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年交易量達幾十億 咋向“倒爺”徵稅
    2008-11-03        來源:法制日報

QQ幣,中國人熟悉的虛擬貨幣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網站一條不起眼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此消息實際上是國家稅務總局對北京市地稅局“關于個人通過網絡買賣虛擬貨幣取得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批復稱“個人通過網絡收購玩家的虛擬貨幣,加價後向他人出售取得的收入,屬于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應按照‘財産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據了解,這是我國首次出臺針對虛擬貨幣交易徵稅的政策。
    中國互聯網協會政策與資源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于國富今天明確向記者表示,此政策合法,但難以操作。與此同時,新浪、騰訊等各大門戶網站相關調查中,有超過80%的網民反對此政策。

虛擬貨幣年交易量達幾十億

    據介紹,虛擬貨幣本指非真實的貨幣,其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網遊服務商發行的遊戲幣,二是門戶網站或其他服務商發行的專用虛擬貨幣。網站最初發行虛擬貨幣是為了幫助遊戲玩家克服遊戲難關,不斷晉級。而一些玩家為了盡快晉級,便直接從一些遊戲高手手中購買虛擬貨幣。這樣,虛擬貨幣便擁有了現實價值。後來,一些網站也開始直接銷售虛擬貨幣,網民使用這種虛擬貨幣可以購買網站的其他各種虛擬商品和服務,比如論壇會員資格、電子寵物飼料等。這樣,虛擬貨幣便有了代金券的功能。
    有關資料顯示,當前國內互聯網已有幾十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虛擬貨幣在流通,並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
    “我現在玩遊戲不花錢,反倒掙錢”。在上海工作的張明為自己的遊戲生涯作了這樣的注腳。前年,他迷上了一款名為《絲路傳説》的網絡遊戲。經過幾個月的瘋狂升級,他終于在畢業時練到“封頂”,一身極品裝備。“裝備都是我用遊戲幣換來的。”
    張明提到的遊戲幣其實就是網遊市場上的虛擬貨幣。據了解,從2002以來,包括新浪UC幣、網易POPO幣、騰訊Q幣、魔獸世界遊戲幣等各種虛擬貨幣紛紛亮相。
    如今,像張明這樣的網絡玩家還不少。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題客調查網聯合開展的一項線上調查顯示,83.5%的青年已經使用過虛擬貨幣,其中31.9%的青年“經常使用”虛擬貨幣,51.6%的青年“用得很少”。其中65.2%的人將虛擬貨幣用于購買網站增值服務(如會員服務、遊戲道具等),此外,一些人還將虛擬貨幣用于兌換、購買實物産品(61.4%),兌換現金(43.3%)。
    目前,在網上流通的虛擬貨幣不下數十種,並開始與實物和現金掛鉤。比如Q幣的用途主要用于購買QQ軟件及周邊服務,可以兌換成遊戲幣上網玩網絡遊戲,也可在網絡商城中為虛擬人物購買物品、汽車、服裝等等。但鑒于QQ的普及,Q幣的使用用途迅速超出了騰訊公司的估計。目前在網上,Q幣可以在很多地方用于購買其他遊戲的遊戲點卡、遊戲中的虛擬物品,甚至一些影片、軟件的下載服務等等。

