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化隆縣:讓閒置的土地流轉起來
    2008-10-22    作者:林萍 李玉峰    來源:青海日報
  化隆回族自治縣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全縣現有土地流轉涉及13個鄉鎮、兩個管委會共3248個農戶。對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在“拉麵經濟”的帶動下,甘都鎮阿河灘村1000多名村民中,外出務工人員達730余人,這就造成了全村閒置土地不斷增加。今年,在政府引導下,本著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動員農戶參與土地流轉,鼓勵種田能手、專業大戶和産業化龍頭企業進行土地流轉經營。到目前,全村參與流轉農戶達123戶,由該村“三桃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支付農民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350元,轉包15年,集中連片流轉的耕地面積達42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24%。該合作社出資47.5萬元,栽植薄皮核桃樹上萬株,陜西大紅棗240株,其中270畝套種冬小麥和胡蘿蔔,150畝套種大豆,除核桃和紅棗需3-5年後受益外,套種的農作物可在當年受益,實現了農民增收和土地集約管理、規模經營的“雙贏”。
  不僅是在阿河灘村,化隆縣農村正在全面推行這樣的做法,讓閒置的土地流轉起來。群科鎮向東村全村835人中,外出務工人員就有500余人,其中舉家外出的80余戶,土地摞荒現象同樣非常突出。目前,該村集中連片流轉385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64.2%,涉及農戶195戶。其中被日蘭村轉包130畝種植西瓜,西瓜畝産400公斤以上,收入在3500元/畝以上,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100元。在向東村的示范效應下,金泰牛羊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轉包了國營加合農場600畝耕地,種植大西洋品種洋芋。周邊的灘北、先口等村的流轉面積也不斷增加。
  此外,還在巴燕鎮金家莊村完成了以種植飼草為主的1100畝土地流轉示范點建設;在甘都鎮列卜加村完成了110畝辣椒和120畝核桃種植,在蘇合加等村完成了857畝核桃種植,在牙什尕鎮牙什尕村完成165畝飼草種植,初麻鄉初麻一村完成221畝飼草種植等,全縣百畝土地流轉示范點涉及農戶300余戶。
  在實施過程中,按照土地流轉的總體要求,化隆縣積極致力于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性調整,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了農業專業化、商業化和合理化進程。
  為規范管理,該縣統一印發了土地流轉合同,明確了土地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縣農經站及時審核土地流轉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加強了對流轉雙方建立規范流轉關係的指導。鄉鎮農經站建立健全了農村土地流轉及合同簽訂登記制度,推進了農村土地流轉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減少和防范了因土地流轉引發的各類土地糾紛。
  相關稿件
土地流轉細則宜早出臺 2008-10-21
土地流轉的核心是引入農民定價權 2008-10-21
七成網友擔心土地流轉造成土地私有 中央釋疑解惑 2008-10-20
新一輪土地流轉出現“非糧化”衝動 2008-10-20
調查顯示新一輪土地流轉出現“非糧化”衝動 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