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雙陽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06 08:43:41
來源:新華網

長春市雙陽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字體:

  近年來,長春市雙陽區按照市委全力打造農業強市、爭當農業農村現代化排頭兵戰略目標,突出特色優勢,推動産業融合,加快農業強區建設,鄉村振興的雙陽實踐正滋潤着一方沃土。

  聚焦産業興旺,聚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做強特色農業。堅決扛起全省梅花鹿産業發展核心區責任擔當,持續強三産帶二産促一産,加快建設梅花鹿“規模養殖、良種繁育、精深加工、品牌銷售、特色文化”五大基地,全區梅花鹿總量達到37萬隻,年産鹿茸740噸,梅花鹿全産業鏈産值突破120億元,雙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梅花鹿養殖基地和梅花鹿産品集散地。

  做大精品農業。深入推進百棟棚膜、千坰良田、萬頭養殖“百千萬”工程,鮮食玉米、預製菜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奢嶺草莓、雙營香瓜、黑魚葡萄等優質品牌遠近聞名,富硒米、生態肉、食用菌等特色産品打入高端市場,“十禮八鄉”提質塑品牌行動促進農業賦能增效,雙陽綠色食品供應基地正成為長春的糧倉肉庫、中央廚房。

  做活休閒農業。注重農文旅融合,集中打造休閒康養、生態觀光、特色體驗、農耕研學等鄉村旅游黃金線,農民豐收季、溫泉草莓節、端午龍舟賽等系列節慶活動精彩紛呈、引爆市場,神鹿峰旅游度假區、國信現代農業園、曙光朝鮮族民俗村開闢農業發展新賽道,雙陽正朝着“長春微度假首選地、吉林新周末樣板地”大踏步邁進。

  做優數字農業。堅持科技興農、數字強農,奢愛良蔬、博文鹿業等數字化應用典型引領鄉村産業發展,瑞禾農業、欣銘農業獲評全省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太平小石成為全省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典型村,全國“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帶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

  聚焦鄉村建設,聚力打造生態美麗鄉村

  突出示範“建”。高標準建設了一批以小石村、黑魚村、肚帶河村等為代表的景村融合、産村融合型一品村,率先實現屯屯通硬化路、村村通公交車,精品打造美麗鄉村示範風景帶,48個“千村示範”村、“百村提升”村各美其美,雙陽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強化系統“治”。

  持續開展村莊清潔、污水治理專項攻堅,啟動實施飲馬河、雙陽河、石溪河流域整治等一批重點工程,累計改造農村廁所4.9萬戶,鄉鎮污水處理廠、無害化處理站實現全覆蓋,域內28條河流得到有效治理。

  注重長效“管”。健全完善“五有”長效管護機制,全域推廣“村企合作”農村垃圾常態化處理模式,全面推行德治積分制管理,每年評選美麗庭院、乾淨人家近萬戶,農村人居環境從一時美邁向一直美。

  聚焦固本強基,聚力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實施黨建引領工程。抓牢“頭雁領航、經濟護航”,“五星級”鄉村黨組織創建推動各村強基固本,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1331”工作體系,雙陽區被確定為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獲評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縣區。

  實施文化鑄魂工程。堅持以文惠民,基層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最美系列人物、良好家風家訓引領社會風尚,27家文博館嵌入文化符號,花棒秧歌、鹿神舞分別入選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神鹿之鄉、錫伯古國、鰲拜故里等歷史文化增添獨特人文底蘊,厚重的鄉村文化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

  實施人才匯聚工程。深入推進人才培育“八大行動”,依託鄉村振興學院、田間學苑等&&年均培訓各類農村實用人才近萬人,培樹全國十佳農民李華靚、“大國農匠”李成鵬等一批鄉土人才,農業農村發展帶動力有效增強。

  實施改革賦能工程。圍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活化農村集體“三資”,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模式全面推行,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成果不斷鞏固,區級以上示範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到400家以上,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了更多成果。

  雙陽區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市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會要求部署,闊步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彈奏出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新樂章,為加快推動長春全面振興新突破貢獻雙陽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