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十大措施擴大內需

  文摘要聞

高流動性綁架全球糧價

  今年夏天異常炎熱,熱浪不僅在俄羅斯點著了一把130年未遇的大火,還使得全球糧價高燒不止。但糧價高漲除了天災,更有人禍。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須“智勇雙全”

  目前各國投資審核機構仍主要對來自中國國企的並購行為持排斥態度,這些因素綜合形成了海外並購的首要風險。

空置稅恐難治“空置病”

  在空置房數量尚未廓清的情況下,“房屋空置稅”的提出究竟是開拓了一條調控的新路,還是一個只能在理論上存在的政策烏托邦?

老齡化社會如何攢“養老錢”

  社保基金探索多元化投資策略,基本實現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但老齡化社會臨近造成的缺口增大對社保基金的風險管理水平和投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收八成閒置就能“輔佐”房政?

  有媒體援引未具名權威人士的話報道説,國土資源部已將一份涉及全國1457宗閒置土地的統計表交予銀監會,銀監會將根據這份“黑名單”做一次全面的風險排查。

“寬鬆”別亦難加息“未有期”

  在經濟數據頻頻“唱衰”的情況下,不僅全球各大央行的加息愈顯無望,寬鬆貨幣政策持續時間將出人意料的漫長。

   專題文章列表

“4萬億”的關鍵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三論4萬億:擴大投資,會不會引發過熱

三論4萬億:政策調整,算不算用藥過猛

給進京爭搶4萬億的“跑部”大軍提個醒

4萬億需要更詳細計劃

擴大內需,好鋼用在刃上

4萬億元沉甸甸

股市迎來春消息

農村新增投資 重在改善設施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積極財政政策從五方面著力

保障性住房,9000億元怎麼花

本輪宏觀調控政策三大特點

擴大內需的四萬億元資金從哪來?

國務院緊鑼密鼓&&擴大內需的具體措施

專家認為:拉動內需將刺激有色金屬需求

4萬億內需“蛋糕”怎麼切

財政部確保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

[人民時評]用好內需“大單”

貨幣政策未來有望繼續放鬆

三大宏觀調控部門落實保增長爭分奪秒

交通運輸部:明年力爭投資1萬億

貨幣政策:“適度寬鬆”怎樣落實

中行:十大措施落實宏觀經濟政策

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較試點方案有三大調整

發改委門前人頭攢動 4萬億投資吸引眾企業

中國擴大內需之舉為全球經濟復蘇打下基礎

擴大內需舉措對車市帶來重大利好

1200億元減稅重在鼓勵企業技術升級

央行有關負責人談如何落實適度寬鬆貨幣政策

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為企業發展增後勁

市場反應熱烈 舉世矚目我擴大內需10大舉措

發改委緊急落實1000億元新增中央投資

交通基建: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將是重中之重

增值稅轉型改革明年1月1日起實施

樓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或拉動內需

銀行業:取消信貸規模限制是利好

多管齊下 證券市場顯現投資機遇

從宏觀政策的調整看中國經濟發展

張漢亞:擴大投資是保增長最快捷有效辦法

張立群:我國貨幣政策方向發生根本轉變

4萬億投資計劃拉動5億噸水泥需求

及時的重大舉措

專家認為十項措施將提振宏觀經濟

中國擴大內需措施受到國際社會歡迎

新增1000億投資要用到最有效率的地方

解析十項措施“關鍵詞”

4萬億投資將拉動明年GDP1.8個百分點

溫家寶部署擴內需促經濟增長七項工作

保增長仍有廣闊政策運作空間

節能環保:未來成長前景可期

制藥業:面臨發展良機

預期已隨新政改 行情須候時間差

十項措施奠定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堅實基礎

鋼鐵:對建材正面影響較大

電網設備:迎來實質性利好

工程機械:將直接受益

“十項措施”有助提振市場信心

信貸支持助力兼併重組 市場或現收購潮

受十大措施鼓舞 中小板指數10日大漲6.56%

宏觀政策轉向利好 滬深股指10日強勁反彈

重大利好刺激兩市個股全面爆發

專家:重啟積極財政“利器” 刺激經濟增長

左小蕾: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投資機會

政策刺激兩市井噴 滬指大漲7%逼近1900

積極財政政策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4萬億元資金力撬內需

刺激經濟十大政策在期盼中來到

“促增長”應遠近結合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合力保增長

我國財政政策轉向積極 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經濟政策轉型 階段反彈將至

消費這駕馬車跑得更快了

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20國集團歡迎中國擴大內需措施

農村也是擴大內需的主戰場

宏觀政策轉向有利於股市信心恢復

專家解讀:增值稅轉型後企業減負1200億

人民時評:十大措施釋放積極信號

財政貨幣政策轉向凸顯中國政府保增長決心

宏觀經濟政策重大調整傳遞了哪些新信息?

各界專家熱議10大措施

國務院&&10大措施 大規模擴大內需

“國家一攬子政策,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10措施

“十項措施”彰顯中國能力

全面啟動增值稅改革凸顯擴大內需調控意圖

溫家寶:中國將繼續&&擴大內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要協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