虛擬貨幣買賣暗流涌動

    根據騰訊公司的規定,Q幣進行的是等值兌換。一元人民幣兌換一Q幣,而且,騰訊公司實行的是單向兌換,即Q幣不可兌換人民幣。但是現實中卻不盡然。騰訊公司的這種不讚成並未阻礙Q幣的私下交易。
    以Q幣為例,由于Q幣有著廣闊的使用場所,在網上,不難找到專門替人進行Q幣和人民幣雙向兌換的網站。記者在淘寶網上很容易便找到了這樣的網店。一個為“國色天香”的網店,27元人民幣可買30個Q幣。1Q幣,有賣0.5元的,也有賣0.7元的。
    丁丁就是一個靠倒賣虛擬貨幣為生的人。他在淘寶網開了一家網店,專門銷售各種虛擬貨幣。他告訴記者,他幹上這行已經4年多了,在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中扮演著中間商的角色,也就是俗稱的“倒爺”。
    按照他的説法,中間商購進的虛擬貨幣,即進入二級市場的網遊幣大多數是“生産”出來的,“生産”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靠打遊戲賺取Q幣。一位網遊高手向記者透露,現在很多像他一樣人在遊戲裏獲取道具、虛擬貨幣後會再折合成真實的人民幣兜售給網遊玩家,月收入最高時達萬元;二是通過搜尋遊戲漏洞、使用外挂自動打遊戲等方式取得,但隨著網遊防范力度日益加大,這種方式已越來越少;三是來自偷盜,以騰訊Q幣最多,一旦用戶QQ被盜,Q幣便隨之被盜走,進而低價流入二級市場;四是有人雇人專職打幣,組成“打幣工廠”生産遊戲幣。
    “打幣工作室”是以專門在網絡遊戲中生産遊戲幣為主要經營業務的民間地下組織。這些工作室的人員從幾人到百來人不等,不少網吧老板也利用自己的設備和場地,另辟空間成立“打幣工作室”。
    據了解,一些網遊打幣工作室分工明確,有“生産”遊戲幣的人員,還有線上銷售人員。以魔獸金幣為例,工作室要求工人每天最低“産量”要達到600個金幣,否則按照每個金幣1毛錢扣工資;如果超過600個,多出的金幣也按每金1毛錢作為獎金發給工人。而以1個金幣1毛左右的價格支付工資的老板,卻能以兩三倍甚至更高的價格倒手金幣,利潤可想而知。
    這些虛擬貨幣“倒爺”的行銷渠道主要是淘寶店鋪、5173網、以及各大主流論壇以及網吧現場等,中間商的利潤通常在50%以上。

虛擬貨幣交易徵稅操作難

    一直以來我國並沒有出臺針對虛擬財物徵稅的法律法規。“按照稅法規定,只要發生交易行為,就必須繳納相應稅收。但由于受制于技術等因素,虛擬貨幣交易所涉及的稅收問題一直難以明確。隨著虛擬貨幣交易第三方平臺的出現已經為虛擬貨幣交易徵稅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福建省地稅局有關人士最近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據了解,基于網絡交易的安全性考慮,時下虛擬貨幣交易大多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如5173網的交易方式為:買賣雙方都必須通過5173的客服人員實現交易,把交易的虛擬貨幣或金錢交給客服人員,由他來協助完成交易,並繳納相應的手續費;淘寶網則通過支付寶實現交易。受益于用戶群聚效應,目前淘寶和5173網已經佔據了90%以上的虛擬財産交易市場份額。“由于這些交易方式都留有交易記錄,稅收監管將變得比較容易進行。”稅務部門有關人士認為。
    于國富告訴記者,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該“批復”將個人轉讓虛擬貨幣取得收入計徵個人所得稅是具有法律根據的。但他同時強調,考慮到個人通過網絡交易虛擬貨幣往往具有額度小、地理距離遠、徵稅成本高、難以計量等問題,擔心該意見無法得到充分有效地執行。
    于國富的擔心得到網民的證實。不少網民認為徵稅難度大。一位在淘寶網賣陶瓷用品的小葉告訴記者,玩家買賣遊戲幣幾乎都是私底下進行的,表面上看交易是贈與遊戲幣,其實買家私底下已把人民幣給了。要對這種隱秘的交易徵稅,難度很大。此外,大部分網民在買賣遊戲號、遊戲裝備時,也通常選擇地下交易的方式,同樣難以發現。不僅是網絡遊戲,其他一些網店私下交易的情況也很多。比如要在網上買5件陶瓷,買賣雙方完全可以商量好,把訂單上的數量寫成1件,而實際賣出5件或更多。這樣一來,賣方可逃避4件商品的服務費和稅收,而買家也可獲得較便宜的價格。此外,網絡虛擬貨幣交易都是虛擬符號,沒有發票等徵管搜尋記錄,地下交易的空間巨大,因此徵稅的技術難度非常大。
    于國富還表示,對于虛擬貨幣問題,要抓大放小。國家應該對那些可能會影響到社會金融穩定、社會公共利益的貨幣現象進行監督管理,而對于那些明顯屬于遊戲環節,為了增加遊戲趣味性而被叫做“幣”的所謂“虛擬貨幣”,國家沒有必要監管。

  相關稿件
人氣最旺 騰訊網締造奧運第一“網絡主場” 2008-08-29
騰訊上半年收入同比增八成 保持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盈利第一 2008-08-14
騰訊網邀全球大師共商線上行銷 2008-08-01
新浪網易騰訊攜手央視網全方位視頻轉播奧運 2008-07-23
騰訊廣告效果衡量體係通過國際審計認證 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