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機構改革尋求五大突破
    2009-08-03    記者:王傳真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 深圳市近日啟動的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圍繞政府職能轉變這一核心任務,對政府機構進行一係列整合、重組和調整,改革在産業管理、城市建設和管理、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市場監管、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五大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水準。

    突破一:統籌宏觀發展提升産業能力。改革前,深圳涉及産業管理的部門較多,資源分散,多頭管理,聚合度不高。主要表現為:宏觀與微觀管理不分,微觀衝淡宏觀,批錢批項目重于産業政策、發展計劃;相關産業管理部門在産業準入審批、項目引進、資金扶持、配套服務等方面政出多門、職責交叉等問題十分突出;産業發展與科技、信息化分離,三者間難以相互促進,不利于産業水準的提升;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增加了企業的辦事環節,弱化了為企業服務的職能。
    此次機構改革整合5個部門組建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對全市産業統籌管理,並重在管規劃、管政策、管標準,引導和指導行業發展,建立完善城市現代産業管理體系。

    突破二:城市建設和管理整體協調發展。改革前,多個主管部門間分工不合理,職責交叉重疊,建設和管理缺乏整體性協調性。具體表現為: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缺乏有機銜接,影響了城市協調發展;交通運輸管理係統情況錯綜復雜,管理缺乏規范;城市園林綠化按傳統的城鄉分治模式,多個部門在管理中劃分出不同的標準,城市資源配置、整體環境建設出現許多不協調。
    此次改革一是整合兩個部門組建了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統一負責全市的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綜合協調與平衡各職能部門編制的專業規劃,強化政府對城市空間資源的有效掌控,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和産業空間集約使用。
    二是整合多個部門組建了交通運輸委員會,統籌負責特區內外交通規劃、建設、管養、執法以及運輸管理。
    三是按照城市化的總體要求,重組了城市管理局,統管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和園林綠化工作,實現林業和園林的統一管理。

    突破三:全面改善和提升人居環境品質與水準。深圳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産生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存在環保規劃性不強,管理係統性不足,環境保護與城市建設管理、水污染治理之間有機銜接不夠,環境保護手段有限等問題。
    為探索有利于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此次改革組建了人居環境委員會,負責統籌環境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建築節能、污染減排和環境監管等工作。同時對涉及人居環境的建設、水務、氣象等部門實行歸口聯繫。

    突破四:理順市場監管體制加強統一監管執法。深圳市場經濟較發達,各類要素市場活躍。然而,目前市場監管部門按生産、流通、消費等環節進行分工,與市場要素因流動而應對一些事務不再實行相互獨立管理的特點不相符,導致市場監管職責不清,執法資源分散,影響了市場監管的整體性和統一性,降低了市場監管效能。
    本次改革整合組建了市場監管局,統一承擔原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智慧財産權局的職責,以及衛生局餐飲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加強對流通、生産領域的統一監管,強化食品安全執法監督,強力保護智慧財産權,充分發揮執法力量與執法手段等整合優勢。

    突破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突出改善民生。
    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制。為促進人力資源有效配置,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係,此次改革整合了兩個部門組建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加強人力資源的統一管理,統籌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
    完善住房和建設管理體制。組建了住房和建設局,統籌負責全市住房保障建設和建築市場管理,把百姓安居事業放在了重要位置。
    體育、文化與旅遊逐步趨向融合,整合了4個部門組建文體旅遊局,發揮文化、體育、旅遊資源的綜合優勢,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軟實力。
    提高政府處理突發應急事件的能力。為整合應急力量,有效利用各類處置應急事件資源,提高突發應急事件反應處置能力,更好地維護社會安全與穩定,此次改革構建了大應急管理體系,整合了應急指揮中心、民防辦,組建應急管理辦公室,統籌協調和指揮全市應急工作。

 

  相關稿件
深圳創業者可獲多項優惠 2009-08-05
深圳政府機構改革:前進之路布滿“荊棘” 2009-08-04
深圳高端人才享百萬房補 2009-08-03
深圳:與國家旅遊局簽署框架協議 2009-08-03
上半年深圳關區東盟進口貨物穩步增長 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