後可提供肉牛繁育、育肥、飼料加工、屠宰加工等配套服務。
“我們把保育3到4個月的母牛按2.2萬元的價格寄放給農戶,有農擔擔保,銀行貸款1.5萬元,農戶自己交3000元保證金,我們企業墊付4200元,幫助想養牛沒有資金的農戶。繁育的時候,我們再把凍精放給農戶給他參配,小牛出生後我們回收牛犢。”公司總經理徐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