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將探索小企業貸款證券化
    2008-07-23    作者:郝智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破解小企業貸款難,能否在金融創新上有所作為?從昨日舉行的工商銀行分行行長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該行在下半年明確給予小企業的信貸規模不得調劑使用的同時,將探索通過小企業資産證券化、小企業集合債券等創新方式,多渠道支援小企業合理資金的需要。
    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這可能令人聯想起曾被熱烈討論的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一事,不過這事現在沒有可能成行。”

銀監局促進措施作用不大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商銀行有融資余額的小企業客戶數量繼續增加,小企業融資余額已達3218億元,比年初增加300億元。截至2008年6月末,上海市中資銀行的小企業貸款余額為289.56億元,比年初增加26.78億元,增長10.19%,增速比全部貸款增速高出1.04個百分點;同比增加50.96億元,增長21.36%。
    業內人士認為,小企業信貸目前的缺口仍較大,在從緊貨幣政策中受到的傷害,遠大于大企業。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2008年中工作會議上要求,商業銀行革新機制,努力支援符合條件的小企業渡過難關,盡可能以不低于年度信貸平均增速,單獨安排小企業的信貸規模。
    “銀監局的措施,可能只有建立違約資訊共用更具實際效力,而其他機制的設立尚缺乏長效的激勵。”金麟向表示,這更多體現的是監管部門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的積極態度。

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難成行

    2006年,建行和國開行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成功後,有人指出,隨著監管部門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注,利用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活化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制度設計會逐步浮出水面。
    不過,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的設計目前仍處于設想階段。金麟認為,中小企業貸款資産證券化無法開展主要基于以下兩點:
    第一、在我國缺乏合適的資産證券化的評級機構,即便評級了,也沒有辦法讓中小企業貸款證券以一個更好的方式流通起來。
    第二、中小企業貸款體現的是債權,債權的收益率是有限的,在承擔巨大風險的同時只能假設固定收益的回報率,這樣的證券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發了也沒人買。
    曾參與上海銀監局資産證券化項目研究的某位負責人也認為,中小企業貸款搞資産證券化,在目前的條件下是絕不可能的。次貸危機後,非優資産證券化導致的風險放大很令監管層擔心,連政府的某些優質資産證券化都被暫停,更別提拿中小企業貸款這樣的高風險資産去證券化了。
    “所以,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更多依賴長效的政策向導。”金麟最後説道。

  相關稿件
中小企業融資之道:大力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 2008-07-23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分行不得調劑使用小企業信貸規模 2008-07-23
圈地中小企業信貸 北京銀行“整合性”思維隱現 2008-07-23
小企業信貸規模“不受限”:坎途如何成大道 2008-07-23
上海小企業信貸同比增長兩成 2008-07-23