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增值稅轉型改革惠及汽車業
    2008-11-24    作者:邵帥    來源:市場報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的增值稅,同時,取消進口設備免徵增值稅和外商投資企業採購國産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徵收率統一調低至3%,將礦産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經測算,實施該項改革後,明年增值稅收入將減少約1200億元。
  目前,在全世界徵收增值稅的140多個國家中,多數國家採用的是消費型增值稅。為保持稅負的原有水平,保證財政收入不出現大的波動,1984年,我國試行增值稅時,選擇的是生産型增值稅。我國將實行的增值稅轉型,就是將現行的生産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即企業購入固定資産的金額允許從銷售額中扣除。

試點地區成效顯著

  為配合“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崛起”政策的實施,我國政府將增值稅轉型作為一項優惠政策,從2004年7月1日起,在東北地區八大行業實施試點。2007年又將試點範圍擴大到中部6省的26個老工業城市。今年7月、8月,內蒙古東部5個市(盟)和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先後被納入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範圍。
  增值稅轉型為企業帶來的最直接收益就是減少了稅負。數據顯示,從2004年7月1日到2006年底,東北地區試點企業已實現固定資産增值稅抵退稅約88億元。其中,抵退最多的是遼寧省(含大連市),共獲增值稅抵退稅51.6億元。吉林省共獲增值稅抵退稅22.9億元,黑龍江獲得的增值稅抵退稅額為13.3億元。
  從2007年7月1日開始,我國政府對中部6省的26個老工業城市、1.2萬戶企業進行了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的試點。到去年底,共為這些地區的企業抵退增值稅34.5億元。

條件成熟應向全國推廣

  增值稅向消費型轉型,從短期來看勢必會對我國財政收入造成影響。但北京普瑞中天稅務師事務所總經理孫文武認為:“多年試點經驗表明,我國財政有能力承擔稅改成本。財政部門對東北地區的稅改試點成本,截至2006年底的預測是150億元,實際為88億元,比預計稅改成本少了60多億元。生産型增值稅對企業課稅是偏重的,實際上早該轉型了。”
  在試點地區,增值稅轉型是作為一項優惠政策實施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係教授孟樹民強調,作為一個相對公平的稅種,增值稅轉型是不適合作為優惠政策的。他説:“這樣會人為造成地區差異,不便於管理,也不利於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在全國推廣,可以消除這些不利影響。從今年下半年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需要刺激投資,明年初推廣增值稅轉型是比較合適的。從規範增值稅的角度來看,向消費型轉型勢在必行,否則不符合增值稅的基本原理。”
  有關專家認為,政府確實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減稅空間被壓縮了,另一方面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減稅等刺激內需的政策。現在看來政府減稅力度確實很大,在經濟增速下滑時推出這個政策正當時。

轉型是稅改的一個階段

  增值稅轉型無疑在試點地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一些企業和專家指出,試點過程中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對增值稅採取增量抵扣按季退稅的辦法有不足。
  瀋陽奧吉娜化工有限公司龐宏偉告訴記者:“我們各季度末要填寫退稅申請,資料完整後上報,具體退稅時間要等待通知。這樣做不僅無形中浪費了企業資金的機會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各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浪費了國家公務人員的時間,希望能有所改進。” 昌河汽車財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試點一年多,我們獲得了一些抵扣,但數量不多,主要原因是實行的增量抵扣。”
  據了解,即將實施的增值稅轉型改革辦法,是對企業購進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産的進項稅金全額抵扣。
  孟樹民向記者介紹,即將實施的增值稅轉型,只是我國稅收體系改革的一個階段。“抵扣範圍擴大後,我國的增值稅還不是完整意義的消費型增值稅。因為允許抵扣的只是購入設備的進項額,廠房等不動産還是不允許抵扣的。針對這部分徵收的是營業稅,國際上多數國家將這部分歸入增值稅。”

  相關稿件
我國將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 申報期限延至15天 2008-12-10
營業稅遠期將逐步納入增值稅範圍 2008-12-10
[背景資料]什麼是增值稅轉型? 2008-12-10
鄭建新:增值稅條例修訂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 2008-12-10
增值稅轉型 明年將給山東企業讓利188億 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