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貨幣政策轉向凸顯中國政府保增長決心
    2008-11-10    新華社記者:徐興堂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 題:財政貨幣政策轉向凸顯中國政府保增長決心
    中國政府9日宣布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由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由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落實這些措施的投資額到2010年底約需4萬億元人民幣。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調整各自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氛圍中,中國政府的這項政策調整符合市場預期。儘管如此,此次調整仍將引起廣泛關注並為市場帶來積極影響。
    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已開始對全球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中國雖然受到的直接衝擊相對較小,但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已經開始顯現,經濟增速連續五個季度減緩,今年GDP增速從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
    受金融危機及全球經濟減緩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回落4.8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比上年同期減少1.2個百分點。而出口與投資和消費一起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今年年中,中共中央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下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現在來看,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目標已基本達到,CPI已連續五個月回落,且預計會繼續下行趨勢。因此,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就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完好,物價水平、就業形勢、國際收支和金融體系都處於良好狀態。這就為中國政府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了寶貴的空間。
    實際上,隨著靈活審慎的宏觀調控政策在年中的推出,新政策框架內的一大批措施已付諸實施,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降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支持房地産業健康發展、批准新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曾經歷過幾次大的經濟起伏,每一次都通過積極動用宏觀調控手段而平穩度過。現在中國政府對妥善應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依然充滿信心,溫家寶總理已經多次在重大場合闡釋了抱有這種信心的理由。
    在新的政策框架下,中國將通過努力穩定出口和刺激國內需求來達到穩定經濟的目標。外部需求的改善可能尚需時日,國內需求則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良好的財政收支狀況將為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支持,而最近&&的新一輪農村改革政策無疑將提升農村消費需求,從而為全社會消費需求帶來強勁的增長動力。
    從新確定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把積極應對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當作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的難得機遇。十項措施中,大部分都與欠發達地區或低收入人群有關,同時重點提到了生態環境與節能減排。
    這次會議要求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從這些措辭中既可以看出推行刺激經濟措施的緊迫性,也能體會到中國政府對新的財政貨幣政策的安排已經胸有成竹。
    正如一些經濟學家的分析,中國政府僅用半年的時間就把CPI從8%以上調控到5%以下,相信隨著更加積極寬鬆的財政貨幣措施的陸續&&,影響當前經濟增長的矛盾和問題將會逐步化解,中國經濟仍能夠在平穩較快的通道內運行。
  相關稿件
短期內貨幣政策不宜“放水”太多 2008-11-07
四季度我國貨幣政策仍有鬆動空間 2008-11-03
再次降息 貨幣政策引領救市政策潮 2008-10-30
貨幣政策放鬆宜明朗化 2008-10-29
金融海嘯逼使貨幣政策提前全球化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