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聲鵲起 説説金融業高薪背後那些事
    2009-02-06    作者:武岩生 王真    來源:燕趙都市報

  個別高管和個別行業在如此經濟背景之下依然爆出的高薪消息激起了眾人的關注,一時間,從國外到國內,“限薪”成了輿論關鍵詞。慣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定勢,高薪或許激怒了一年來苦苦掙扎卻回報可憐的投資者,亦或許激起了大部分準備好了減薪應對經濟困難的人們心底一絲不平衡的情緒……

券商的冬天並不冷
以豐補欠業內流行,2008年券商薪酬下降並不明顯

  “去年的收入總體比2007年差一大截,大約兩成左右吧。並不像人們想像的如股指那般熊態畢現,加之券商業以豐補欠的慣例,總體下來2008的日子還算差強人意。”國內某大型券商北京市一家中型營業所的老總與記者在電話裏算起了收入賬。他的證券營業廳2008年的收入是8000萬,在旗下多家營業廳中屬于中上水準。
  券商的收入主要包括經紀、自營、投行,是行業性三大傳統業務,其中經紀業務約佔到營業收入的六成至八成左右。
  2008年以來,股市持續下跌,與行情高度相關的這三大傳統業務全線滑坡。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12月24日,滬深兩市累計成交股票26.32萬億元,約是上年的57.66%。若按照0.15%的行業平均水準計算,券商實現傭金收入789.6億元,比上年驟減近四成。
  “四成是整個行業的平均數,事實上,不同券商或相同券商不同營業廳去年一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採訪中,國內某大型綜合類券商北京市某營業部經理告訴記者。
  2008年,A股滬指最高5507點,最低1664,全年跌幅64%,然而股指跌幅與券商收入下降並不成正比的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以豐補欠”的紅包發放慣例。“也就是説,2008年受累于熊市拖累的薪酬要在2010年才能體現出來。眼下發放的年度紅包,有一部分是2007年計提的‘應付’中‘滾’進來的,而眾所周知2007年是A股史上最大的牛市。”總部位于上海的一家綜合類券商的業務經理解釋。而另一位經理的解釋更為具體:“為了防止‘看天吃飯’造成的‘冷熱不均’,許多券商每年計提‘應付’一項,可以豐補欠,所以整體下來,2008年度券商的薪酬下降並不像人們想像中明顯。”

券商何以依舊錢袋充盈
熊市亦有吸金大法,改變經營模式避開寒冬

  2008年,股市低迷,市場交易量大幅下滑,然而,在日前公布的2008年券商交易量排行榜上,一批王牌券商、王牌營業部的交易量卻依然大得驚人,榜首一天交易竟達14.8億。
  統計顯示,2008年,國信證券和中金公司的營業部成為傭金收入最豐厚的營業部。其中,排名第一的國信深圳泰然九路營業部去年全年股票交易額達3700億元,平均每天交易14.8億元,平均每月傭金收入達2.64億元。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的股票交易額排名第二,總成交額近3600億元,傭金收入為54億元。
  至于營業部的熊市吸金大法也是“百花齊放”,如降低門檻攬客、“保險行銷”模式制勝、猛攻權證等等。除此之外,降低傳統經紀業務佔比也使得一些券商能避開資本市場的寒冬。
  2008年上半年,證券市場繼續低迷,高度“依附”二級股票市場的券商大多遭受重挫。以西部證券和華鑫證券,2008年經紀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比例分別達到了82%和88%。“盈利模式單一,後續發展堪憂是熊市中所有券商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東北證券金融與産業研究所所長袁緒亞表示。
  從已知的情況看,中信證券等經營則相對樂觀。2008年中信證券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完成新股、定向增發和配股共7單項目,合計股票主承銷金額271.45億元;公司債券主承銷業務完成可轉債、企業債、公司債等共15單項目,合計債券主承銷321.33億元。
  而公司控股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資産規模市場份額合計達10.17%;資産管理業務方面,公司新簽訂了多家企業年金客戶,並與銀行、信托聯合推出了多只人民幣理財産品。

