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這駕馬車跑得更快了
    2008-11-10    作者:龔雯    來源:人民日報
  在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當前,擴大內需無疑是中國應對本輪金融危機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中國經濟迎難而上的信心來源。
  年初以來,內需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明顯高於往年,前三季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22%,比上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增幅約為14%,為改革開放30年來最高;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7%,儘管主要依靠在建項目的拉力,但總體仍維持較高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受投資和消費穩定增長推動,中國經濟增幅仍將在全球首屈一指。”
  金融危機正向實體經濟蔓延,外需下降之勢短期難以逆轉,只有正確把握內需與外需的關係,把重心移向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才能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改革開放為國民經濟打下了雄厚物質基礎,綜合國力明顯提高,同時,我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市場,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的進程中,新需求會源源增加,擴大內需的空間廣闊,宏觀調控政策迴旋餘地較大。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立足點,不僅迫在眉睫,而且完全可能。
  進一步擴大內需,辦好我們自己的事,關鍵在於增加投資和鼓勵消費要雙管齊下,多出實招,通過強化政府投資等形式來帶動包括企業在內的全社會投資信心,通過完善民眾消費的基礎條件等來提振老百姓消費信心。
  目前,在有保有壓、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資強度,大有可為。政府將發力加大公共投資,加快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抓緊農業、水利、能源、交通、城鎮等基礎設施和民生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投資可直接讓人們“有活幹,有錢掙”,從根本上刺激內需,比如鐵路、城市地鐵、核電等。另外投資多向改善民生、增加公共産品供給傾斜。國家已決定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
  擴大內需,必須讓消費真正成為經濟循環的起點。我國人均GDP近2400美元,正值消費水平快速成長的黃金期;居民儲蓄高達20萬億元,購買力存量巨大。政府應把握時機,多策並舉,利用更多的財力做幾件大事,提高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強化消費意願,改變“想花沒有錢”和“有錢不敢花”的狀況。隨著更多的利好&&,消費這駕馬車會跑得更快。
  相關稿件
湯敏&&:“內需”依然是主旋律 2008-11-07
股市不解套 內需難提振 2008-11-07
30年商品流通:從憑票供應到擴大內需[圖] 2008-11-07
奧巴馬將逼中國加速擴大內需? 2008-11-06
擴大內需不能過分指望樓市 200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