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全球金融峰會上,應取何立場?
    2008-11-17    作者:馬光遠    來源:南方都市報
    11月15日,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參加的全球金融峰會將在華盛頓舉行。作為二戰以來最重要的關於國際金融秩序重建的會議,和1944年佈雷頓的那次會議不同的是,這不是一個給美國霸權在國際法層面上授予合法性的會議,而是一個在美元式微,美國霸權衰落的時代,以一個什麼樣的新的機制來反映國際經濟的現實和實力對比,為全球金融的穩定與安全締結一個框架性的制度結構的會議,被稱為佈雷頓森林會議的21世紀版本。
    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出席引人關注,中國提出什麼樣的方案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成為評價這次峰會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價值指標之一。我認為,中國採取什麼樣的姿態,應該立足於自身利益和國際現實。
    首先,金融危機對美國實力的影響雖然很大,美國霸權雖然衰落,但美國第一大國的地位和根基並沒有動搖。這決定了我們的世界將在很長時間內仍然會是一個美元世界,歐元也好,人民幣也好,暫時還不具備叫板的資本。
    第二,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遠遠甚于歐洲。中國的外匯儲備,60%以上是美元資産,美元的式微只能意味著中國資産負債報表的惡化,這是我們必須清醒意識到的,而且也是歐盟、日本等國樂意看到的。所以,短期而論,中國和美國利益的一致性顯然多於歐洲。
    第三,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國家,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地位確實不能反映中國的軟實力。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主要掌握在美國、歐盟和日本手中,中國的份額甚至不如比利時與荷蘭的總和。根據IMF的決策機制,佔有16%以上的美國擁有絕對的否決權,這就決定了設立在華盛頓的IMF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美國財政部的一個分支機構。這種不合理的機制,改變勢在必行。歐洲提出的“新佈雷頓森林體系”除了準備結束美元霸權之外,還提出了對不合理的國際金融決策機制的改革,就這點而論,和中國的利益完全一致。
    第四,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以及新興國家對峰會的目的有很大分歧。迫於形勢參加的美國的目的在於全球協調一致解決危機,而不是去改變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歐洲領導人一直主張,目前金融危機的源頭在美國,他們呼籲推倒現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赤裸裸地向美國逼宮。雖然由於“金磚四國”的參加,新興國家這次不是純粹為歐美跑龍套,但其目的只是增加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而從歐美的表態來看,這種話語權的獲得,顯然要看新興國家首腦帶來的支票的大小。而且,讓你多出錢,讓你多發言,但未必有最終的決定權。
    這四點現實,是中國在國際峰會上以什麼樣的方案來應對的基礎,基於以上四點事實和中國面臨的複雜博弈,當冤大頭出錢救世界顯然是下下策的選擇;追求人民幣成為世界儲備亦不現實。但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大國責任又不可回避。因此,中國的方案,在以中國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的同時,不妨利用歐美等國的博弈,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最大化中國利益:第一,這次金融危機暴露出國際金融體系的許多弊端,改革是大勢所趨,特別是承擔穩定國際金融秩序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這次危機中毫無作為,對其改革更是勢在必行。中國應該支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運作規則和投票機制進行改革,特別是要明確提出廢止美國在IMF的事實上的一票否定權,同時增加中國在IMF的投票權比重。
    第二,對於歐盟提出的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倡議,從目前的博弈格局來看,歐盟雖然蠢蠢欲動,妄圖以歐元取代美元成為硬通貨,但就目前的實力對比而言,尚不足以對美國的地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從人民幣的地位而言,短期也沒有成為國際貨幣的可能。考慮到中國鉅額的美元資産,應該站在維護美元作為國際儲備的地位,但同時應該支持對美元的發行進行監管,不要再為美元的過度信用買單。
    第三,中國應該抓住這次歐美難得的需要看“中國臉色”的機會,利用它們之間的博弈,打破歐美一直對中國的技術壁壘,以便於利用這次金融危機,通過購買技術實現産業升級和經濟模式的轉型。另外,中國應該提議不要增加貿易保護主義,為中國出口打開生命通道,這點上中國應該響應美國的倡議。特別是,對於有辱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解決,是個非常難得的機遇,這應該成為中國支持歐盟或者美國方案的最低對價。
    最後要説明的是,這次峰會雖然重要,不可否認有可能就一些問題達成共識,但這只是一場國際峰會,而且是一個沒有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參加的峰會,領袖們只是表明他們有意願要讓一個破碎的舊的金融體系進行現代化,象徵意義顯然大於實質成果。特別對於中國而言,切不可抱有回歸世界中心,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等更多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相關稿件
金融峰會對市場提振作用或有限 2008-11-17
G20峰會有望延續A股獨立行情 2008-11-17
金融峰會後的中國取向 2008-11-17
胡錦濤G20峰會發表講話 提出四項改革舉措 2008-11-17
G20峰會承諾改革金融體系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