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9月28日電(黃維)9月27日,吉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德明介紹,據農情調度和專家多點位測産,預測吉林省糧食總産量在850億斤左右。目前,全省已開鐮收割,下一步將實行日調度機制,加強對各地秋收指導服務,確保顆粒歸倉。
同日,“稻花香裏説豐年”網上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通化市和梅河口市,在走訪調研中感受豐收不止在物質獲取還在精神獲得,農作物、果蔬、特色農産品豐盈,精神層面的收穫賦予豐收更大意義。
在旅游觀光中品味關東文化風情
金色的稻浪從腳下的田埂向遠方延展,空氣中傳來稻香味。一望無際的良田上,3100米古色古香的觀光棧道通達貢米園多個游覽點位。游人循棧道前行,登觀景&“西江月亭”遠眺,聽蛙鳴、聞稻香、觀稻浪。
地處長白山南麓的通化市通化縣西江鎮是遠近聞名的“貢米小鎮”,貢米園位於小鎮的核心區。這裡可開展研學體驗活動,在園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游客進行田間勞作。“讓來到小鎮的人能體驗耕種過程,‘汗滴禾下土’,體會豐收的來之不易,倍感糧食金貴。”工作人員説,豐收不止在物質獲取還在精神獲得,“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和游客對農耕文化更有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在精神層面有提升有收穫。”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西江月亭的名字既源於此處是西江鎮,更來自辛棄疾‘稻花香裏説豐年’的詞牌名‘西江月’,古今結合,相映成趣。”西江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孫慧瑩將旅游、歷史、文化植入解説詞中。
近年來,西江鎮以鄉村田園風為主線,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全域鄉村旅游,實現了旅游業産業化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鎮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22年接待客流量突破6萬人次,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在親力親為中感知釀造艱辛
“藥濟天下,酒香萬家”是通化的城市符號。
通化地處中國緯度最高的釀酒葡萄産區,國家AAAA級景區通天山葡萄酒文化産業園坐落在此。這裡土質肥沃,光照、濕度、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野生山葡萄生長。園區集工業與旅游為一體,有國內唯一以山葡萄酒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在此能學知識、懂歷史、思感悟、品美酒。
作為吉林省首批工業旅游示範區,景區原酒貯藏車間展示了葡萄酒從生産到貯藏的多種繁複工序,帶大家在親力親為中感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體驗釀造艱辛。這裡有亞洲最大的橡木桶酒窖,地下酒窖距地面9.8米的深度堪稱國內之最。酒窖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下有600噸儲藏能力。
長白山脈山葡萄的獨特品質,結合百年文化傳承工藝,釀造出別具一格的通化味道。
在懷舊和創新中滌蕩心靈珍惜生活
秋收時節,梅河口市區東南部的梅小野星光花海百餘種花卉仍在綻放。
晚霞挂上天邊,滿載游客的花境列車在花海間穿行,梅小野星光花海的童話故事正式上演。花海中燈光閃爍,美與香同伴,燈與花共舞,為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沉浸式的燈光秀體驗。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物質資源越來越豐富,聽説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好年景好生活也要有好體驗好享受,趁着十一假期還沒到,現在游客沒爆滿,我趕緊休年假帶着媳婦來這裡玩。”從吉林市自駕到梅河口游玩的馮世偉説。
梅小野星光花海由項目原創IP形象梅小野為核心,打造東北有IP故事線的游覽樂園。花境列車、燒烤營地、房車酒店、野奢帳篷、萌派秀小農場……各種創新場景不斷。
有創新亦有懷舊。聽着老歌漫步在鄉野小路,遠處的供銷社裏擺放着兒時朝思暮想的各色零食,豆腐坊裏,有40多年做豆腐經驗的老師傅正製作豆製品,粉坊木架上晾着粉條,裝有土豆的編織袋擺滿房前屋後。冰棍小賣鋪、理髮店、照相館……給人以“穿越”到上世紀70年代北方村落之感。
這裡是梅河口市沉浸式旅游景區“知北村”,梅小野花境列車穿村而過,人們在懷舊和創新移步有景中滌蕩心靈,更覺科技不斷發展、時代不斷進步的當下生活之可貴。
知北村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共有48家商業業態,民宿29間,通過院落、街景、黃泥墻、茅草頂等建築手法,建設新東北民俗商街、美食娛樂、精品民宿、燈光夜游、沉浸式演繹、賞雪玩雪六大業態。2022年接待游客330萬人次,單日最多13萬人次,接待全國文旅各地考察團300余個。
今年十一假期,梅河口市有望再迎旅游熱,目前不少酒店、民宿、景點門票正火爆預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