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峰會或成建立國際新秩序歷史性一步
    2008-11-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7日電 綜合外電報道,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包括西方七國(G7)和新興國家在內的共20個國家、地區決心負起“共同責任”,以重建因金融危機而受損的全球經濟。盡管各國對改革的藍圖尚存在一些分歧,但是此次會議很可能成為邁向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歷史性一步。
  日本共同社發表評論稱,此次“百年一遇”的危機以美國為火源,火勢蔓延至歐亞,且愈演愈烈,威脅著實體經濟。2009年日美歐有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一齊陷入經濟負增長局面。
  至此,歐美政府對復雜金融商品和巨額資金放任自流。G7也不得不承認巴西總統盧拉所指出的“僅靠西方七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不能領導全球發展的方向”。
  中國、印度和産油國等新興國家被認為是解救全球性經濟蕭條的“動力”,被寄予著厚望。峰會前,中國決定了總額人民幣4萬億元的刺激經濟政策。此舉被認為發揮了“相應的責任”,受到高度好評。
  新興國家因對美出口和原油漲價積累了較多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大受矚目,被認為是解救瀕臨“破産”危機的國家的重要財源。峰會宣言明確指出將通過擴大新興國家的發言權,推進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歐美主導下的“布雷頓森林機構”。
  1990年代後半期,亞洲貨幣危機在俄羅斯和巴西産生了連鎖反應。時任日本藏相(相當于財政部長)的宮澤喜一(已故)曾對此慨嘆稱“危機意識並未為全球所共有”。如果此次不能吸取教訓,金融峰會必將被認為是“一場政治表演”,受到嚴厲批評。
  相關稿件
德國《每日鏡報》:20國集團金融峰會七問 2008-11-17
外媒稱金融峰會讓中國取得更大影響力 2008-11-17
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閃爍亮點 2008-11-17
中國在全球金融峰會上,應取何立場? 2008-11-17
香港文匯報:中國參與金融峰會的角色和作用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