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子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商品。過去你覺得房價貴,今天你覺得房價更貴了。全國人民甚至包括全世界人民在內,都會覺得房子貴,收入水平永遠追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即使房價下跌30%,你還是買不起;就算買得起,這時你也不敢買了。面對“天價房”,我們該怎麼辦?
看到境外資金在成都瘋狂拿地,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香港地産商們拼命爭這塊地?為什麼他們以8800萬元1畝的天價把這塊地搶到手?難道他們不覺得這塊地價高嗎?難道他們腦子出什麼問題了嗎?他們在香港生存,那裏是百年來按照市場規則運作的市場經濟,而且他們也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大家知道,那年香港房産價格從非常高的點位暴跌,原本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1997年時可以賣到1200萬港幣,但亞洲金融風暴來臨時,驟跌到400萬港幣。 這些香港地産商經歷過香港的風風雨雨,走到今天,他們是激烈競爭後剩下來的大地産商。九龍倉地産商能把這塊地拍下,難道他們沒經歷過金融風暴嗎?難道他們沒看過房價向下跌嗎?難道他們沒經歷過房地産泡沫破裂的慘狀嗎?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其實他們很清楚,畢竟他們是在市場機制下成長起來的。
這又讓我回憶起自己出國時的感受。 我1991年公派德國讀書,幾年來最大的感受就是租房的價格遠遠超過吃飯。我租房要花400馬克,吃飯只要200馬克,剩下的錢還可以去旅游。 2006年,也就是回國10年後,我又一次去歐洲。我在倫敦住飯店一晚上需要多少錢?150英鎊,合人民幣2000元。在法國,住飯店一天也要150歐元,也合人民幣2000元。 大家知道,倫敦的房子都比較古老。戰後他們基本沒蓋什麼新房,但那裏每一間掛牌出售的房子,我一看都是天價。房價太貴了,這是我在國外最深刻的感受。 回到北京一下飛機,大家猜一猜,我第一個衝動是幹什麼?就是告訴自己有錢一定要買房子。為什麼?因為倫敦30年的房價都從來沒有降過,這麼舊的房子還賣這麼貴。香港1997年房價固然跌了這麼多,但到2007年,房價又全都漲回來了。 如果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我想問大家,一個國外的大老闆,比如一個瑞士的銀行家,一個美國的銀行家,像摩根士丹利、瑞士銀行、美林證券等這些國際大投資銀行家,他們來到中國,他們認為中國的地價貴嗎?中國的房價貴嗎?如果他們認為合適的話,他們是否把錢投到這裡來呢?所以,我以普通百姓的眼光,到國外走了一圈回來才覺得,如果我有錢,一定要買房子。我這樣想,那些國外的人怎麼想?他們怎麼看?他們覺得今天北京的房價貴嗎?今天上海的房價貴嗎?今天深圳和廣州的房價貴嗎?10年以後,這些城市的房價還會是今天這個價格嗎? 我一直這樣説,北京不僅是北京人的北京,也不僅是中國人的首都,北京是全世界人民的北京;上海不僅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也不僅是中國人的上海,上海是全世界人民的上海,只要誰出價高,那裏的房子就可以賣給誰。如果你去過香港,再比一比上海,你就會知道香港的房價和上海的房價有沒有落差?如果有落差的話,香港這麼舊的房子還可以賣這個價,那上海新建的房子,這麼好的房子該不該值這個價呢?如果外國人看明白這個問題,如果外資看明白這個問題,如果出國以後開闊眼界的人都看明白這個問題,如果中國的有錢人都看明白這個問題的話,我想問一句,他們會幹什麼?他們要不要投資中國的房地産呢?他們要不要把錢押在房産上呢? 面對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情況,面對今天在老百姓眼中天價的樓市,政府該怎麼辦?投資商該怎麼辦?老百姓又該怎麼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