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需提升券商風控品質
    2008-10-17    作者:楊晶    來源:上海證券報

  針對融資融券業務的備戰工作早在券商中全面鋪開,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除了監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外,內地券商還要在備戰中進一步提升自身風險控制品質。即便周邊市場業務體制不盡相同,但在客戶資格的審核體係、防火牆制度等方面較成熟的經驗值得內地券商借鑒。

客戶資格需要嚴格甄別

  “將來融資融券業務開閘,客戶的甄別一定要有一套強硬、嚴格的制度。”某創新類券商研究部門主任表示。如果沒有明晰的市場準入原則,無疑將給這項業務未來的發展埋下風險隱患。自2006年部分券商在準備融資融券時,便初擬了一些信用賬戶開立的條件,比如,最近一年內委託買賣成交達到一定次數等。
  據一位曾探訪過周邊市場的券商研究員透露,現在券商還沒有細化客戶資格的體係並達成一致。
  臺證證券人士以自身為例介紹了臺灣市場的做法。“通過秉持‘認人、認章、認檔’精神及‘見簽、親簽’原則,確實審核相關文件,落實徵信授信工作,逐級簽核,以確保安全。具體來看,開立信用賬戶必須滿足基本、財力、文件三方麵條件。基本條件中必須滿足:在開立受托買賣賬戶滿3個月,且最近一年內委託買賣成交10筆以上,累積成交金額達申請額度的1/2,最近一年之所得及各種財産合計達所申請額度的30%等。財力條件方面還必須備齊不動産所有權復印件或繳稅稅單、最近一個月在金融機構的存款證明、持有三個月以上有價證券的證明。文件條件方面,比如申請人提供的財産證明為其配偶、父母、子女,後者還必須為連帶保證人,要親自在契約書上簽章,另外還有單據、其他證明文件。只有在徵信無誤後,才可以受理信用交易委託。另外在開立信用賬戶後,臺灣同業還會根據按不同的融資、融券限額設立等級體係,在券商內部設立相應的核決許可權體係。”
  新華財經副總裁陳松興博士曾擔任過“臺灣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現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法務室主任,他認為,最為關鍵的是券商需要建立有效的KYC(了解你的客戶)係統。一位內地券商人士預計,客戶資格的審核工作很可能由券商的信用交易部承擔,而經紀業務部只承擔客戶開發工作,兩部門就此相互産生制衡力。而且,對信用交易部的業績考核要求最重要的應該是“不能賠”,而不是“賺多少”。

防火牆要深入構建

  上述人士一致認為,在融資融券業務具體進展中,券商與客戶之間、券商自身各部門之間防火牆的有效構建是風險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環。一方面是對信用賬戶的實時監控,防范和控管違約風險;另一方面,券商自身各部門間構築資訊隔離墻,杜絕資訊不對稱。
  陳松興認為,毫無疑問,對客戶賬戶的實時監控、管制需要嚴格的流程和IT係統進行,但需要券商保持堅決的執行力。比如,對于按規則該平倉的客戶,就不能因為顧及客戶關係而手軟,而必須要切實執行。
  臺證證券相關人士介紹了“違約警訊”和防范違約風險的一些方法。首先特別關注以下客戶:沒有介紹人的客戶、初次交易和不常交易的客戶、常常匯款延遲或借款的客戶、與主力掛鉤的客戶、委託買賣交易突爆大量的客戶。其次隨時注意客戶情況,比如,落實成交回報、平時保持聯繫、加強認識客戶;在交易日、交割日、扣賬日都密切注意交易和交割的進行;隨時掌握客戶狀況,注意客戶盈虧、開戶、徵信等資料;對于資券相抵且虧損較大的客戶隨時加強注意等;對于違約客戶一年內不得再開戶。
  陳松興還提到,券商自身各部門之間的資訊隔離、保密工作也尤為重要,對于剛起步的內地券商,這一點還頗有難度。尤其是內地券商只能用自有資金和證券從事融資融券業務,如何在客戶、信用交易部以及券商自營、衍生産品、資産管理等部門之間構築資訊隔離墻,對杜絕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也尤為重要。他同時指出,鑒于融資融券制度的實施尚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和調試,券商有必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學習。

  相關稿件
專題報道:融資融券試點啟動 2008-10-09
融資融券:“單邊市”終結者 2008-10-09
融資融券試點啟動 2008-10-09
融資融券讓散戶告別股市 2008-10-09
融資融券利好難現 學界緊急研討下一張救市牌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