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面對股市怎麼辦?(三)
    2008-07-16        來源:中信出版社

  面對股市,機構投資者怎麼辦?

  什麼叫機構投資者?它包括券商、社保、保險、基金、QFII、私募、游資等。
  在股市,機構投資者都是那些最聰明的人待在裏面。對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機構比我們更有信心,他們都有專業的研究團隊決定投什麼品種,這很好。我要説的,恰恰是提醒這些大資金們不要太聰明,有時候往往是聰明得過了頭。
  什麼是太聰明呢?
  太聰明的常見行為是試圖操縱市場,尤其是那些控盤程度很高的莊家。
  現在我們在市場上很少看到這個係、那個係了,比如當年的德隆係、粵海係等一大堆,今天都不見了。用行內的俗話説,它們被市場消滅了。當年的德隆係規模何其之大,據説控制資産規模達1
  200億元的程度。今天股市上已經沒有它們的身影了。但我們也明顯看到,那些一路高歌的股票,那些臉上寫着控盤成功、坐莊成功這麼幾個字的,仍然不在少數。誠然,機構、莊家通常有資金優勢、信息優勢,甚至有人脈優勢,但莊家也好,機構也好,致命的缺陷就是船大難掉頭,一次意外就是滅頂之災,出不去比散戶還慘,宿命似乎跟小散戶最後也差不多。
  太聰明的第二點表現是,散戶好愚弄,沒有機構聰明。
  坐莊的千方百計誘使散戶在低位賣掉股票,在高位買進股票,最後養成欺騙的習慣,自己也生活在欺騙中。但這些機構最終難逃被更聰明人欺騙的命運,因為和他們打交道的都是相互欺騙的那撥人,大家彼此都摸底,但遲早會遇到一個比自己厲害的,這也是宿命。
  對基金經理而言,錢不是自己的,他們是代人管錢的,心態當然就不一樣。好的基金經理肯定是有的,但我要説的是那些信用不夠、不夠負責任的。我的一個學生説,在股市接近6000點的時候,幾個最著名的基金經理辭職,公開報道的是他們因為待遇低,不如私募賺得多,於是自己單幹了。他們私下則很無奈,説股市這麼高、太危險,做不下去了,趁現在的好業績急流勇退吧。從1000點到6000點的跨越以後不可能再重復了,再往後做就要砸招牌了,肯定要虧了。事實就是這樣。
  可是基民知道嗎?基民只知道看他們現在業績多好啊!持有吧!他們又發新基金了,趕快買,趕快申購啊!結果呢?結果會怎樣呢?
  所以,很多時候我也很苦惱,一些學生和普通百姓問我買什麼股票,我心裏很清楚,他們不適合做股票,缺乏很多條件,資金的、信息的,尤其是心理的。我特別想跟他們説,你就乾脆買點基金,別想暴利的事,只要能跑贏通貨膨脹就行了。但是我不太敢這麼説,為什麼呢?我知道基金是很好的投資形式,但我不知道基金是不是特別信得過。
  多年前社會上流行一種説法,做基金就是要把利潤做得不死不活的,最好略虧些。為什麼呢?
    因為基金經理們是靠拿管理費的,只要管理規模、交易量夠,差不多就是那些錢。如果他們做得賺錢了,基民贖回要賣掉;如果賠錢多了,也要被贖回賣掉。只有做得不死不活,才好掙錢。但是,這輪中國股市暴漲讓基金贏足了面子,凡是在2006~2007年買基金的人都賺錢了,他們一改過去對基金的不信任。股民紛紛變成了基民,這是對中國機構投資者投下的信任票,希望中國的基金不要辜負百姓的信任。
  我特別希望知道,誰是值得信任的基金,因為我經常面對很多學生和讀者的要求,我不太鼓勵他們買股票,又不能建議他們把錢放在銀行裏等通貨膨脹,我也很矛盾。
  所以,我特別渴望基金有信譽,也相信中國能出這樣的好基金,像巴菲特那樣的基金。好的基金需要信譽。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基金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很多中國人不再自己買賣股票,他們的錢放到基金裏,由專業人士替他們理財,替他們炒股,這是一個有着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利國利民的好事,基金必將發展壯大。
  面對股市,百姓該怎麼辦?
  關於這個話題,我想多説幾句,因為大家對此了解得不多。
