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來,熱起來——看松原鄉村文化新氣象
時間: 2023-03-31 16:04:08      來源: 新華社
分享本頁至手機

新華社記者孟含琪

  春暖花開,大地復蘇。阿姨們跳著歡快的廣場舞,下鄉送電影活動在緊張籌備中,各類文藝活動逐漸展開。不少村民拿起書本學習農業知識,拿起手機開啟直播。當地鄉村文化振興工作逐步開展,村民們也主動加入移風易俗隊伍,爭當志願者。吉林松原的一座座村莊裏,鄉村文化呈現新氣象。

  跳廣場舞、觀看電影 農民文化生活愈加豐富

  傍晚,扶余市肖家鄉東榆村秧歌隊隊員宋麗華吃過晚飯後,拿著扇子和手絹,來到村裏的小廣場上跳廣場舞。隨著音樂響起,廣場中央的婦女排好隊列,踏著音樂節拍舞動。

  “夏天來跳舞的人更多。”宋麗華説,“以前吃完晚飯,大家要麼悶在家裏看電視,要麼就是三五成群湊在一起打牌。現在每天跳1個小時的舞蹈,既鍛煉身體,又豐富了夜間生活,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今年,她們還計劃好好排練,參加市裏舉行的相關活動。

  在松原市乾安縣大遐稻語花鄉公園,農民文藝愛好者在吹葫蘆絲。

  如何推動文化振興,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課題。一方面,吉林松原積極推進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在各個行政村積極搭建文化小廣場,打造文化站,為群眾搭平臺;另一方面,在鄉村開展各種文化文藝活動,著力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眼下,有關部門正積極籌備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全市共5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服務站,60支農村公益電影流動放映隊,按照“一村一月一場”的要求,今年計劃完成1123個行政村1萬多場農村電影放映任務。乾安縣水字鎮往字村村民臧建明説,“大夥圍坐在一起收看節目,圖個熱鬧!”

  農民文化節,葡萄採摘節,美食品鑒會……近年來,豐富多彩的活動陸續在松原各個村屯開展,讓廣大農村居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

  借閱書籍、學習直播 學習知識豐富頭腦

  在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伯都鄉楊家村村委會,一整面墻被制作成書架,上面擺滿了不同種類的圖書:農業栽培、農機維修、世界名著、中國歷史……

  翻看發現,不少書都有閱讀痕跡。“老人最喜歡看歷史題材,青年人愛看小説。”楊家村黨支部書記黃艷雨説,“村民愛看書,特別是春耕秋收時節,不少人會借閱農業類的書籍,學習新知識,村裏也定期會添置新書籍。”

  在黃艷雨看來,隨著“三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很多農民有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轉變。“現在提倡做新型農民,那就不只是揮動鋤頭、種下種子那麼簡單,我們也要主動儲備專業知識,才能有長遠發展。”村民王志發説。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當下,很多農民不再滿足于紙質書本。走進孫傳民家,他正在通過快手學習春耕知識。“網上的講解通俗易懂,主播跟你嘮家常話,能學到很多新東西。”他説。

  松原市乾安縣舉行慶豐收文藝演出。

  現在很多人已不僅僅滿足于看直播,一些農民拿起手機,自己開始直播,豐富業余生活的同時,還能增收。最出名的莫過于長嶺縣集體鄉高家窩堡村的路寶喜。

  路寶喜靠傳統手工藝制作豆腐受到當地村民歡迎。自村裏安裝上5G基站,專門有駐村幹部到府培訓,教村民使用手機直播。路老漢開了抖音賬號,網名“寶喜老爹”。“最開始拍小視頻錄制磨豆腐的全過程,想讓更多人看到豆腐是咋做的。後來發現大家更喜歡看毛驢拉磨磨豆腐。”路寶喜拍攝了許多視頻,沒想到網絡瀏覽量很可觀。“以前一天賣三、四板豆腐,直播後粉絲多了,銷量增加了,不少外地人開車來買豆腐。”路寶喜説。

  村裏出了“網紅”後,當地加大了網絡直播培訓力度,不少村民試水直播。有的學剪輯拍攝,專門分享新農村的美好生活;有的則直播帶貨,網絡銷售小米、大豆、豆油等土特産。生活豐富了,錢袋子也更鼓了。

  移風易俗、做志願者 文化振興前景可期

  在寧江區大洼鎮房身村,志願者結合展板、宣傳海報等,詳細明確為村民講解移風易俗的相關概念,告訴農民群眾紅白喜事等應該怎麼操作,引導大家向婚喪事大操大辦説“不”。經過志願者詳細講解,很多村民都在倡議書上簽下名字。

  “有了村規民約,加上大力宣傳,村民們自發地減少了大操大辦現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逐步深入人心,風氣變好了。”房身村黨支部書記李德文説。

  2022年松原市寧江區第五屆農民文化節新城鄉專場文藝演出。

  還有更多村民積極加入鄉村志願者隊伍。他們開展汛期防汛、走訪群眾、用電用氣安全防范等工作。針對不同村子的實際情況,為困難群體服務。

  “過去不少人看見村幹部繞路走,現在更多百姓希望參與到村黨支部各項活動中,為建設美麗村莊出一份力。”黃艷雨説。

  下一步,松原市將調動更多社會文化藝術資源和力量,激發群眾文化熱情,發揮社會文化團體組織作用,促進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斷壯大基層文化隊伍。同時將基層公共文化人才培養納入各地人才結構體係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規劃,重視對現有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的崗位培訓教育,並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更多年輕人深入基層,為鄉村文化振興添柴加火。

 

責任編輯: 邵守志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