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大部制:激情推進與理性轉型
    2009-07-30    作者:李媛    來源:國際金融報

  隨著7月27日江蘇省“大部制”改革方案出臺,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的帷幕在各地陸續拉開。大部制改革與公務員分流的議題“舊話重提”。《江蘇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將整合優化11個新部門,省政府機構改革後,設置工作部門40個。其中,省政府辦公廳和組成部門24個,直屬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5個。另設置部門管理機構(規格為副廳級)7個。改革方案7月部署實施,10月底基本完成。
  與以往一樣,人員分流和機構職能轉變,仍是政府機構和公務員改革能否取得進展的關鍵。

個案:公務員編制“新圍城”

  雖然現今的公務員不時要被縮編分流的消息“驚嚇”,但相對穩定和優厚的工作待遇仍然吸引不少人前仆後繼。如今的公務員編制,似乎成了一個新型圍城:沒進去的想進去,已經進去的更“怕”出來。
  沒進去的想進去
  2008年研究生畢業的李默(化名),目前是上海靜安區政府的一名“政府雇員”。
  按照官方説法,“政府雇員”是有助于改善公務員人才結構的政府機關選人用人新模式。“政府雇員”崗位設立的初衷,是政府機關根據工作特殊需要,從社會上雇用法律、金融、經貿、城建、規劃、資訊、外語及高新技術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換句話説,“政府雇員”之所以存在,是在填補本應該由正式公務員所從事卻又沒有能力做好的工作,因此,錄用“政府雇員”的邏輯前提,應該是不斷縮小“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正式公務員的規模。
  但被定義為“專門人才”的李默卻告訴記者,自己“當然想”變成正式公務員。為了實現“轉正”,李默參加了200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可惜連筆試也沒有通過。
  “你問我想不想變成正式公務員?這真是揭人瘡疤還撒鹽。”李默跟記者開玩笑地説。盡管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李默認為,自己這樣的“政府雇員”與正式公務員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別待遇。
  其中,工作心態是促使李默“轉正”的重要原因:“公務員入編還可以看到所謂的發展路徑、上升空間。 如果沒有這個編制,肯定發展就無從談起。”
  同時,李默覺得,現在公務員正在縮編分流,但上海並沒有具體政策:“總體上肯定會有影響,但不會這麼明顯影響到我個人。”
  已進去的怕出來
  江蘇南京的公務員王先生一度擔心自己將“鐵飯碗”不保,因為自己所在單位再一次“縮編”了。
  王先生的公務員編制屬于南京市勞改局。當年,勞改局成立了下屬企業,用來增值創收,于是王先生和一批同事空降到企業,做起了“賺錢”的行當。
  在下屬企業的全盛時期,王先生與同事們也曾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但前一陣子,王先生聽説,江蘇省公務員改革進程即將加快,原來的工作崗位安排要“動一動”。
  更讓王先生擔心的是,自己所在單位的公務員編制規模即將縮小。據説,解決方案是一部分人打破公務員“終身制”,下崗分流,另一部分則是調回勞改局工作,離開現在所處的下屬企業。
  在忐忑不安一陣子之後,王先生總算得到了比較理想的結果。他並沒有被列入下崗分流的行列,總算保住了“鐵飯碗”。但王先生告訴記者,類似的人員縮編分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身邊。
  而眼下,江蘇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已經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按照方案,改革完成後,江蘇省經濟貿易委員會、資訊産業廳、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人事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建設廳、建築工程管理局、交通廳、港口管理局、農林廳、畜牧獸醫局等不再保留,整合為“大部”。不知道,這又會使多少江蘇公務員的職業生涯産生變數。

專家:機構改革重在“轉型”

  在專家眼中,政府機構改革絕不是一進一出、一合一並這麼簡單,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大部制”改革要實現政府職能從行政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變。大部制改革的推進,或將成為我國機構改革的引擎,為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勾勒出美好願景。
  “大部”為形 轉型為核
  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告訴記者:“改革的目標是從行政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這一大方向是對的。”
  “國家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職能轉變,不是為了形式上的增減,同時,人員分流也不是重點。”一位不具名的公務員制度改革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地出臺的機構調整方案只是轉型的外部體現。如果機構職能范圍縮小,機構規模應當縮減,而機構職能擴大,相應的機構也應該增大,並不是機構越小越好。
  自從去年我國政府機構進行“大部制”改革以來,學界已經達成共識:推行大部門體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精簡機構和裁減人員,而是為了集中和綜合決策,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對分開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作機制,確保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
  “原來關係民生的很多問題,解決起來會涉及到很多部門。機構改革主要是為了讓各個部門加強協調,共同工作,形成合力。”上述不具名專家如是説。
  兩頭無著落 權力要制約
  不過王文章認為,從過去一年的改革實踐看,中央政府機構大部制改革效果並不理想。“在政府職能轉型過程中,一部分機構新的職能沒有把握好,原來的職能又丟掉了,有點兩頭沒著落。”
  對深圳推出的“行政三分制”的行政體制改革,王文章並不看好,內部的三權分立未必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權力要受到外部制約,要給人民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改革最重要的不是一個形式上的變化,重要的是人民怎麼監督政府,形成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
  而對地方政府推出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王文章表示,改革一不能“政府拍腦袋”,而是要看改革條件成熟不成熟、職能轉換的目標能不能達到;二不能一哄而上。
  上述不具名專家則認為,機構改革是一個逐步漸漸的過程,衡量改革成效的是有沒有讓人民得到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不能悲觀,畢竟現在的一小步就是將來的一大步。機構改革是技術上的調整,方向是對的,調整也沒錯,但恐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需觀望。”王文章表示。

【連結】江蘇省“大部制”改革方案

  1.組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組建省商務廳。
  3.組建省能源局,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4.組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建省公務員局。
  5.組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6.組建省交通運輸廳。
  7.組建省農業委員會。
  8.調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
  9.省廣播電視局更名為省廣播電影電視局。
  10.省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由省安全生産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直屬機構,仍與江蘇煤礦安全監察局合署辦公。
  11.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更名為省民防局,挂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牌子,主要負責全省民防工作的綜合協調及相關組織管理工作,承擔省國防動員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相關稿件
深圳政府機構改革:前進之路布滿“荊棘” 2009-08-04
制約、整合、瘦身:特區深圳率先啟動政府機構改革 2009-08-03
政府機構改革不能只“改”不“革” 2009-08-03
深圳市政府機構改革為全國城市體改探路 2009-08-03
深圳市政府機構改革體現五大特點 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