  要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一般要求是很簡單的。他們常常問我,你就告訴我買哪只,什麼時候買,至於什麼時候賣,不需要跟我説那麼多。
  這樣的問題我基本無法回答,主要因為我不是股評家,我是一個教書匠。
  老百姓要進股市,有幾個問題需要知道。
  第一,心態好
  2006年,在中國股市火暴的時候,有出版社約我寫一本關於股市的書。他們説,這本書一定受歡迎。我説不能寫,出版社問為什麼。我説,我可以寫股市如何做,但讀者的問題我永遠解決不了,那就是人們的貪婪和恐懼。我就是寫了,讓讀者明白了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這是人性的弱點,不是一般智慧可以克服和改變的。你看那些曾經在股市叱吒風雲的莊家,那麼聰明,那麼理性,那麼優秀,最後也被貪婪吞噬了,現在好多都找不到了,這不只是普通百姓的問題。
  解決不好這個問題,寫什麼最後都讓人賠錢。我寫那樣的書,就是不負責任。我寫半天,最後還得説出我的心裏話,就是普通百姓最好遠離股市。我這樣寫,出版社賣得出去書嗎?所以最後沒寫。
  講到普通百姓如何面對股市,我先説心態,做股市一定要心態好。
  中國股市在6000點時,所有人都興奮,沒有任何恐懼,也沒有人談股市泡沫,所有人都眉開眼笑,以為股市的錢是天上掉下的,自己是“股神”,再説什麼風險都怕被人笑話,慢了半拍都可能少賺一個漲停板。人們奮不顧身往裏衝,被貪婪附體,就像着了魔一樣。
  後來股市跌到5000點,又跌到4000點,眼看要破3000點,所有人都慌了,太多人給我打電話,問該怎麼辦?是不是該賣?
  這裡講個大家容易理解的故事。
  大家知道,2008年的世界首富是人稱“股神”的沃倫?巴菲特。2001年中國內地股市低迷的時候,香港股市也低迷,巴菲特在中石油慘跌到1.4~1.6港元之間時,斥資23億元買進。第二年漲了1倍,凈賺23個億,但他沒有賣出,一直拿在手裏。從2002年到2006年,他持有了5年中石油的股票。到2007年,中石油要回歸中國內地發行A股,全世界都對中石油一片讚揚聲,中國投資者更是翹首期盼中石油的回歸。當所有人都看好中石油的時候,巴菲特卻在香港股市上分批拋出了自己手上所有的中石油股票,賣價在12~14港元之間,這一筆就賺了幾百億港幣。當他賣完股票,中石油回歸後股票暴漲。所有人都説,巴菲特你賣得太早了吧?你看看,現在中石油漲了多高,你少賺了多少錢?
  巴菲特這樣回答:也許我賣早了。可我買中國石油公司的股票,買的是它的原材料,是從井底打出來的石油。當油價漲過75美元的時候,我心裏發慌了,我決定賣出。
  結果沒想到,當中石油回歸中國內地股市以後,香港中石油股價又跌下來了。
    與之相反,讓我們看看身邊的朋友。
  在2006年中國股市大起之前,有個朋友和我聊股市。他説:“我沒有多少錢,等我存到1萬元錢時,我就在1500隻股票中選來選去,終於選上一隻,就把它買進來。可我買進後,這只股票就嘩啦啦、嘩啦啦地跌,跌得我實在發慌,就把它給賣了。我一賣,這只股票拉起就走,從沒回頭。”他接着説,“我第二次又存錢,終於存到1萬元錢。我在這些股票中又選了一隻買進,買進去之後,這只股票嘩啦啦、嘩啦啦又跌,跌得實在叫人發慌,我一拋,結果股市拉起就走。我只想問你一句話:你説中國這麼大的股市,就缺我這1萬元錢嗎?”
  當我聽完他的故事,絕沒想到他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最後給他的回答是:“中國股市絕不缺你這1萬元錢,缺的是一批像你這樣在同一時間恐懼了的人。”
  巴菲特這樣説: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大家請記住這句話,它很重要。我們的老百姓大多數正好相反,別人貪婪時他更貪婪,買進;別人恐懼時他更恐懼,賣出。買在天花板,賣在地板上,很多讀者朋友就是這樣,而且這種故事不斷重復上演。

  相關稿件
[黃金屋]《贏遍全世界》 2008-07-11
[黃金屋]《青梅煮酒論領導》 2008-07-11
[黃金屋]《提高團隊績效的三步驟》 2008-07-04
[黃金屋]《總裁,不只是管理者》 2008-07-04
[黃金屋]管理創新打造中國創造 200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