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十項措施“關鍵詞”
    2008-11-11    作者:韓曉東    來源:中國證券報
  “適度寬鬆”、“調整”、“轉型”……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擴大內需促增長十項措施,這其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關鍵詞。
  “適度寬鬆”是貨幣政策的最新基調,為近十幾年來首次採用。從上半年的“從緊”到如今的“適度寬鬆”,既體現了今年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也體現出前一階段貨幣政策目標基本完成,未來貨幣政策將全面轉向刺激需求和“保增長”上。專家預計,未來貨幣政策應採取靈活審慎的原則,既不貽誤時機,也不盲目草率,適時繼續對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進行調整。
  財政政策的出臺是本次措施的重頭戲,其關鍵詞可以概括為“調整”和“轉型”。本次的4萬億元財政支出促進結構調整意味明顯,即向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等方面傾斜,嚴格防止用于“兩高”行業和低水準重復建設。這種“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做法,既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又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轉型”則主要是指增值稅轉型改革。與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時主要依靠增發國債、加大基建投資等做法相比,今年以來,國家先後調整了部分行業出口退稅率,取消利息稅。這次在所有地區和行業實施增值稅改革,是增強微觀經濟主體活力的重要措施。
  擴大內需促增長是本次出臺的十項措施的著眼點,而“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十六字方針,則體現了宏觀部門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決心和看法。十項措施在拉動增長和改變預期上意義明顯,未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宏觀部門仍有繼續調控的余地和可能。
  相關稿件
提振內需4萬億,錢從何來 2008-11-11
提振內需,需減稅與投資並重 2008-11-11
20國集團歡迎中國擴大內需措施 2008-11-10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10措施 2008-11-09
個性化車牌緣何拉動了內需 200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