業績下滑紅包不可不拿
減薪是不少金融機構應對業績下滑最後考慮的措施,業績與收入並無正相關

  “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沒有哪個行業會置身世外,不過,伴隨業績下滑,薪酬往往是最後受到才下降的。”採訪中,某商業保險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告訴記者。她的手機上一直鎖定著2008年底公司總部的一條短信“鑒于業績下滑壓力加大,2008年12月起,所有新籌機構暫停,同時,現在經費下調15%。”這位經理介紹説,收到這條短信不久,她就在公司內部論壇上看到消息,2008年高管“紅包”只是象徵性地減少了不到5%,倒是普通員工的年終紅包縮水了五成,有的個別省份的員工紅包幹脆停發了。
  昨天,記者在QQ上發出採訪問題後,很快收到了一些行業的薪酬標準,某商業銀行省會級行長,年薪在二三百萬元,行助也在一百萬元以上,中層年薪可達二十萬元;某大型上市保險公司省公司老總年薪六十萬元左右,市公司三十萬元……盡管高管薪酬巋然不動,但許多項目經費已經捉襟見肘。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的財務透露:老總年薪還在百萬左右,但平時商務宴請的錢,都是從別的渠道挪用的……

高薪亦有三六九等
不同規模機構、同一機構內部員工收入可有N倍差距

  據上海證券報數據中心統計和估算,44家國內券商去年大致發放了近209億元的職工薪酬。由于包含了上輪牛市的“壓歲年終獎”,多家大型券商去年實發薪酬仍較豐厚,少數券商每人平均年薪超過40萬元。
  一般而言,券商財報中披露的職工薪酬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對幾項財務指標進行簡單的加減,實際上便可得出券商去年實際發放的職工薪酬。用2007年12月31日的應付職工薪酬數據與2008年當年計提的職工薪酬數據相加之和,減去2008年12月31日的應付職工薪酬數據,大致便是券商2008年實際發放的職工薪酬。
  同時,從可能實發的職工薪酬排名榜單上也可以看出,不同規模券商的待遇差異顯著。上海證券報對已披露去年年報的具有完整數據的44家券商進行統計,若沿用上述估算方法,這些券商2008年計提職工薪酬或接近190億元。而上述11家券商已佔據了其中65.1%的份額,少數小型券商去年實發薪酬總額不足2000萬元。
  記者熟悉的一位朋友任職于某家地方券商市級營業部副總,其2008年年終獎為10萬元,而該營業部普通後勤人員年終紅包才5000元,而這位副總則對一位剛剛跳槽至某全國性綜合類券商市級營業部副總羨慕不已。“這一跳,他一年的年薪就是30萬,還不包括年終分紅。”
  採訪中,許多被訪者對薪酬表現得較為審慎,最終一家券商的中層工作人員的答復是:“網上説的每人平均薪酬事實上只是數學運算的一個數字,與真實情況並不符。事實上,高管與普通員工一年薪酬的差距可能有N倍。”

薪酬標準失范背後的監管缺失
“虧死的股民”與“賺死的券商”現象需監管與市場同行

  正當金融高管薪酬被炒得沸沸揚揚之時,一些投資者的聲音也開始浮出水面。昨天一名網友發帖表述:現在無論是券商還是基金,都是“坐莊制”,一個是收取傭金,一個是收取管理費,這些與投資者的收益並非完全正相關。
  一些網友跟帖認為,就利益博弈與弱勢群體的保護而言,基金經理與持有人的利益在很多情況下並不一致。同樣,券商坐收傭金與股民也非魚水關係,這使得“虧死的股民”“賺死的券商”就成了一種合理存在。
  當然,2008以九成投資者虧損收官,對于金融業薪酬居高不下的情緒可以理解。現在,撇開道德不談,單從業績下滑薪酬不降或者普通員工驟降高管不降説開來,就有諸多監管缺失的因由在其中。
  央企和國企的高管薪酬問題似乎更容易解決,因為他們的“婆婆”手中握有直接起效的行政權力。甚至不用真正動刀,就已經有若幹國企高管聯名承諾降薪以彰顯榜樣的力量。但其他類型公司高管過高薪酬的問題如何解決,一直是一個語焉不詳的話題,看來,必需的監管應當與市場同行,在金融高管高薪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相關稿件
華爾街高管反擊限薪:奧巴馬福利比我們好 2009-02-10
限薪令之外更要完善收入分配體係 2009-02-10
金融高管限薪應重在廢除偽激勵機制 2009-02-10
民意不彰,限薪令難服眾 2009-02-10
中國版限薪令分四類定標準 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