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迎來春消息
    2008-11-17    作者:李麗輝 田俊榮 許志峰    來源:人民日報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消息一經公布,在資本市場上就引起強烈反響。當天,滬深兩市上漲均超過7%。擴大內需各項措施的實施,將如何影響整體宏觀經濟?對股市而言是短期刺激還是中長期利好?哪些行業更能夠受惠于這些政策措施?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

減稅是重大利好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相比,這次積極財政政策涉及擴大政府支出、減輕企業稅負、提高社會保障水準等。這些政策既有投資拉動、也有消費拉動,從多個方面刺激內需,全方位支援經濟增長。只有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股市才能走得穩、走得好、走得遠。
  在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條措施中,企業受惠最多、受益面最廣的當屬增值稅轉型改革。增值稅作為我國第一大稅種,佔我國稅收總額的40%以上。據測算,此次增值稅改革國家財政收入將減收1200億元以上,是歷史上減稅力度最大的一次,企業負擔將明顯減輕。
  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指出,增值稅轉型改革更重要的作用,是它對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巨大推動。因為,增值稅由生産型轉為消費型,消除了重復徵稅因素,企業購進設備也將與購進原材料一樣,對購進設備所含的增值稅進行直接抵扣。這樣,就可以進一步調動企業技術升級、設備改造投資的積極性。企業的“硬體”提升,將有利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發展後勁也會更足。此外,企業稅負減輕有助于降低生産成本,增加企業的盈利空間和抗風險能力。生産成本降低了,産品價格就可保持相對穩定,對促進消費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增值稅改革,企業受益幾何?據統計,截至2007年年底,東北和中部轉型試點地區新增設備進項稅額總計244億元,累計抵減欠繳增值稅額和退給企業增值稅額186億元。專家認為,今年年初實行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上市公司業績直接提升了2—3個百分點,這次增值稅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的貢獻,應當不會低于這個水準。

資金面將明顯改善

  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猛增等情況,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又轉為“適度寬鬆”,其取向發生重大轉變。
  究竟什麼是“適度寬鬆”?央行有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作過解釋。他説,當前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是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係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援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援力度。
  貨幣政策的轉向,也將給資本市場帶來生機和希望。
  從基本面看,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于上市公司走出困境、改善業績。“制造業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主體。制造業的貸款佔實收資本比重一般為50%左右,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特別是不斷降息,有利于減輕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負擔。”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市場部經理郭成東説。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潘向東則認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增加對上游、中遊産品的需求,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又能降低企業的融資難度和成本,財政、貨幣政策“雙轉向”,顯然有利于上市公司提升其經營業績。
  再從資金面看,時下,廣義貨幣M2增長速度已超過狹義貨幣M1的增速,出現“喇叭口”現象。M2與M1增速的比較,反映了資金的活躍程度。這種“喇叭口”的存在,説明資金出現沉淀。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使信貸投放有所增加,從而增加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遏制M1增速的下滑趨勢,有利于縮小“喇叭口”。“‘喇叭口’的縮小意味著活躍資金更多,其中有一部分將流入資本市場,改善市場的資金供求關係,提振市場參與各方的信心。” 郭成東説。
  也有專家認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改變資金緊張的局面,有利于減少大小非的拋售壓力,平衡股市的資金供求。
  “我們認為,未來貨幣政策趨向寬鬆的力度可能比市場預期的要大。”郭成東坦言,一方面,CPI、PPI雙雙下行、美國降息幅度大于我國,這些將減少制約降息的因素,使我們擁有更大的降息空間;另一方面,由于貨幣政策有“時滯”,要防止經濟下滑,必須推出一係列有力的貨幣政策,提前打“強心針”。“我們預計,年內可能還有1—2次降息,不排除超過27個基點幅度的降息;存款準備金率也可能下調。”郭成東説。
  專家表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影響銀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而廣大的制造業上市公司將從中受益。因為銀行的存款出現定期化趨向,導致存款成本有所增加,而貸款利率可能繼續下調,這樣一來,銀行存貸款利差可能將有所收窄。

各行業普遍受惠

  總體而言,十項措施的出臺,有助于穩定資本市場預期,逐步消除今年以來股票市場一直存在的恐慌情緒,提振投資者信心。然而,分行業來看,各行業的受惠程度不盡相同。
  作為與投資拉動內需關係最為密切的水泥和鋼鐵板塊,在近期股市的反彈中脫穎而出。中金公司分析員羅煒説,十項措施中對鋼鐵水泥需求影響較大的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據測算,2009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建設的水泥用量分別增長9.8%和15.7%,用鋼量分別增長11.9%和15.0%。
  有專家認為,就鋼鐵行業而言,直接受到拉動是建築鋼材,工業用材的帶動效應還難以立刻體現。盡管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援力度,對汽車、家電、機械等鋼鐵下遊産業的增長會有積極的影響,但這需要時間。
  對此,羅煒也認為,擴大內需政策對水泥需求的拉動作用大于鋼鐵。由于水泥需求全部用于建設,受到的拉動作用較明顯,而鋼鐵約50%用于制造業,在目前制造業景氣低迷的情況下,鋼鐵行業需求可能還難以發生根本性轉變。
  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對房地産業的影響如何,也頗受市場關注。專家認為,從市場供求關係來看,加大投資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將增加房地産市場的供應量,對商品房價格起到抑制作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出臺的政策中,首次提出通過投資收購的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這一措施可以在短時間內消化存量商品房,從而避免房價硬著陸的風險。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只有限價房才會對商品房市場形成正面衝擊,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是商品房的必要補充産品,對商品房市場的衝擊不大。而且,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是長期性工作,短期對商品房市場影響有限,反而可以平息商品房價格過高産生的社會矛盾。
  此外,在十項措施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位列第二,對交運設備、工程機械設備和電網設備等行業是實質性利好。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為交通基建企業帶來業務量的增加。強化醫療衛生投入、健全醫療保障體係,也有利于加速釋放制藥業的國內需求。
  市場人士分析,今年以來,股市出現大幅波動,投資者對國內外宏觀經濟下滑風險的擔憂是重要原因。隨著一係列保增長舉措的推出,將逐漸改變投資者對經濟下滑風險的預期,進而穩定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信心。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目前A股的市盈率在13倍左右,股價對宏觀經濟的風險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反映。對于很多行業和個股而言,長期投資價值已經開始顯現。

  相關稿件
股市應對宏觀經濟政策急轉彎 2008-11-17
[一釘看市]A股市場繼續上漲面臨較大壓力 2008-11-17
政策扭轉經濟下行預期 A股市場釀機會[圖] 2008-11-17
[股市•11月10日-14日]滬深大盤隨政策大反彈 2008-11-17
唯有效率才是經濟之本股市之本 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