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孟含琪
7月29日,2023中國(長春)航空航天及光電産業創新大會召開,航空航天與光電領域院士專家相聚長春,聚焦航空航天光電探測與成像、光電芯片材料及應用等前沿方向建言獻策,共謀發展之路。
近年來,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厚底蘊,長春市全力培育打造光電新興産業,産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效顯著提升,成為發展的澎湃動能。
當下,這座老工業基地全力推動“長春光谷”建設,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打造新增長極的“高光”之地。
光電産業風帆正勁,創新浪潮奔涌而來。
正當時:老工業基地“結出”光電産業果實
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會林的報告,吸引全場業內人士的關注。“院士十分專業地道出當前我國空間光學探測的一些現狀,令人受益匪淺。”一位參會企業負責人説。
這是一場專業的創新大會,主要目標就是為長春發展航空航天和光電技術與産業發展,集眾專家之見解、問診把脈。
近年來,長春市依託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實力,積極培育航空航天和光電信息新産業,開啟了一條追光逐夢之路——
當下,長春已經逐步發展出航空航天、新型顯示與照明、激光製造與應用、光電裝備製造等五大重點領域十條細分産業鏈,培育發展半導體、醫療電子、能源電子等新賽道,圍繞“芯、光、星、車、網”五大重點領域,推進新型顯示與照明規模化、光電裝備融合化、衛星應用産業化、激光製造高端化、汽車電子智能化發展。
6月15日13時3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發(鄭斌攝)
璀璨眾星中,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當屬最耀眼的一顆。今年6月,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成功,創下一箭41星新紀錄。以星座為抓手,産業鏈逐步形成——上游是以奧普光電、見真精密機械及長光辰芯等為代表的300余家航天製造相關企業;下游為農業、林業、氣象、海洋、資源、環保、城市建設等領域提供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産品服務,輻射帶動300余家企業。
“期盼與更多企業抱團協作、共同發展促進産業繁榮。”大會的一項重要環節是長光衛星一箭41星首圖發布,展示最新高清圖像的同時,“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總設計師賀小軍表達了期盼。
聚力量:政策引導&&扶持促成長
20個項目簽約,總投資80億元……大會現場,長春市各級政府與相關企業舉行了簽約儀式。與會企業負責人紛紛&&,“我們看到了政府大力扶持的力度”“有了政府助力,相信産業會發展得更快”。
今年年初,長春新區發布支持光電信息産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深化産業金融服務、支持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等方面,提出真金白銀的舉措。“我們徵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頭部企業、規上企業的相關建議,根據他們發展中最迫切的需求精準制定政策,責任落實到每個具體部門。”長春新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安韡説,“對很多企業來説,政策就像及時雨。像禹衡光學就是得益於政策保障,快速形成産值。”
多方協同搭建的&&也成為企業發展的保障。
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産業園
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産業園裏,長春長光辰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動化智能生産線上,一個個“小卡片”經過精密加工後魚貫下線。“小卡片”看上去不起眼,卻能在工業檢測、生命科學、天文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它們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我國是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需求大國。為打破受制於人的桎梏,長光辰芯突破關鍵技術,將成果産業化,併入駐光電信息産業園。
“産業園是政府和科研院所共同醞釀的成果。”光電信息産業園負責人王勝楠介紹,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在光電領域擁有眾多前沿技術成果,近年來立足市場需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長春市與長春光機所打造三期光電信息産業園。
這裡擁有國內頂尖高端精密光學設備製造技術——長春長光大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説,企業專注於中、大口徑超精密光學非球面元件加工及檢測裝備研發、生産銷售,致力於滿足我國在高端超精密複雜曲面光學元件製造裝備産業發展方面的急迫需求。
這裡擁有與國內知名科技企業合作的好項目——長光華大基因測序設備(長春)有限公司由華大智造與長春光機所合作成立,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研發與生産,技術達到國際先進。
王勝楠説,光電信息産業園一、二期重點聚焦CMOS相機專業領域,光電信息産業園三期以半導體領域裝備為核心産業,整體交付使用後,將有幾百家光電企業在園區集聚。
再前進:加速打造“高光”之地
此次創新大會上,“長春光谷”一詞出現頻率很高。
一個産業若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漸成為支柱産業,需整體謀劃、化零為整、抱團協作。從打造“長春光谷”的構想來看,正符合這樣的産業集群特點。
今年吉林省&&了《支持電子信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依託該省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基礎,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全力構建了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新格局。長春市高位統籌,由市裏主要領導包保全市光電信息産業,多措並舉、集中發力,&&星光培育行動等一攬子專項支持政策,以打造“長春光谷”為核心,全力建設千億級新興産業集群。
當前,長春新區正加快打造“311X”現代化産業體系,全面實施“一區引領、三片支撐、十園聯動”發展策略,“兩谷一基地”作為長春新區主導産業建設的重要載體,加快打造 3.6 平方公里“長春光谷”核心區,科學布局“一區六園”,即長智光谷産業園、北湖科技園、航天信息産業園、光電子孵化器、光智園、傳感器産業園,力爭打造吉林省光電信息産業集聚發展核心區。
長春新區長春智能光谷産業園
這裡集聚長光衛星、希達電子、禹衡光學、永利激光等光電信息企業360余戶,擁有光電子産業園區和&&載體8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專利近500項。2022年長春新區光電信息産業規模達到150億元,純光電製造工業産值佔全市一半。在蓬勃發展的態勢中,計劃到2025年,産業規模達到200億元,2028年實現産業規模超過500億元……
“大家面前桌子上擺放着今年新區&&的相關政策和産業園的介紹。長春新區在打造‘長春光谷’上誠意滿滿,決心堅定!”創新大會上,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李廣明向與會專家、企業負責人介紹“長春光谷”相關情況,並發出招商的邀請,“我們會以‘刻不容緩、時不我待’和‘真抓實幹、馬上就辦’的精神做好服務……”
“長春光谷”,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