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華村集中土地規模經營
    2008-10-22    作者:劉樹軍    來源:新華網眉山分頻道
    “目前,我們村凡能集中的土地,都由農業合作社集中起來了。”近日筆者在彭山縣採訪農業産業化生産情況時,該縣錦江鄉正華村黨總支書記、村無公害蔬菜農業産業園區總經理王雪梅十分感慨。“由合作社集中土地,經營規模化、特色化農業生産,既使集體增加了經濟收入,又使農民從傳統的分散經營、小打小鬧的農業生産中解放了出來。如今的農民一邊得租金、紅利,一邊集中精力到企業打工掙錢,簡直嘗足甜頭嘍!”
    正華村地處半丘半壩地區,全村人口2604人,耕地面積2343畝。“過去,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僅2000余元,農民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擔心莊家長不好而減産減收餓肚皮,成年累月在家守著幾分田,種了大春種小春的傳統思想和種植方法,是阻礙農民提高經濟收入和生活水準的直接原因。”王雪梅坦言。“一年四季辛苦,到年底每畝收入就那麼五六百元,只能保證有飯吃。”
    “一定要找一個好辦法讓農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準!”6年前,正華村大膽地引進從事無公害優質生豬養殖和從事無公害蔬菜種植的天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落戶後,每年出欄商品豬萬余頭,收入頗豐,且200畝無公害蔬菜的生産收入高出了農民種植的大小春收入的七八倍。公司賺沒賺錢,當地農民心中都有一桿秤。
    天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落戶和成功,成了影響和帶動當地農戶走向富裕的龍頭。為此,村裏因勢利導,第二年便成立了“正華村現代農業無公害蔬菜産業園區”,並採取“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引導農戶以自願入股的方法,讓農民把土地交給合作社。由于農民只需把土地交給合作社,每年每畝就可純得650元的租金,並可參加年底分紅,騰出身手外出打工掙“外水”,使農民入股有了極大的積極性。
    “現在很安逸!不種田、不操心,我們家每年就能從合作社領到2000多元錢,另外還有紅利、工資!”交了3畝多土地給合作社的李素珍,説起把土地集中起來的好處,十分興奮,“我沒了土地,實際上我還是在種自己的土地,因為我是園區裏的工人,一年四季的任務就是種土地,不過,這可與種自己的土地不同,種自己的土地沒人給工資,在園區種土地每天的工資就是20多元錢呢!”
    “如今,我們園區集中的土地,已從過去的幾百畝增加到了1300余畝,全村宜集中的土地已全部集中。我們通過科學種植,創新品牌,勇闖市場,已將園區培育成了農民的搖錢樹。全村的每人平均純收入已從過去的2000余元變成了4200余元,村集體的收入已從沒有一分錢,發展到了如今的每年收入4萬余元。這説明我們帶領群眾走的這條路整對了。”王雪梅十分自信地説。
  相關稿件
土地流轉應約束基層政府的權力慣性 2008-10-17
山東省平原縣成立設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 2008-10-16
重慶土地流轉面臨年限産權不規范難題 2008-10-14
中央黨校專家:農村土地流轉不是轉向私有化 2008-10-10
嘉興:觸動土地流轉“敏感部位”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