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內需“蛋糕”怎麼切
    2008-11-13    作者:馬繼鵬    來源:國際金融報

  11月9日出臺的“4萬億投資計劃”已使很多部門和企業“迫不及待”,錢從哪裏來,往哪裏去?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

爭分奪秒投資

  根據初步規劃,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將持續到2010年底。為加快建設進度,今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後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將達4000億元。
  國家發改委承諾,4萬億元將在擴大內需的情況下,堅持節能減排絕對不能動搖,也絕對不能允許高能耗、高污染的投資和項目卷土重來。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11日對媒體透露,4萬億元投資中,其中有1萬億元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資的,同時將帶動地方政府、企業投資和金融機構貸款等多元投資。
  另據透露,第四季度千億投資計劃已分配到位,其中包括農業部、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和衛生部等11個部委。
  另外,這項資金被要求在余下的110天裏落實到位。因此,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指出,“爭分奪秒地投資,成了各級政府的要務”。
  據悉,1000億元投資去向主要包括農林水、保障性住房及環保領域,其中農林水方面約500億元,保障性住房、環保等其他部門分配另外約500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部獲得了100億元新增投資。
  據水利部最新消息,水利部新增的200億元投資將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南水北調工程20億元、重大水利工程及大江大河治理70億元、人畜飲水安全50億元、灌區建設30億元、病險水庫治理30億元等。

錢從哪裏來

  4萬億元的巨額投資計劃對中國來説,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據測,它佔到我國GDP的16%,佔我國過去兩年固定資産投資約15%。
  “我們在七八月就估計將會有2000億至4000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而現在的方案規模是我們當時預測的10倍。”摩根大通發給記者的一項報告中指出。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4萬億元投資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係統貸款和其他來源資金(包括可用的國外資金)的總和。
  根據經驗,4萬億元的投資總額需要財政直接投入的量只有1/3,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將會使這筆直接投資放大2至3倍,其中包括帶動商業銀行、地方、國外金融機構等多種資金進入。
  摩根大通則認為,46萬億元的人民幣存款、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平衡的收支將是中國實行巨額經濟刺激計劃的保障。
  另外,中國的國債僅佔GDP的18%,即使以新國債支付全部4萬億元人民幣的新減稅及開支計劃,國債佔GDP比率仍將低于35%,遠不及美國(75%)、日本(150%)和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50%-100%)。
  賈康也認為,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提升赤字的空間仍然較大。“我們去年全國的財政收入在5.1萬億元以上,今年應該能夠達到6萬億元以上,所以完全能支撐這些投資。”

效果有待時間考驗

  針對巨額投資計劃,很多人擔憂微觀經濟主體會不會很好地消化,産生的拉動效應能否如願以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表示,這總體是一個救急的方案,解決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效率和福利這些問題,需要根本性的制度變化,包括服務業的準入、交通、醫療、教育等部門投資限制的放開,只有這樣才會帶來私人部門可持續的投資,光靠公共部門投入解決不了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對記者指出:“決策層這一調控思路的轉變無疑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但單靠積極財政還無法支撐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政府基建投資規模雖然很大,但如果內需沒有真正啟動起來,宏觀經濟很可能又要走一個漲跌的輪回。”
  在他看來,現在中國經濟9%的平均增長速度還不需要這麼大的投資計劃來刺激。“中國經濟內需不足不是因為人們不敢消費,而是居民收入過低。”要解決內需不足的問題,應該加強對消費的引導,包括切實提高農村居民收入。
  另外,他指出,目前的刺激計劃只是考慮用大規模的政府投資來替代民間投資,並沒有考慮如何引導民間投資的問題。私營資本已經佔到中國固定資産投資較大的比重,但很多行業産能過剩,如何幫助他們找到新的投資機會是當前重要的問題。
  “巨大的公共投資肯定會擠掉一些民間投資,而經濟長遠發展的驅動力是微觀經濟主體,而不是政府的巨額投資。”袁鋼明對這一現象表示擔憂。

  相關稿件
用來擴大內需的四萬億元資金將從哪裏來? 2008-11-13
[直擊華爾街風暴]四萬億應該怎麼花 2008-11-12
應吸引更多投資主體加入"四萬億" 2008-11-12
交通運輸部:明年力爭投資1萬億 2008-11-12
央行預計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將超4萬億元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