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合力保增長
    2008-11-10    作者:賈壯 鄭曉波 張達    來源:證券時報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禦國際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業內人士分析,宏觀調控政策的基調通常都是由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此次在會議召開之前即確定基調,顯示當前宏觀經濟運作情況的嚴峻和調控任務的緊迫。從會議傳遞出的資訊來看,宏觀調控的基調已經全面轉向放松,保增長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財政政策將更積極

  會議明確提出,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對此,專家普遍表示,當前在經濟出現下滑風險的情況下,為企業減稅非常必要,此時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正當其時。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安體富表示,增值稅由生産型轉為消費型,避免重復徵稅,有利于促進技術升級和産業結構的調整,也能對促進出口産生積極影響。同時,增值稅轉型還可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有利于控制通脹風險。
  就收益行業而言,平安證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轉型後的消費型增值稅將特別有利于促進基礎産業、資本密集型行業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投資的增長,因為這些行業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固定資産投資較多。
  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2007年國內增值稅收入超過1.5萬億元,約佔全年稅收收入的31%,增值稅轉型將直接減少財政收入。對由于增值稅轉型將引起財政收入大幅下滑的擔心,安體富認為,如果考慮到加強徵管以及增值稅轉型改革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1200億元減稅的影響,對我國每年五萬億的財政收入來説是微不足道的。
  為應對復雜的經濟形勢,5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了“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于財政政策從此前的“穩健”轉變為當前的“積極”,專家表示,這意味著財政政策將在此輪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中處于更為重要的地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除增值稅轉型外,目前可使用的財政政策還包括可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同時優化所得稅細則,對企業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實施優惠稅收政策等。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發行長期建設國債的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貨幣政策徹底轉向

  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確立的下一階段的調控基調,標誌著宏觀經濟政策的全面放松,這一政策基調與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提出的調控基調類似,也預示著貨幣政策的全面放松。
  下半年以來,隨著周邊環境的惡化和國內經濟增速的全面放緩,貨幣政策已經由之前的從緊開始放松,特別是三季度之後,貨幣政策放松速度越來越快。為給經濟運作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中央銀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三度降低基準利率,並且明顯放緩央行票據的發行節奏,同時還取消了實行將近一年的商業銀行信貸額度控制。
  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央確定下一階段的政策基調之後,貨幣政策的放松步伐還會加快。就利率政策來看,隨著通脹壓力減輕,存貸款基準利率都有繼續下調的空間;數量工具方面,目前仍然處于高位的存款準備金率為放松銀根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另外,相關部門也會在信貸政策方面給予指導,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特別提出要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並重組的信貸支援,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十項措施有力提振經濟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實施這些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
  申銀萬國宏觀策略部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政策是要通過擴大投資來保增長。擴大基礎建設等方面的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産和一般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的不利影響,同時將緩解産能過剩和改善企業業績,從而帶動相關企業的投資增長。在目前消費習慣尚難改變的情況下,增加投資是保增長最有效的措施。李慧勇認為,與投資相關的行業都將受益,其中受益最大的行業包括鋼鐵、水泥、工程機械和裝備制造。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認為,投資可以短期內推動經濟增長,帶動服務業,拉動民生産業發展,但是從長期來看,應通過拉動消費來帶動投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相關稿件
我國財政政策轉向積極 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2008-11-10
經濟政策轉型 階段反彈將至 2008-11-10
宏觀政策轉向有利于股市信心恢復 2008-11-10
財政貨幣政策轉向凸顯中國政府保增長決心 2008-11-10
宏觀經濟政策重大調整傳遞了哪些新資訊? 20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