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新秩序不可能在一夜間形成
    2008-11-18    作者:張軍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這次20國華盛頓峰會達成的新的計劃給全世界傳遞的最大資訊就是信心,20國集團的領導人在布希只剩下最後兩個月任期的時候,坐在一起討論經濟問題,無非向世界表明他們要協同行動,要制訂行動的方案,以防止金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特別是防止實體經濟出現衰退。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信號。
  我一開始就沒有這次峰會將討論建立新的全球金融治理秩序或者機構這樣的想法,這樣的體係、這樣一個組織或這樣一種制度,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各個國家坐下來開會就能建立起來的。正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所説的那樣,布雷頓體係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東西,44個國家開會,那只是大家去確認一下。因為那時候大家都儲備黃金,美國是實力最強的經濟,所以大家對美國擔當這樣的角色,美元成為結算貨幣沒有異議。它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可能在很短時間裏尋找到一個新的一種替代的制度。
  我在看有關20國集團會議報道的時候,一直在想,這次歐盟,法國、德國其實都做出大量的讓步。如果沒有這些讓步,峰會不可能形成宣言。我還是認可在目前這種狀況下,這個國際金融體係架構能繼續維持下去,當然我們要去做一些監管體制方面的改革。
  人民幣不實現完全兌換情況下成為儲備貨幣之一,這是我們的願景。這其中有非常復雜的問題,不僅和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增強有關係,還跟我們整個金融係統有沒有一種抗風險的能力,或者我們整個金融發達的程度大有關係。更重要的,我覺得還是當前美元主導的貨幣體係和未來是怎樣的發展模式。我們很難在短期裏,甚至在十年更長時間裏面,可以設想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制度,能夠跟現有的制度抗衡,甚至完全替代現有的制度。看看歐元這些年來走過的路,我們會發現這是多麼困難。某種意義上講,我覺得制度的演化有路徑和依賴的特點,一旦形成了制度,大家都依賴它,整個經濟的發展,金融的發展,都帶有一種特徵,我們很難擺脫現有的制度。
  其實,在峰會之前,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對自己本國的實體經濟採取了一些舉措,比較多的是通過減稅和增加財政開支的方法,剛才我們聽到倫敦記者談到英國在這之前已經想好要推出這樣的財政救助計劃,我想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像新興的國家,都有財政救市或者解救實體經濟的預案。但是很多國家需要通過議會來討論和批準,在時間上會拖延一些。中國這樣的經濟體,拿出了4萬億的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方案,自然在峰會裏成為私下議論的很重要的話題,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説,這也給了借鑒的信號,中國4萬億的規模對全球經濟有一個正面的影響。相對來説,財政政策的效應我覺得比較直接一點,來得比較快,估計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會有比較多的動作。
  (作者係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稿件
楊潔篪談胡錦濤出席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 2008-11-17
G20峰會結束國際金融改革剛剛破題 2008-11-17
媒體稱20國峰會象徵世界格局轉折 2008-11-17
金融峰會中國提四建議 共同遏制能源糧食投機 2008-11-17
英美傳媒評G20金融峰會:世界變了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